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功勋英模 谱写时代华章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群英谱》创作记

文摘   2024-12-31 17:54   天津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群英谱》



讴歌功勋英模 谱写时代华章——《群英谱》项目创作记


杨 可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9名同志获“七一勋章”,这是党内的最高荣誉。29个闪亮的名字:马毛姐、王书茂、王占山、王兰花、艾爱国、石光银、吕其明、廷·巴特尔、刘贵今、孙景坤、买买提江·吾买尔、李宏塔、吴天一、辛育龄、张桂梅、陆元九、陈红军、林丹、卓嘎、周永开、柴云振、郭瑞祥、黄大发、黄文秀、黄宝妹、崔道植、蓝天野、魏德友、瞿独伊。他们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每个人的事迹都值得学习。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崇尚楷模才会产生楷模,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为了更好地讴歌功勋英模、传承红色基因,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贾广健领衔了《群英谱》项目——“七一勋章”获得者群像大型主题性美术创作。此作品由天津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组织优秀师生协助绘制完成。

贾广健教授在创作现场指导创作


创作伊始,贾广健就从立意的高度为创作定下基调。他表示,“七一勋章”是党中央授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党员的最高荣誉,是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向功勋榜样致敬,也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鼓舞。这就要求《群英谱》项目的创作团队必须以经典的艺术作品作为参考标准,使其符合主题、符合新时代主旋律。


专家研讨会现场


创作团队按照艺术创作的规律稳步进行,对《群英谱》项目的创作绘制没有丝毫的倦怠与松懈。创作前期,创作团队搜集了大量的宣传片、纪录片、人物传记、新闻报道等相关资料。从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浩如烟海的资料中选取适合表现人物的先进事迹、符合艺术造型语言表达的形象,这需要大家悉心梳理每一帧影像、每一张图片、每一行人物传记,需要将更多的细节进行丰富与补充,尽量避免空洞化与概念化。在大的创作框架确立后,随着资料的不断充实以及对表现对象的深入解读,人物的形象选取也经历了不断的探索与尝试。创作团队认真严谨,反复推敲草图,同时将多幅色彩小稿进行对比分析,这为后续顺利且高质量地创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专家研讨会现场


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天津美术学院资深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这些专家都有着极其丰富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实践经验,其中张耀来、景育民、于小东等几位教授多次参与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活动。他们分享了多年以来从事绘画创作的经验和对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认识与理念,并以自身参与过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为例,细致地分析了《群英谱》项目在实施阶段中各个具体环节的情况,为将会产生的阻碍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极大地推动了项目的实施进度,也加深了创作团队对《群英谱》本身的理解与思考,也为作品的呈现提供了新的思路。创作团队依据专家的建议,在保持草图时期呈现的英模授勋庄重神圣感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对人物背景特征与神态情绪的表达,加强了人物的生动性,力求通过这幅作品鲜活生动地再现“七一勋章”获得者光荣事迹背后的伟大人格。数易其稿后,最终的定稿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与评价。


贾广健教授在创作现场指导创作


最终定稿在保持草图制定的长卷式肖像画作品方案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人物的背景特征,刻画深入,写实传神,注重对人物精神情感的再现与表达,以磅礴的气势营造出庄严神圣的仪式感与氛围感,升华了作品的主题,也使其从传统肖像式的人物组合上升到一件宏大的主题性美术作品。这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为肖像画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群英谱》草图初稿


该作品获批为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美术创作资助项目,作品尺寸为1.8米×36米,采用写实的绘画手法进行描绘。作品没有太过复杂的情节安排,人物形象一字排开,画面构图稳定,主题突出,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富有力量且让人印象深刻。整幅作品的色彩和谐统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群英谱》作品局部


作品色彩厚重大气,人物造型严谨,人物形象典型、质朴、鲜活而生动。人物形象的刻画是这幅作品的重中之重,想深入人心就要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力求接近原型,同时也要把人物最典型的动作展现出来。因此创作团队没有刻意追求夸张、变形的效果。


《群英谱》作品局部


“七一勋章”获得者是各条战线党员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中有曾经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有常年驻守边陲、巩固国防的戍边英雄,也有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优秀干部。可以说每一个人的经历和事迹都各不相同,因此要在表现出符合他们独具个人特色的精神状态的同时,更要表现出他们默默奉献的背后蕴含的荣光与信仰。


《群英谱》作品局部


《群英谱》使用中国画的绘制方法进行创作,立足于本体语言,力求体现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审美高度和写真写心的艺术追求。作品工写结合,相得益彰,呈现出丰富且妙趣横生的绘画语言,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人物线条提按起伏、粗细变化、疏密有致,既表现出空间质感,又传达出很好的视觉效果。作品色彩饱满厚重、富有张力,人物直面观众,让观者读罢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群英谱》作品局部


《群英谱》历时两年绘制完成,顺利完成国家艺术基金结项工作。此时恰逢五年一次的全国美术作品展,《群英谱》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荣获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进京作品,这也是业界对该作品艺术价值的肯定与褒奖。


《群英谱》作品局部


《群英谱》体量巨大,是一次继承、复兴传统文化的有益和可贵尝试,在提升作品艺术价值的同时也为作品的展陈方式带来了新的尝试与挑战。创作团队注重增加作品的社会功能属性,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有效地将作品的艺术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作品以艺术的形式讴歌时代英模,弘扬社会主旋律,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贾广健教授在创作现场指导创作


《群英谱》是向党内最高荣誉获得者和为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共产党员的致敬和献礼,是天津美术学院师生践行“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使命担当,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的一个重要实践。未来,天津美术学院将不断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打造更多精品项目和主题创作,为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繁荣贡献力量。


    团队介绍    


主创

贾广健(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


成员

徐展(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

武欣(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杨可(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

周乐(天津美术学院教师)

张美中


参与创作:(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按姓氏笔画排列)

于世琪、王大帅、白嘉宁、冯桂荣、沈佳贺、房士卜、赵泽雨、徐梓桐、郭经、黄雪霏、彭馨瑶、彭照月、韩朋艺、潘卓寰




创作过程掠影



































































《群英谱》



































中国书画报
《中国书画报》创刊于1986年,以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为宗旨,是全国书画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主流媒体。此官方平台,主要发布书画业内新闻、艺坛趣事逸闻、书画专业知识、书画家宣传展示、书画展览信息及展赛信息等内容。欢迎您与我们互动与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