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时期和成年后两次患癌,她如何应对命运带来的挑战

健康   健康   2025-01-27 19:59   江苏  

我第一次注意到大便带血是在我八年级的时候。我和妈妈在网上搜索后,发现原因很可能只是痔疮,没什么大不了的,然后我们就把这个问题抛在了脑后。我照常上课,照常打排球,过着充实的校园生活,根本没有想到会得重病。


但当我上高中后,出血变得更加频繁,血量也更多了,颜色从鲜红变成了暗红,最后变成了黑色。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的身体劳累和日渐增加的体重,可能正是疾病的一部分症状,可惜当时我把它们归咎于忙碌且高压的学习生活。



最后,当我再也不能忽视这些日益严重的症状时,父母带我去看了一位胃肠病专科医生,他给我做了结肠镜检查。我当时不知道什么是结肠镜检查,也不明白为什么要做。在学校里我们学过大小肠,但我并不熟悉“结肠”和“结直肠癌”这些术语,也不知道结直肠癌是一种可能危及我生命的疾病。



17岁时确诊癌症,接受治疗

手术后,我被告知患有III期结直肠癌。那时我17岁,比起害怕这种癌症会夺走我的生命,不得不离开学校、与朋友分开更令我感到烦恼。而且我不喜欢谈论癌症,也不想让别人看着我、触碰我的身体。



除了手术,我还接受了长达数月的化疗和放疗。为了在放疗期间保护卵巢,医生给我做了卵巢悬吊手术,这是将卵巢暂时附着在腹壁上的手术。虽然这个手术使我能够维持正常的激素功能,但我也失去了生育功能。


虽然治疗的过程无疑是痛苦且艰辛的,但它成功地让我在8年内没有再受到癌症的侵扰。



成年后再次患癌

25岁时我第二次被诊断出结直肠癌,这对我的打击比第一次更大。尽管我的肿瘤医生向我保证,这次的癌症不是第一次的复发,而且它处于I期,很容易治愈。但时隔多年重新患上结直肠癌,我仍然很难以接受。我本来以为已经成功打败了这个敌人,现在却要接受自己可能永远也无法摆脱患癌的命运,这动摇了我内心的信念。


5年后,我被发现患有林奇综合征,尽管基因测试未能发现我的2次癌症可追溯的遗传性联系或进展风险因素。作为预防措施,我接受了子宫切除术,以防止患上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现在,我每年都要进行结肠镜筛查。



小贴士:

林奇综合征又称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主要因基因突变引起。家族中异常基因携带者早期发生结直肠癌(平均年龄44岁),多为右侧结肠癌,同时性和异时性多原发癌也较多见,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等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与癌症共存

抗癌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影响了我人生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的婚姻、家庭和事业。我在高中时遇到了我的丈夫迈克,从那以后,他一直是我的照顾者、最好的朋友和英雄。十年前,迈克和我收养了我们的女儿梅。虽然我仍为不能生育而感到遗憾,但我感谢自己一路走来所拥有的一切。



17岁被诊断出患有晚期癌症,当时还未成年的我不了解情况的严重性,也不了解癌症及治疗对身体带来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无知是福”这句谚语对我很有帮助。但当我25岁时,我终于不得不面对所有恐惧,我庆幸在那时能找到一个年轻癌症患者的社群帮助我度过那些困难时期。



心理咨询帮助我康复

青少年时期的癌症经历给我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创伤。因为羞于启齿,我隐藏了多年的症状;以及我不得不接受侵入性的检查和手术,并被众多的医疗人员包围。我感到自己的身心都“毫无隐私”,所以我需要心理咨询来帮助表达我的感受,并愈合心理创伤。


癌症不仅仅是影响身体的疾病,它也会影响情绪和心理。对于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癌症的医疗专业人员来说,向病人仔细解释体检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征求同意后再进行,如果可能的话提供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战胜癌症后的生活

尽管癌症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副作用,但也让我过上了相对正常和健康的生活。当我回顾过去的20年,我充满感恩。我现在的目标是继续分享我的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其他面临生命威胁的癌症患者。



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第三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得了结直肠癌该如何应对呢?下面这结直肠癌患者指南的目的就是帮助处于生命关键时刻的患者。


在本手册中,您可以了解到疾病概述、如何就诊、诊断、治疗、营养支持、如何寻求支持资源等信息,此外,手册还提供了一些个人健康记录/生存护理计划供您参考。


良医汇真诚建议您在肿瘤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阅读这本结直肠癌患者指南


点击图片,免费阅读



责编:Laito
图源:摄图网

如需更多帮助,欢迎扫码添加小助手


【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患者指南]




良医汇患者指南
专家直播、癌症科普、医药指南、免费福利,学习和掌握海量肿瘤防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