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ling,中文名“圈圈 ”,是近20年前咨询师Guy Sengstock和他的朋友们在美国火人节上无意创造出的一种团体活动,如今已经传播到40多个国家,是继非暴力沟通之后,最有影响力的深度联结方式。Circling类似于冥想,因为它的重心是当下,对来来去去的念头和情感都保持开放的态度。
然而它不同于一个人闭上眼不说话静坐,而是一群人在一起,在眼神和语言的交换中,关照所有的感受和想法。
不同于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客观冷静地询问过去、分析你的“问题”,而Circling:
2. 不诊断、不分析、不建议,欢迎一切想法、情绪和身体感觉3. 倾听者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会把自己的感受及时反馈出来
❶ 生日圈(Birthday Circling)
以一个人为焦点,其他人都把注意力放在ta身上,好像为ta庆祝生日。拟定一个话题,以它为主线展开交谈,但过程中不执着于话题本身,可以自然发展成有机圈或生日圈。探索一个人内心冲突或矛盾的各个部分,可以是生日圈的形式,也可以请其他参与者进行角色扮演。3. 宁可沉默,也不要闲聊,如果尴尬,就体会那个尴尬4. 如果要说话,只说此时此地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少讲故事,慎给建议
a 物理现象(想象一台摄像机会看到什么)——“我看见/我发现……(如,你的嘴角有些抽搐,你的眉头紧锁)”b 主观情感——“我感受到……(如,关心、担忧、焦虑、愤怒)”c 身体感——“我感受到……(如,肩膀很紧张、心跳很快、脸有点热)”我们为什么要跟一群陌生人坐在一起,不谈时事、只聊感受?这样做有什么用吗?Circling的价值对每个人可能都不一样,但概括起来都不外乎三种关系: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如果让戴眼镜的人描述他眼前所看到的东西,很少有人会提及他们的镜框和镜片。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镜框”,也就是我们性格里的盲点。例如,在受到赞美时会下意识否定自己,或者面对冲突时感受掉线,又或者有不同意见却笑着答应了……这些反应都会无形中阻碍我们与人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但我们自己又很难察觉,更难打破它。而在一个安全的群体中,每个人都会成为你的镜子,能帮你从不同角度清晰看到你的盲点。刚看到时,你可能非常难受,想要躲开,但当你勇敢地走近它,你会更加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也能在自我悦纳的基础上成长,改变不再有帮助的旧有模式。互联网让视频对话越来越便捷,却让眼神停驻的时间越来越短,“看见”,更是成了一种奢侈。而Circling让奢侈品变成了日常,在这里,我们可以每天都放下手机,留出不被打扰的一个小时,近距离地注视着他人的笑与泪、麻木与防备,也能让自己羞耻的害怕的种种都呈现出来。它们居然不但没有被嫌弃,反而让人有了共鸣。
你会惊喜地发现,在心与心赤诚相见后,与人亲近,被人理解,没有想象中那么难。❸ Circling在点滴中改变世界
种族、性向、阶层、信仰……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碰撞的时代,许多冲突和悲剧,都是基于对“非我族类”的恐惧和偏见。
多少次我们对这个世界的鸿沟感到失望?多少次我们想要做些什么,却又被无力感击倒?
而Circling,是极为简单,却又极其有效的改变世界的方式。“改变世界”的说法并不夸张。因为当你的心开始敞开,但越来越多的人敢做真实的自己,当人们开始普及一种新的情感交流方式,当更多人愿意换位思考,对身为他人是什么体验产生好奇,我们当然是在重塑世界的样子。
不过,以上文字介绍就像是在跟没有游过泳的人描述水里的感受,然而只有当你接触到水的那一刻,才会体验到冷暖,感受到流动。
欢迎你来~添加小圈圈微信👇,加入圈圈社区吧!
本文最初发布于 2020 年 8 月 31 日,现更新排版,重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