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青岛市政府启动城市住宅改革试点计划,位于老市北区的“小鲍岛”成为首批试点之一。根据《青岛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东起辽宁路、西至乐陵路、北起泰山路、南抵章丘路建设科技街。
2000年,桓台路23号。
1995年,博兴路。
1995年,博兴路。
1995年,博兴路。
昔日“小鲍岛”的大致范围,是指辽宁路、黄台路、泰山路,以及铁山路合围这片老街区。
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是与当年的“小鲍岛村”有关。“小鲍岛村”的遗址,在贮水以西,乐陵路大沟南端,大约位于今黄台路、热河路、大连路、益都路、辽宁路、乐陵路之间。根据德国人慕兴立《山东德邑村镇志》所述,“小鲍岛村”在“大鲍岛村”的北边,是个有着530口人的村庄。1901年,这里的土地被德国总督府收购,村庄被拆除。但此后殖民当局并没有对这里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仅将从“小鲍岛村”旁通过的一条马路命名为“小鲍岛街”。(1914年日占青岛后,将这条街改名为“三笠町”。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命名为黄台路至今。)
1901年4月,胶济铁路第一段通车,随着大港火车站的建成运行,很快带动了周边的繁荣。此时,大港站附近区域开始有了多条街道,在《胶澳志》道路篇中可以看到,海莺街(后来的桓台路)、特体街(后来的铁山路)、洋豹街(后来的乐陵路)、锦豹街(后来的泰山路)、芬罗街(后来的青城路)、涵匝街(后来的长山路)......,“小鲍岛”的近代街市雏形就此呈现。
2007年,颇有知名度并有较长历史的市北区医院旧影。
1999年,鸟瞰“小鲍岛”街区。
2007年,鸟瞰辽宁路中端一角。
辽宁路在青岛建置初期仅是一条不规则的土路,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进行了修建扩建。将德占时期的毛奇山(贮水山)改为若鹤山,将山下这条路的西端称“若鹤町一丁目”,东端称“若鹤町二丁目”。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废除日名街道,次年将这条街道更名为奉天路;1929年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改称辽宁路;日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又改回奉天路;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辽宁路路名至今。
日本侵占青岛后,日本侨民大量涌入,数量骤增,日本驻青守备军司令部将“小鲍岛”地区也规划为住宅区,日本移民竞相迁居,这一带区域聚集了大量的日本侨民,“小鲍岛”区域成为了青岛仅次于聊城路区域的日本人居住区,随着贮水山“日本大庙”的建成,“小鲍岛”是日本人从商和居住的密集地带和繁华地带。
日占时期,“小鲍岛”一带的街道全变成了日本路名。如濑户町(后来的乐陵路)、隼町(后来的桓台路)、大岛町(后来的周村路)、川崎町(后来的益都路)、大森町(后来的博兴路)、壹岐町(后来的临淄路)、堺町(后来的长山路)......
2009年,曾是小鲍岛区域标志性建筑的最后身影。
辽宁路朝向热河路的转角上,曾有个塔楼,许多年里成为“小鲍岛”的标志。从圆顶,到没有顶,再到尖顶,2009年还是难逃最终消失的命运。现为停车场和中防地下商城入口。在这处老建筑拆除之前,它的旁边已矗立起一座将近三十层高的高楼大厦。
或许很多青岛人还会记得,从热河路下了大坡,看到这个塔楼,就知道到了“小鲍岛”了……
1997年,益都路。
2001年,益都路107号。
1993年,辽宁路。
1994年,泰山路。
1998年,泰山路。
2002年,乐陵路与邹平路交叉口。
2008年,锦州路胜利电影院最后的景象。
2014年,从辽宁路向东南望去,辽宁路、锦州路、吉林路附近的拆迁工地。
2003年,乐陵路拆迁现场。
2005年,新建起的科信大厦、科技广场和正在建设大型商厦的情景。
由芸廷艺术空间、时空图景影像工作室策划,历时三年编辑整理,“我记得:芸廷当代纪实摄影收藏系列”首部出版物《他的城:1978—2024年青岛》上线首发。
点我在看
帮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