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倾心编著的《中国甲骨文》几个月前在美国正式出版,引发了很大的反响。那么,出版之前曾发生过哪些故事呢?听我来讲一讲。
中国甲骨文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而一直以来,为什么在国外没有外国朋友能看得懂中国甲骨文,也买不到相关的书籍?主要是因为翻译甲骨文的工作实在太难了。早在2011年,我就向北京有关新闻出版部门提出这个想法,但最后得到的回答是:很难逾越翻译这个障碍。
了解了情况,我并没有放弃,准备工作一做就是10年。直到2022年9月,美国文化桥出版社的庞先生前来看望我,当他看到我已正式出版专著80余部,其中关于甲骨文方面的就有30多部,话题很快就转到中国文字之源甲骨文上了。如何把已经可读并认识的1425个甲骨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是一个传承东方文化、弘扬古人智慧的大课题。首先我与他们的观点一致:那就是甲骨文虽然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目前还没有一本世界性的甲骨文英文版读物,因此在美国出版英文版《中国甲骨文》非常迫切,也非常必要。据了解,中国国内曾有有志者到美国考察、研究出版中国甲骨文著作的可行性,但终因难度与阻力,只能半途而废。鉴于此,我们决定一切从最困难的角度出发,利用一切人脉与资源,克服一切困难去做好这件事。
庞先生回到美国后,马不停蹄地在美国众多名牌大学中招募了20名英语翻译志愿者,把甲骨文字分发给他们,用化整为零的方法让每个人回去按要求与规定进行翻译,半个月后集中审核。斯坦福大学的卢琪绮女士是美国数一数二的翻译家,审核了志愿者的翻译稿后,觉得很遗憾,因为不能达到出版要求,所以无法采用这些翻译稿。众所周知,有原著只是成功了一半,翻译则是成功的另一半,且非常关键。美国文化桥出版社抓住这个机遇,当机立断,邀请卢琪绮女士为《中国甲骨文》进行翻译。
卢琪绮女士生于台湾省台北市,祖父母都是江苏淮安人,外公外婆是泰州人。她的母亲是台北一所高中的英语教师,母亲让她每天跟着广播电台收听英语节目,同时还要求她背诵古诗词。由此,卢琪绮在童年就打下了扎实的中英双语基础。她的舅舅以电脑科学教授的身份入籍美国,之后她也随之移民美国。卢琪绮在美国大学研读英国文学,基于丈夫的支持,她又致力于以英文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著书立说,制作中英双语短片,如《中华诗词文化入门》《苏州园林深意》《扬州》《历久弥新的对联艺术》《诗意节气》等,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和良好的反响。卢琪绮表示,将尽全力翻译好《中国甲骨文》一书。
翻译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1425个甲骨文字的翻译不仅工作量大,且中英之间的文化差异,字性、字义的区别与引申关系的错综复杂,再加上文字的用途、含义层面的不同,其难度有些出人意料。古文字的翻译和其他中文翻译截然不同,是一个巨大挑战,卢女士常工作到深更半夜,几度流泪,多次想退却。了解到情况后,出版社上上下下几十个人轮流到她家,帮助她料理家务,减轻其压力与负担,每个人都希望能尽一份力,共同去努力完成这项事业。
此外,纽约大学出版专业的李岂先生以及不少名牌大学的志士仁人,都热心于中国文化,为《中国甲骨文》英文版的出版作出了无私奉献。经过整整一年的坚持与努力,今年9月27日,《中国甲骨文》英文版终于得以面世。几家著名的发行商非常看好此项目,有的甚至想买断版权,但这不符合我们推广、普及甲骨文的初衷,所以也没有同意。即便如此,发行销售的速度也是相当惊人的,只是一两天的时间,美国各州以及瑞典、韩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各国都能网购到此书。对此,予内心激动又感慨,唯有一个愿望:将中国甲骨文文化推广介绍到全世界,让璀璨的中国甲骨文字的光芒照进世界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