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孩讲述】好的忠告 获益匪浅 / 写竹 / 我爱文字

百科   2024-10-20 08:03   上海  

老小孩讲述
好的忠告 获益匪浅

文:心旷神怡的小木屋


这下心里有底了,愈加的踏实了。相机用了10多年了,也落伍了,虽没啥毛病,不少朋友劝说,好升级换代了,我也很动心,经常在网上查看,尤其是双11节来临前,曾动过这个念头,但换一个机身至少也要一万多。


今日有幸见到这篇文章,《给摄影爱好者的四句忠告!》,第一句忠告,别太把相机当回事,我在思虑,我这台旧机器,虽已经10多年了,其中的功能全都了解娴熟运用吗?更不用说让自己的感情和这部相机的肌理融合的更好了!


文章的最后一个忠告,也是受益匪浅,指出:一帮人子背着十几斤的器材一起去哪座山头拍哪颗树,拿着长枪短炮去哪个公园拍哪个MM,然后互相吹捧兼攀比器材。一讲搞创作就要往青藏高原跑,一讲搞艺术就想让MM脱光了来人体艺术,一讲弄严肃就喜欢往最偏远的农村和民工工棚里钻。请问,你们真正用心拍摄过你们生活的城市,你们每天经过的街道,你们每天居住的家,你们十步之内的芳草吗?


有同感。不是说摆拍不好不可以,有时还是必要的。曾参加好几次摄影团队组织的户外摄影活动,近五六十人,基本上都是我们这般已退休的摄影爱好者,蜂拥排成三四排,为了抢到一个最佳摄影机位,有时甚至还闹得不开心,三脚架加长枪短炮,都瞄准一个被摄物体,有时候还耐心地等待适合的光影,但大多时都不是早晚最佳摄影时光,没有光影而言的一顿狂摄,其效果可想而知。最可笑的,老师还煞有其事的嘴里大喊,光圈速度多少、ISO多少、白平衡多少,让在场的摄影爱好者千篇一律都使用这些所谓的摄影参数。


自己已经习惯使用的相机用到极致,联袂自己的主观摄影艺术印象和效果,加上不断熟练使用的后期操作,这才是我们学习摄影的初心和共识。


给摄影爱好者的四句忠告!


1、别太把相机当回事


那句什么“重要的是镜头后面的大脑”已经被说滥了。在我们埋怨自己的相机和镜头不够好的时候,应该先想想,我们有没有把它的效能发挥出了几成,可不可以用它拍得更好些,能不能让自己的感情和这部相机的肌理融合的更好些。


如果没有大光圈就放弃虚化,拍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光影交错,明暗对比,建筑,城市。如果没有长焦就拍些近点的东西,甚至多走几步,当是锻炼身体。看到公园里漂亮的女子,儿童,大大方方的告诉人家想拍张照片,以后EMAIL回送。


同样,在我们准备倾己所有去买一些昂贵的相机和镜头的时候,应该先想想,自己的水平是不是能配得上它。我见过很多网友发的一些测试好镜头的照片,那叫一个惨不忍睹。你们拍测试照也应该拍的好点,最起码基本的构图要保证啊,那种照片拿出来也不觉得是在糟蹋镜头。摄影沦为器材发烧,本身就是件煮鹤焚琴的事。


2、别太把真实当回事


有些人一提到摄影就想说真实。拜托,摄影的本质是艺术,是用你的心记录你看到的。纪实摄影只是摄影的一种,不是全部。就好象以逼真见长的古典主义绘画也只是绘画的一种一样。所以,你镜头里出现的所有一切,想怎么拍就可以怎么拍,想怎么处理怎么处理,只要能表现出你的思维和想法。其实说摄影“真实”本身就是可笑的。镜头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百分百真实。


很多人对电脑后期的恐惧,就和当年画家们对相机的恐惧一样。但实际上,绘画并没有被摄影取代。同样,传统的摄影术里的精华,一样不会随着电脑后期的普及而消失,反而会更加升华。后期这个词,是伴随着摄影术而产生的。以前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只不过以前是暗房,现在是电脑,将来会是别的什么载体。形式不同,但内容相同。如果在摄影这门艺术面前还要拘泥于形式,拘泥于一个所谓的真实,那么只能说,你根本不理解摄影。甚至可以说,一个只会按快门而不会后期的人,永远都不能算真正会摄影。


3、别太把摄影当回事


阿玛尼很多年前就开始不看时装发布会了,而转去看戏剧,电影,美术展览等等。摄影就和绘画一样,光靠技术永远成不了一流,只有内在充实了,才能拍出真正的好照片。


而充实内在,就必须关注摄影之外的东西。比如说,我自己本身喜欢建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建筑,摄影也多是拍建筑。如果你喜欢拍纪实,就应该多去培养观察力,多去了解社会,读些人文的东西。


如果你喜欢拍美女,就应该多去看看时尚类的杂志,一方面参考别人拍摄技巧,一方面去了解服装的搭配和化妆,以便更好的指导你的拍摄对方。如果你喜欢拍人体,就应该去多看些舞蹈节目结识舞者,了解人体曲线,指导你的拍摄对像摆POSE,诸如此类。一个人只有本身具备了人文情怀和美学修养,才能拍出兼具人文和美感的照片。


