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中镜头下的青岛,渐行渐远的小鲍岛

文摘   2024-10-27 07:30   山东  
在老青岛人的记忆里,曾经的“小鲍岛”与“大鲍岛”一样,每条老街都是一段历史。每一条老街,都有着老青岛特有的人间烟火、市井风情。有着数不清的勾陈往事、家长里短......

1996年,鸟瞰“小鲍岛”街区。


2002年,青岛市政府启动城市住宅改革试点计划,位于老市北区的“小鲍岛”成为首批试点之一。根据《青岛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东起辽宁路、西至乐陵路、北起泰山路、南抵章丘路建设科技街。


2002年7月开始,随着挖掘机阵阵的轰鸣声,“小鲍岛”老街区的老建筑陆续被拆除,成为城市发展改造历史的一页,这片曾经繁华的老商业中心被高科技电子产业所取代。2009年4月,“小鲍岛”街区最后的一块遗存历史,位于辽宁路、乐陵路、包头路之间的老房子开始拆迁......

相对于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如火如荼的“大鲍岛”,“小鲍岛”的命运是可惜可叹,可谓是天壤之别每当来到科技街,眺望着数码广场和一片高楼林立的商场和住宅区,总会努力回忆着过去这里的样子,搜寻着旧时的记忆。

2008年,临淄路。


2008年,周村路。


2000年,桓台路23号。


2000年,桓台路23号。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片区域的人们,居住在愈发破旧的老房子里,或许不久就可以住上宽敞明亮、功能齐备的大房子了。不过还是有不少原住民,心头难免会掠过几分惆怅与不舍,这里有着他们几代人繁衍生息的热土,有着不用出远门就能买回各种商品的便利,有着隐匿在生活琐碎里,亲如一家的老院邻里间那份温暖回忆。

1995年,博兴路。


1995年,博兴路。


1995年,博兴路。


昔日“小鲍岛”的大致范围,是指辽宁路、黄台路、泰山路,以及铁山路合围这片老街区。


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是与当年的“小鲍岛村”有关。“小鲍岛村”的遗址,在贮水以西,乐陵路大沟南端,大约位于今黄台路、热河路、大连路、益都路、辽宁路、乐陵路之间。根据德国人慕兴立《山东德邑村镇志》所述,“小鲍岛村”在“大鲍岛村”的北边,是个有着530口人的村庄。1901年,这里的土地被德国总督府收购,村庄被拆除。但此后殖民当局并没有对这里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仅将从“小鲍岛村”旁通过的一条马路命名为“小鲍岛街”。(1914年日占青岛后,将这条街改名为“三笠町”。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命名为黄台路至今。)


1901年4月,胶济铁路第一段通车,随着大港火车站的建成运行,很快带动了周边的繁荣。此时,大港站附近区域开始有了多条街道,在《胶澳志》道路篇中可以看到,海莺街(后来的桓台路)、特体街(后来的铁山路)、洋豹街(后来的乐陵路)、锦豹街(后来的泰山路)、芬罗街(后来的青城路)、涵匝街(后来的长山路)......,“小鲍岛”的近代街市雏形就此呈现。


“小鲍岛”不像“大鲍岛”区域划分的那么明确,也有老青岛介绍“小鲍岛”的占地范围,基本是贮水山以西的一大片洼地,包括铁山路以东、锦州路以西、黄台路以北、青海路以南这片地域。


还有一些人将“小鲍岛”的范围定义为,热河路、德平路、黄台路、包头路、辽宁路等路口到华阳路、吉林路、锦州路等区域,都统称“小鲍岛区域”。


1996年,辽宁路。


2007年,颇有知名度并有较长历史的市北区医院旧影。


1999年,鸟瞰“小鲍岛”街区。


2007年,鸟瞰辽宁路中端一角。


辽宁路在青岛建置初期仅是一条不规则的土路,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期进行了修建扩建。将德占时期的毛奇山(贮水山)改为若鹤山,将山下这条路的西端称“若鹤町一丁目”,东端称“若鹤町二丁目”。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废除日名街道,次年将这条街道更名为奉天路;1929年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后改称辽宁路;日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又改回奉天路;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辽宁路路名至今。


日本侵占青岛后,日本侨民大量涌入,数量骤增,日本驻青守备军司令部将“小鲍岛”地区也规划为住宅区,日本移民竞相迁居,这一带区域聚集了大量的日本侨民,“小鲍岛”区域成为了青岛仅次于聊城路区域的日本人居住区,随着贮水山“日本大庙”的建成,“小鲍岛”是日本人从商和居住的密集地带和繁华地带。


日占时期,“小鲍岛”一带的街道全变成了日本路名。如濑户町(后来的乐陵路)、隼町(后来的桓台路)、大岛町(后来的周村路)、川崎町(后来的益都路)、大森町(后来的博兴路)、壹岐町(后来的临淄路)、堺町(后来的长山路)......



2009年,曾是小鲍岛区域标志性建筑的最后身影。


辽宁路朝向热河路的转角上,曾有个塔楼,许多年里成为“小鲍岛”的标志。从圆顶,到没有顶,再到尖顶,2009年还是难逃最终消失的命运。现为停车场和中防地下商城入口。在这处老建筑拆除之前,它的旁边已矗立起一座将近三十层高的高楼大厦。


或许很多青岛人还会记得,从热河路下了大坡,看到这个塔楼,就知道到了“小鲍岛”了……


1997年,益都路。


2001年,益都路107号。



1994年,桓台路。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居住在小鲍岛的日本侨民陆续回国,“小鲍岛”空闲出很多日式小楼房,引起许多中国人的抢住。很快,这片区域就再次繁荣起来,传统的商铺再次占据主要市场,每天行人及顾客擦肩接踵、络绎不绝。“小鲍岛”成为仅次于中山路的青岛第二商业中心。


1993年,辽宁路。


1994年,泰山路。


1998年,泰山路。



1996年,吉林路,81 岁的林永美大娘在路边卖自己缝制的鞋垫和针头线脑。

辽宁路、桓台路、博兴路、益都路等老街,构成了“小鲍岛”区域最繁华热闹的空间。在这里居住的人们,也享受着这些经年累月的便捷与满足。街道两侧及相邻的老街,商店、菜店、理发店、果品店、澡堂、饭店等商铺鳞次栉比,“小鮑岛”和“大鲍岛”一样,是青岛老城最有烟火气的地界之一。


2002年,乐陵路与邹平路交叉口。


2008年,锦州路胜利电影院最后的景象。


2014年,从辽宁路向东南望去,辽宁路、锦州路、吉林路附近的拆迁工地。


2003年,乐陵路拆迁现场。


2005年,新建起的科信大厦、科技广场和正在建设大型商厦的情景。


“小鲍岛”,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区,如今几乎成了一个地理名词。现在的人们已经习惯将这里叫做“科技街”和“信息城”。


如今的“小鲍岛”已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淹没,曾经的老街、老楼、老院,皆成过往。“小鲍岛”的旧日时光,有着在这里居住的人们各种的回忆,有着他们童年和青春的美好,有着他们生活的安逸和平淡,而这些都将永远的留在那些消失的老街里,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献给青岛的时代记忆】

由芸廷艺术空间、时空图景影像工作室策划,历时三年编辑整理,“我记得:芸廷当代纪实摄影收藏系列”首部出版物《他的城:1978—2024年青岛》上线首发。


他的城:跨越40载,1300张影像定格青岛的旧日与新生


图/吴正中
文/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点我在看

帮我点赞~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优秀的的文史、文化、文旅自媒体平台,个人创办,一年365天,天天与您相伴!欢迎文案合作商务对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