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光影,留住乡愁——王挺【记录中国】《青岛1985-1995{补选本}》(上)出版

文摘   2024-10-22 08:11   山东  

时隔一年的时间,欣闻著名纪实摄影家王挺【记录中国22《青岛1985-1995{补选本}》】(上)再次付梓出版,向辛勤的王老师表示祝贺!



王挺老师一直很谦逊的说,最初拍照只是个人兴趣,1985-1995年间拍了大量的片子,当时也并没有为这座城市留下点什么的“远大志向”。但就是这些随手摁下的快门,不觉间,却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珍贵的记忆留存,更是从一个个侧面,反映了城市建设、社会环境、生活百态等各个领域的历史变迁。


2023年,王挺老师【记录中国《青岛1985-1995{会选本}》】出版,邀请臧杰、隋以进和我分别做了序。今天引用我的那篇序文,祝贺王挺老师《青岛1985-1995{补选本}》(上)的出版!


黑白光影里的城市记忆


青岛的街头巷尾,总有着一些只属于这座城市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失了很多,还有很多仍旧在我们的生活中。感谢王挺老师,在一个黄金十年里,用镜头记录下了时代的变迁,留下了温馨的记忆,为我们回顾家乡的过往提供了真实的影像。


疫情刚过的时候,王挺老师就给我发来这个安排,计划出版【记录中国】《青岛1985—1995年》图卷,让我从自己的视觉角度随意选片并写序,这着实令我有些惶恐,因为之前没有过此种经验。其实早在2021年初的时候,他就和我多次提起过这件事,不过那时还没定下题目。


知道王挺这个人,是因为早些年他曾多次上过报刊新闻。人如其名,常年留着一把胡子的他被誉为“胡子艺术家”,很多人说他是青岛文艺圈里最独特的一抹胡子。26岁就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去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考察摄影;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首次向全国招募的第一批志愿者,作为“可可西里国家级保护区生态和藏羚羊保护志愿者”之一的他先后五次赴可可西里,自此又加了一项“著名环保人士”的荣光。那时的感觉就是这个“胡子”不简单,而且带着一些貌似“神秘”的色彩。


作为青科大副教授的王挺,美术与文学专业出身,绘画和摄影已在这座城市颇有名气。就本次【记录中国】《青岛1985—1995年》创编而言,从1985年购买第一架相机开始尝试摄影,到1995年这十年,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了摄影上,甚至连绘画都放下了。这十年是他摄影生涯的第一个阶段,也是他摄影创作的爆发期。这期间主要拍摄青岛街头,创作也基本以人文纪实摄影为主,通过抓怕、抢拍等相对真实的记录,留下了无数展现青岛社会风貌、文化风俗、历史变迁的摄影作品。


经常有读者问我,为什么这个时间段的照片都是黑白的呢?王挺老师的答复也很实际,抛去纪实摄影的基本主题之外,那段时间,几万张的拍摄,数量庞大的胶片承受力也是主要的。那时其实也没有什么具体目标,以及想为以后留下一些什么记忆,也没有想到这些东西会成为“旧影”,就是想拍出好照片、好作品。街头纪实照片的拍摄,没事就提着相机大街小巷的转悠,感觉哪里有兴趣就随手拍下。开始拍摄纪实照片,还是因为受布勒松的影响,那也是买了第一家相机之后不久,在以后西藏所拍的黑白照片中,也都带着布的影子。


其实单纯作为黑白照片来说,即便是在彩色遍及的年代,依然具有它特有的魅力。王挺镜头下的黑白影像,并不是只有黑或者白,在黑与白之间流转着的同样是那个时代、那段岁月中数不清的色彩。在黑白照片的影像捕捉中,去定位、去寻找城市特有的市井文化与故土情怀。


与王挺老师相识,于他的公众号中的一篇《放弃拍摄》图文,读完后深深理解了他那份略带遗憾的落寞之情,但同样也让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们很多人正在找寻的城市记忆吗?在与王挺老师取得联系并得到他的同意后,自2018年初开始编辑发布《王挺镜头下的青岛系列图文》。在已经发布的四十余篇、一千多张王挺老师拍摄的老照片里,生动的再现了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青岛城市风貌及民生百态的淳朴岁月,这是一段珍贵的城市记忆,也不失为一段了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岛城市状况、民俗风情的珍贵资料。


感谢与王挺老师的结缘,也感叹于他的人生阅历与学识渊博,钦佩于他的认真谨慎与平易近人。有时他找到一张感兴趣的照片,不论多晚,都会马上给我发过来,再像个孩子似的发来一个兴奋的表情~有时会为了几张照片的位置与我讨论很久......


说到真正与王挺老师相见,却是在2020年9月良友书坊的“异见——王挺街拍文献展”上了,在网上交流熟悉的不得了的两人也得以终于见面。让很多朋友感觉诧异的是,这竟然是一对联袂发表几十篇城市记忆图文的记录者与编辑者的初见。


王挺老师让我随意选片,也是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当然,作为城市记录素材为主的创编者,我还是会坚持我的领域选择,那就是城市记忆,在照片中去找寻这座城市最真实的过往。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照片中那些熟悉的场景,就是我们身边曾经的市井百态,就是我们这座城市的记忆。市井的味道,是一种最淳朴的生活、有着最接地气的味道,它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气息,而在王挺老师拍摄的照片里,更多折射出的就是老青岛最纯正、最朴实的生活空间。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许多老街陆续被拆除改造,越来越多的新市民不断融入,市井生活渐渐没落,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丧失。城市记忆的衍生,恰也是一份淳朴味道的逐渐消亡。城市记忆的影像,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只能在照片上一窥了,那将是一份记忆深处最初、最真挚的感动。


在几千张照片中选片难以取舍,耳边似乎又传来低调的王挺老师那仍不是很纯正的青岛话:


“我有个愿望,希望我这个外地人,能够给不是家乡胜似家乡的青岛,留下一些有意义的影像。”


“摄影”是“摄影家”拍下的只有“摄影家”能看到的画面,而“记录”是“记录者”拍下的普通人都能看到的画面。


王挺老师作为一个摄影家,同时也作为一个城市记录者,他也确实实现了他的初衷,为这座城市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在岁月和历史的长河中,十年不过是短短的一瞬。而这十年却承载了几代人不同的记忆。这个记忆,也是所有生于斯长于斯的青岛人共同的缅怀。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

主编  王铨


【记录中国】22《青岛1985-1995{补选本}》(上)


用镜头记录家乡、留住乡愁,为岛城留下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怀的影像记忆,这就是王挺。


太平路


中山公园


栈桥

郯城路兰山路交界

中山路  中国电影院


第二海水浴场


太平角


东海路


天津路  劈柴院


中山路太平路口


肥城路


胶州路


杭州路立交桥


即墨路小商品市场


波螺油子


中山路



《青岛1985-95{补选本}》(上下)的片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篇幅限制,{会选本}舍弃、选剩的照片;二是{会选本}后又发现、整理的照片。


本次出版的【记录中国】22《青岛1985-95{补选本}》(上),与整个系列保持风格统一,锁线布面平脊精装。21x25cm,552页,选用照片1268张。再现了远郊、铁路沿线、火车站、沿海一线、中山路、胶州路、即墨路、波螺油子等区域,记录并还原了这个时期里的建筑、风貌、人物、生活等社会形态。


本组图文由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点我在看

帮我点赞~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优秀的的文史、文化、文旅自媒体平台,个人创办,一年365天,天天与您相伴!欢迎文案合作商务对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