4、别太把别人当回事


这里说的别人,主要是指广大的国内摄影爱好者。并不想太过贬低自己的同胞,但实际上中国式摄影在我眼里基本就等于媚俗。老外们经常奇怪,为什么中国人拍人体摄影总喜欢拍出那白花花的一堆肉的效果。随便找一个国外的人体摄影师都没这种拍法的。拍MM也是,也不管对方到底是什么气质,动不动就喜欢来个虚化,以求明亮清晰即可。


上次在POCO看到一帮摄友和MM在上海南站拍的照片。上海南站是法国国家铁路局和国内合作设计的,算是上海一个不错的新建筑了,居然就这么被他们生生的虚化了。更让我受不了的是,那么难看的MM他们居然还按的下快门。难怪有人评价中国摄影整体就是一种媚俗的唯美主义。


中国摄影不流行特立独行,而是流行一帮人子背着十几斤的器材一起去哪座山头拍哪颗树,拿着长枪短炮去哪个公园拍哪个MM,然后互相吹捧兼攀比器材。一讲搞创作就要往青藏高原跑,一讲搞艺术就想让MM脱光了来人体艺术,一讲弄严肃就喜欢往最偏远的农村和民工工棚里钻。请问,你们真正用心拍摄过你们生活的城市,你们每天经过的街道,你们每天居住的家,你们十步之内的芳草吗?长叹一声。


扫描二维码观看原文
老小孩讲述
写竹

文:叶子


因为有了竹子,生活才有了韵味。——笔者


“梅、兰、竹、菊“岁寒四友”中,我对竹子情有独钟。然而认识竹子,还是在西双版纳插队时。走进傣家村寨,犹如进入了竹子的世界。住的是竹楼,坐的是竹凳,背的是竹篓,用竹桶打水充分展现了傣家姑娘苗条的身姿,用竹筒做的饭香得令人馋涎欲滴,还有炸竹虫,吹竹笛,编竹器,处处洋溢着谆朴的民族风情。站在高洁清雅的竹丛下,望着这些高入云霄,粗有碗口的竹子,静静地凝视青如翡翠的竹节,默默地聆听竹叶晃动发出的“嘶嘶”声。翠竹摇曳,清风送爽,远处是山峦重重,近处是潺潺流水,这是多么绮丽的梦景啊!


子的美,是自然的美,原始的美,不用修饰的美。造成就了纯情美丽的傣家姑娘,勤劳勇敢的傣乡小伙子。难怪苏东坡先生感叹地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平生憩息地,必种数竿竹。”


到上海后,遇上翠绿婆娑的竹子,我总会驻足观赏,默默地看上一阵子。我住的小区附近有一片悠雅的小竹林,让人心仪如故,由衷畅快。在我国竹子有许多种,有腰干布满脐节颇似人脸的人面竹,间节光滑凸出犹如笑罗汉的佛肚竹,飘逸潇洒的凤尾竹,通身粉白玉骨冰清的粉箪竹,质地坚韧的方竹,躯干高大的鸡爪竹,文雅娟秀的观音竹、紫竹……竹子或互抱成丛,或交织成廊,或夹成浓荫幽径,风姿多采,和谐相处。


阳的雨后,我独步那一片竹林间,踏着湿漉漉的草地,伴着修长健美的翠竹,让我更感清新。一弯清清的小溪从林间蜿蜒流过,溪水清澈,染着碧绿碧绿的色泽,不知是竹映绿了水,还是水洗绿了竹。微风掠过,绿发婆娑,竹林“沙沙”,似絮语,似吟诗,水点从竹叶上滴落下来,带着竹子的青幽,带着竹的碧绿,也带着竹的风格。四周静谧如梦,朦胧平和,恬静隽永。置身竹的环抱之中,仿佛置身于诗的意境里,人便也成了诗中之人。


我喜爱竹子,是竹子的亭亭玉立,是竹子的风韵别致,更是竹子的品质、风格、本色。百花争艳的春天,竹子却悄悄地生长,挺拔高雅,秀中有骨,节中有气;酷热火暑的夏日,竹子虽摇曳其间,根本却不动分毫;秋尽冬来,百草凋零,唯有竹子蓬勃向上,任凭寒风凛冽,霜欺雪压,仍傲然挺立,不失其苍翠本色。


我喜爱竹子,爱竹子的洒脱风姿,是竹子的挺拔气势,更是竹子的节外无枝的操守、刚柔相济的品德、“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的性格。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有几簇翠竹把景色点缀得生机勃勃,凭添一份高雅之气。竹子的美,是超凡的风韵、脱俗的情趣。竹子美化着人们的生活,置身竹子的世界,处处是一派蓬蓬勃勃、苍苍翠翠,置身竹子的世界,让人心旷神怡,忘却烦恼。竹子的绿是那样的明净,那样深遂,那样富于生命力。竹子无愧于,大自然的骄子,造物者的杰作,阳光给它热烈和生机,让它散发炽烈的爱,月亮给它宁静和抚慰,让它充满仁慈的爱,泉水给它甘甜和滋润,让它变得翠绿常青。


