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纪事丨理洵:很喜欢自己那些年沉静的样子

文摘   2024-07-15 07:31   陕西  

       西安美院院藏近现代绘画作品展在校内蕴玉楼展出,是正常的上下班时间。抽空去了一下,感觉很好。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李可染、陆俨少、王雪涛等书画名家都有作品,还看到徐悲鸿的一只鸡和一匹马;长安画派则有赵望云、何海霞、康师尧、方济众、王子武等人的作品,以及学院教师郑乃珖、叶访樵等人的课徒稿。王雪涛与叶访樵的花卉小品放在一起,对比着看,颇有相似处。翟荣强先生是叶访樵的弟子,画风亦有神似之处。展厅内冷气开放,有沙发可以小歇,流连半日,心旷神怡,顿无尘俗之累。

  校门口西部美术馆的展厅同时有学生的毕业作品展,看一看则是另外的感觉。现在的画家、书法家都喜欢操弄巨幅作品,似乎是一种趋势,实际上并不好。在蕴玉楼看到的展品,大多是一些小幅的作品,最大的一张是潘天寿的一张,丈二宣裁开的,是极为个别的一幅,小作品亦能看出大张力。另外,素描、油画等西方绘画技法对中国绘画创作的冲击亦是十分明显的,绘画风格亦在变化。这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可以包容各种艺术风格的伸展。

  最近把办公室里的书往家里转运,不想一次搬走太多,亦不想持续着搬,想搬就搬。搬的太多,腰椎承受不了。但感觉书还是存放得太多了。私人物品,也是一个规整的机会,所以还得自己一点一点慢慢着来。十多年来,工余时间买来的书,有一半以上是在单位存放的,亦有从家里带至单位阅读的书,就这样慢蒸慢煮,不知不觉间大约存放了两书柜的书,每次搬办公室时都感觉很累,为书所累。有时想,自己是在做什么呢?竟然对于书,终其一生都在持有一种过度的痴情,真是何苦哉。

  年岁渐长,生活之态度,做减法的思想越来越占主导位置了,对于存书的想法亦然。前些天在一个读书群里,看到有关散书话题的讨论,西京著名藏家文川兄对别人说,他想开一个书店,只出不进,把藏书清理完后就不干了。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他的书坊,去过多次,十余架图书,规模确实是太过于宏伟了。他一直遗憾自己,书太多,读不过来,而从书的角度看,作用发挥亦明显不足,是让人感到十分可惜的。但流散出去,或者捐赠给公益图书馆,似乎又有些舍不得。不过,说得实际一点,从藏书史看,极大多数私家藏书,都是不会善终的,所以有可能的话,还是在生前把这点事情处理好,是很为必要的。再说,凡事不可较真,身后是非谁管得,自己的那点私人用品,大可不必太过于上心了,它们不过是陪同自己走过了人生中的一段路,而已。

  这一半年心绪不佳,读的书少,写的文章则更少,这种状态是需要及时调整的。静下来,让自己首先安静下来,不要因为外界的乱而乱了自性和本心。前几天取出抄写《金刚经》的本子翻看,持续着抄写的状态亦是隔断了一年多,是慌啊,何事慌张。很喜欢自己那些年沉静的样子,现在复读着前些年写过的文章,都觉得那么有才,那么激情看涨,真是好啊,是活着的人的样子。可惜那种状态现在很难找到了。不愿意看到自己很长时间处于一种失意与颓废的状态之中。

                                      (20240527)


新雨堂
崇尚阅读,自由书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