焦若水专栏|政策转型衔接给社会工作发展带来哪些挑战和困难?

职场   社会   2024-11-14 10:12   北京  


乡村振兴观察


社工服务网络建设连续性受影响、社工人才流失、社工服务发展定位不清晰



近两年来,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大社会工作”和各种关于未来社会工作发展的讨论在政界和学术界非常热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层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和社工机构却面临着政策转型带来的诸多挑战和问题,发展多年形成的“五社联动”机制在多地更名甚至停摆。如何尽快解决因相关政策调整给社会工作一线服务带来的困境和问题,是当下社会工作发展应该关注的焦点。

政策转型导致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建设的连续性受到影响。政策调整之后,多地通知全省乡镇(街道)社工站统一更名为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将具体工作内容聚焦到民政服务领域。尽管从理论上讲,民政服务站仍然可以继续民政系统的社会工作服务,延续社工站的服务网络和内容,但随着专业机构和人员的退出,之前围绕专业社会工作打造的场地、建立的服务机制等纷纷作废,造成了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加上所谓过渡期的“名不正言不顺”,基层在执行和落实这一转型的过程中,在资金、场地、人员、内容上都会作出调整,在基层运行较为成熟的“五社联动”机制也改变了名称和运作机制。而各地社会工作部尚处于设立及建设阶段,在行政架构体系基本完成之前,不少地区基层相关政策与服务均处于停滞状态,各主体的观望使得社会工作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出现了断裂,社会工作购买服务和专业岗位的整体性政策出台较少,部门合力机制尚不健全,部分社工机构仅靠残联、妇联及基金会等各方的短期项目苦苦支撑,也有很多机构就此解散。至于在村居层级让持证社区工作者去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从我国社会工作现实情况和发展阶段来看,只能说还是一种理想化的美好期待。
社工站转型导致社工人才流失。社会工作服务最终要由社工来完成,因此队伍的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是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核心。客观而言,尽管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工资水平不高、整体待遇偏低、难以在激烈的人力资源市场竞争中吸引真正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仍然是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非常突出的问题。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只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距离“好不好”的发展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同时,致力于基层和一线服务的社工主要集中在社工机构,但多地因政策变化、财政困难等问题,调整或停止社工站(点)购买服务,导致长期投资和培养的社会工作人才大量流失。笔者观察到,大量离职的社工中不乏多年坚守在一线的“老社工”。

对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定位不够清晰。有观点提出要加强社工机构的“造血”能力,但是我国困弱群体数量仍然庞大,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大多是困弱群体的现实情况下,由这些人群来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其可行性和合理性都值得商榷。开展收费服务和营利性活动,与社工机构民办非企业的性质以及现有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均有冲突之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工作服务应该成为像医疗、教育一样的基本公共服务,那么如何把社会工作服务纳入常态化的财政购买机制和财政保障体系,值得深入探索。立足更广范围的全世界,即使是发达国家,社会工作服务也极少采用由服务对象购买的方式开展,多是通过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来提供的。

我国社会工作服务应该如何发展?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基层和一线,深刻认识专业社会工作在强化基层治理中的关键角色,既要总结过往成功经验,也要反思问题和不足,摸清人民群众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评价与期待,了解并采纳基层政府对社会工作的要求与建议。“十五五”期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将成为助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聚焦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部门、资金、人才问题,进一步加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力度,真正形成党委领导下社会工作资源和政策的多元合力,使社会工作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和有效支撑。

(作者系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民政部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秘书长)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2024年11月上刊,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往期推荐





焦若水专栏|乡村振兴社会工作,从10%的改变做起

焦若水专栏|参与乡村振兴,社工要学会“谈钱”

END


微信责编:徐蕴

杂志责编:李海雁 

微信制作:谢霄

审校:汪昊
审核:颜小钗



在这里,了解专业社会工作发展

↓喜欢本文,点赞、分享在看哦!

中国社会工作
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指导刊,全国社会工作行业影响力媒体,权威社会工作知识分享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