“咬定青山不放松,根植原在乱石中,千磨百炼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所以,我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喻,只是静静地漫步,让心灵淡淡地溶在竹林中。


扫描二维码观看原文
老小孩讲述
我爱文字

文:青于蓝



在我读小学的年纪,父亲逼着我哥和我每天必须练毛笔字和钢笔字,他从船上回家都会检查。
       

被动练习,不无厌烦,就使雕虫小技---为少写几个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父亲规定必须在作文簿上(一个个方格的那种)抄写六行语录,那我就选最后一个字落在第六行前面几个方格上的语录。其实有这数字的功夫,想少写的字早就写好了,小孩子不懂时间成本。
       

啊写的,渐渐对方块字产生点兴趣了。所以,孩子学文化艺术还是要逼,甚至要有硬性的指标规定,不能绝对尊重他们的意愿,没几个孩子是主动学习文化艺术的。

欢文字,是因为,一点一横一撇一捺写起来有说不出的好玩。觉得好玩,自然对字的书写也老道了起来。虽然,我并没在书法上有啥造诣,在学生时代,我的字,在同学中算是写得好的。现在都用键盘打字,放弃了书写,字写不好了,于一撇一捺中总会感觉驾驭笔力不从心了。罢喽,反正生活中也不大需要写字了。

因着喜欢文字,后来又喜欢上了阅读,那也是受我爸和我哥的影响---我爸爱看历史书,我哥爱读小说。

是小学生的我,开始看小说了。我哥借来小说,我就急切地等待他不在家的时候或者早点看完。我记性不差,阅读中看到好的形容词、成语,不用刻意去记,会深深印刻在脑子里,只要提笔写作,它们就跃然而出,于是,我又喜欢上写作文了。老师对我在言谈和作文中善用形容词和成语,多有褒奖,作文成绩自然得优的多,很少得良。进中学后,有时不仅自己完成了作文,还应邀帮同学写---别的同学讨厌写作文,我就盼着写作文。不过那时候就是写记叙文,议论文很少写,诗歌从来不写。不过,我写过一首数来宝,四行字一段的写了好几段,是调侃我们副班主任的,这数来宝在要好的同学中流传,她们都乐癫,至今我还记得几句。

时候的语文课是大部分同学不喜欢的,可我喜欢。特别是语法中的“主谓宾定状补”好多同学搞不懂,我至今没忘;对“的地得”的运用基本不错。语文老师是个外表儒雅帅气的中年男士,他用南方普通话读的“我爹,挑泥、筑河……”,记忆犹新。他经常会让我上台写出一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修改病句。

为喜欢文字,以致于现在听广播、看剧、听人说话,我脑子里显现的是文字。若看电视剧没听明白台词,我会倒回去重看字幕(我是网上看剧)。故,我很少写错别字,文章中若有错别字,我绝不姑息。我修改文章会不厌其烦,哪怕已经发出了,想到更好的字词和不合理之处,我还会去修改。

学毕业后,我带了成语字典去农场,结果被对面下铺的班长大人借走,直到我调到小工厂需要搬寝室,才要了回来。工作后,不太接触文字,也不写作文了,就算写一年的工作总结也是偶尔为之。直到去异国工作,为了度过寂寞难耐的日子,就异想天开地写起了小说,基本上已被我打入冷宫几十年的文字,一旦解禁,居然不僵化,仍如淙淙汨汨的小溪。

上了论坛后,这才重新涉足文字,不亦乐乎地在其中徜徉,好几天不写一篇帖子,仿佛学生时代没完成作业般的,有些惴惴不安。

我玩论坛就为了有动力有灵感写作---坛友的鼓励、支持、交流是写作的动力;坛友的美文能引发我的写作灵感。

于本人读的书不多,虽说喜欢写作,文字基础却并不厚实,至今所写的文章,质量不过属于中不溜秋档次---菜鸟级的写手。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的古诗词功底浅,现在想补充这方面的缺憾,欲读点古诗词,却是记不住了,真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

罢了,年纪大了,不给自己增加负担和压力,随心所欲地用已经掌握的文字,继续天马行空地写文吧。我没想有朝一日写成个作家,就跟学唱歌一样,没想过走专业唱歌的路,都是兴趣使然。

文字能让我认识万物百态、懂得人生道理、藉此滋养心灵、提升眼界。我爱摆弄文字,她可以抒发胸臆,畅谈自己的所思所想;她可以搬来挪去地编成有血有肉、有悲伤有欢乐的故事;她能让人暂别烦恼,思想和情怀飞跃到一种高度。我将努力将爱进行下去。

扫描二维码观看原文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老小孩社区
老小孩网站官方号,为老小孩用户提供和老小孩社区相关的学习、讲座、活动、旅游及科技助老公益项目等信息服务,同时也是老小孩用户与网站沟通交流的移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