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 第一海水浴场
每座城市都有一条“堆积着人类各种各样经历”的老街。20世纪末,青岛开始有规模地进行拆迁。眼睁睁地看着熟悉的老街和老院一夜之间消失,曾经深刻在生命中的记忆也都随之而去,难免令人伤感。幸好,我手中有台照相机。
过去,我更偏爱拍人物,尤其是“小人物”,都试图通过“人”的变化来反映时代的变迁。但是,随着2000年波螺油子路的拆迁,我突然意识到,与“建筑空间”相关的图片的重要性。尽可能留住曾经的建筑、道路甚至装置,可以为人们在回忆往事时提供更加清晰、具体的佐证。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对具有老青岛特色的建筑和即将消失的老街进行抢救性拍摄,将从前对一群人、一条街或一个院的拍摄,扩大到对一个社区乃至一座城的记录。
吴正中
1985年 第一海水浴场
1985年 中山路
1987年 中山公园
1987年 第一海水浴场 照相的母女俩
1990年 安徽路
1992年 汇泉广场 第二届青岛国际啤酒节
1994年 市场三路
1995年 博山路
1995年 安徽路
1995年 上海路第十一中学门前
1996年 波螺油子路与无棣一路交叉口
1996年 李村路与阳谷路交界
1996年 宁阳路
1996年 热河路 2000年拆除
1997年 冠县路35号
1998年 莘县路小港码头
1998年 肥城路与德县路交叉口
1998年 平原路
1998年 台东一路崂山大院
1998年 胶东路(波螺油子)
1999年 黄岛路17号平康五里
1999年 海泊路与芝罘路交叉口
2000年 胶东路(波螺油子)
2006年 青岛火车站
名家点评
名家点评
以吴正中拍摄的“老青岛”这样倾向于社区研究的影像采集而论,社区乃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区域内,有一定的人口、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一定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环境的社会群体。像青岛老城区这样一个完整的社区有其相对独立的构成形式,有其发展历史和文化传承,有其共同的意识、权力形态和复杂的利益关系。
—— 刘树勇(老树画画)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
吴正中现在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每天拎着相机走街串巷,就像20世纪80 年代他刚拿起相机一样。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东西未曾改变。他将自己的生活过得尽量单纯,正如他这个人一样。他仿佛使出全身力气堵住与世界交流的通道,只留下摄影。他追求纯粹的专注,专注影像的每一个细节。
—— 曾泽鲲 《他的城》主编、策展人
影像都是过去的事情。但于我而言,过去的我是当下的我,当下的我是未来的递进而已。小而大之,就是从个体不自觉的经历,组合自觉的先行者、践行者、努力者、坚持者。把个体的过去,尽量接近群体的过去,把群体的当下,尽量逼近递进的未来。我们不奢谈其他,我们用作品本身,做衡量选择的标准。 —— 王帅 芸廷文化发起人、教师、阿里巴巴荣誉合伙人
作者简介
1954年生于青岛,曾当过兵、做过企业工人、宣传干部、担任过报社摄影记者、主任。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拍摄了大量有关青岛的照片。作品曾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金镜头奖;并曾获中国、日本联合举办的“劳动与生活”摄影展金奖、首届“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记录类唯一一个典藏奖、第四届“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奖等多个奖项。曾分别参加“中国现代摄影沙龙”88展(北京),1989年中日联办的“劳动与生活”摄影作品展(日本东京、中国北京),山东一品国际摄影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首届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广东)、1949—2009中国纪实摄影大展(北京)、2021年青岛美术馆《一个人·他的城》个人作品回顾展等展览。“老青岛”系列作品被杭州芸廷艺术空间、广东美术馆及国内外个人收藏。
出版著作:《时代影像》(2003年,岭南美术出版社)、《青岛表情》(2003年,青岛出版社)、《家在青岛》(2009年,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大沥人家》(2018年,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波螺油子》(2019年,青岛出版社)、《崂山大院》(2021年,青岛出版社)。
图书简介
本书从吴正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拍摄的近2万余张照片中挑选出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近1400张,以城市区域为重点,分为8个单元、190多条街道,通过地图字典的方式,实现从生产及生活方式、街道、院落、社区细致而绵密的大规模影像描述,最终构成青岛这一座城市完整的视觉社会学景观。
作为青岛本土摄影师,吴正中拍摄影像时间之长,区域之广,风格之冷静,数量与细节之多,迄今无出其右者。本书收录的部分影像,在原有黑白胶片进行数字化扫描的基础上,经过AI智能上色处理,力图还原出一幅跨越时空的青岛图景。
“我不是怀旧,我只是要记得。”芸廷艺术空间专注收藏描述20世纪城市空间和社会人群的纪实类影像,此书亦是芸廷当代纪实摄影系列丛书之一。这些影像当然包含了我们诸多的青春记忆。但是,更重要的还在于,吴正中持续不断的影像记录,作为城市空间描述的一个视觉案例,对青岛地方历史和地域文化的研究,以及从事影像文化研究的同仁,无疑具有丰富而珍贵的文献价值。
点我在看
帮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