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惊辑丨侯求学:与书为徒

文摘   2023-05-04 07:27   陕西  

       旅外几日,思量着带本书随行,理洵的《与书为徒》是为首选,确没有选错。

       早晚清静之时,一个人读,正应了与书为徒的本意。理洵的这本书分为“闲读偶思”“情有所钟”“书海管窥”“流年文心”四个部分,收录读书随笔一零二篇,不做多少考据,发自肺腑,就如上学时代,我们几个同学晚饭后到校外桃园散步时的评头论足,没有多少顾忌,更没有多少空论,同时又懂得了一些知识,受到一些启迪。可见得著者、编著的良苦用心。

       读《与书为徒》,更尝到与书为徒的美好。读这些随笔文章,自己兴许没有机会得到、读到那些书,或者自己读也读了,却没有感知到其中的那些美妙,被理洵这么一点拨,立刻就有了会心会意的点头或者击节。比如对苏东坡的了解,比如对鲁迅的景仰,比如对孙犁的敬重,比如对汪曾祺的羡慕等等。特别是读这本书,在人生的思考上还是很受益:比如“人生之难尽之意,人世没有,却在书中找到了,也是一种幸福吧”;比如“书总还需要时常翻动的”;比如“苦的不是那么苦,甜的并不那么甜,只恨平顺的人生实在难求!”比如“人总想弄明白一些什么,有人帮助你,你终于明白了,感恩的心不就自然地流露出来了么。”特别是他所说的关于抄书的一段话,在我很是有同感的:“抄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古人说过‘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话,有一定道理,文字一类的东西,也只有在心里扎根生长了,也许才能轻松自如地在一定时候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潜移默化里迸发出文字生命的火花”。

       读《与书为徒》,更觉得与书为徒的平常。今日到处在做鼓动读书的活动,然而以我的感觉,并没有多少人买账,可能的原因就是将读书宣扬得太高大上了,反而让人们敬而远之了。如果读书如吃饭饮水那样自然,对人不可或缺,可能不需要任何人去鼓吹、劝导,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去寻找、追求;或者有些实用,估计需求的人也不会少。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不读书的人一样过得很好,甚至比读书的人过得更好,显然,读书并不如吃饭穿衣那般紧要,也不如宝马豪居那般可以炫耀,更没能像手机、电脑一样成为我们须臾不可离得的物件。所以,我们与其花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宣扬,不如真出几部好书,让人离不得,所谓磨破嘴皮不如做出样子。就我而言,从七岁抓着爸爸的手被送进小学校门,读书至今,并没能因此风光无限、出人头地,只是自己觉得一步一步地活成现在的模样,至少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平常生活,我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只是知道读书就是我日常的生活。

       读《与书为徒》,自然有我自己的一番感受。我喜欢在读完一本书后,写下一点自己的心领神会。在读完《与书为徒》的这个清晨,我写下了这样的几句话,只为自己日后再读时留下观照:所谓“与书为徒”,是读出了书的思想和文采,而一旦集成了书,则又见出了“与书为徒”者自己的思想和文采。我读“与书为徒”,不徒只想“与书为徒”,更愿与“与书为徒”者为徒呢,敢情理洵不定肯收我这个无用之徒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有事没事,还是与书为徒!

新雨堂
崇尚阅读,自由书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