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华:艰难的大联合(上)

文摘   历史   2024-09-27 10:39   江苏  

【史海钩沉】

艰难的大联合(上)
 作者:杨明华     
1967年7、8、9月,伟大领袖在巡视大江南北“W产阶级W化大革命”运动的形势时,看到全国各地群众组织之间的武斗如潮,血案叠出,损失惨重,老人家说:“有些事情,我们原先也没有想到。每个机关、每个地方都分成两派,搞大规模武斗,也没有想到。”

最高指示发表

于是,伟大领袖在一次与部队干部的谈话中说道:“在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在W产阶级专政下的工人阶级内部,更没有理由一定要分裂成为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组织。”

当年伟大领袖“句句是真理,一句能顶一万句”,这段Z高指示发表后,神州大地所有的群众组织无不欢欣鼓舞,敲锣打鼓,普天同庆,积极响应,倏然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大联合高潮。

镇江的情况概莫能外,人们便纷纷响应。许多单位的群众组织抛弃派性成见,寻求联合,派性争斗的热度立即降温。例如:镇江市元件二厂,当日的上午,两派人员还发生了肢体碰撞的武斗现象,双方皆摩拳擦掌积极筹划下午将进行更大规模“文攻武卫”。哪知,中午双方就立即闻风而动,下午刚上班,水火不容的两派头头就坐在了一起,讨价还价地商谈起双大联合的事宜了。趋于缓和的社会氛围,使得早已厌倦这种无休无止派性争斗的混乱状况,一心向往能过上平静安宁生活的广大群众,也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之曙光。

充当代表去南京

当年的笔者是一派都不参加的逍遥派。一天上午,笔者去学校看看两派红卫兵这次能否实行联合的情况。刚跨进校门,有位熟悉的同学对笔者打了一个招呼,便说:“走,陪我们去南京一趟。”原来校内多数派“红代会(筹)”的组织,想主动与对方搞大联合,并拟共同组团参加市里的庆祝建国十八周年大会,可是对方组织的头头及骨干人员都跑到南京去了。所以,要派人找他们回来商谈联合的事宜。于是,笔者便摇身一变,竟充当起“革命群众”的代表,而一同去往南京。

 镇江的“7.25事件”发生后,“联委会”的部分骨干人员逃至南京,寻找庇护,他们是与南京的p派势力搭上了关系。因此,“联委会”驻宁联络站,先被安置在市区p派大本营的南京大学。后来南京p派在对方大举进攻的形势下,主动收缩队伍撤出市区,全力经营下关地区。“联委会”驻宁联络站,也移师至下关的南京市肉类联合加工厂。联络站的同学对我们的到来很是热情,拉着手不停的问长问短,极想知晓镇江和学校里的情况。

笔者感觉到这里有些乱糟糟的,人们的脾气和火气特别大,互不买账,力大为王,全无同一组织人员在外团结仗义的互助氛围。最为显著的事例,就是有限资源不平等的占有,有的一人霸占两条被子,还强词夺理,拒不相让,而有的人则是两人合盖一条。米饭是管饱,菜很一般,没有热水供应,冷水洗脸洗脚,勉强应付。

人生之感悟

笔者还到南京闹市区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看了看。此时,街道上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等残旧标语仍四处可见。

笔者来到心仪已久的南京大学,其校区的数栋五层教学楼所有窗子的玻璃上,皆贴有米字型的防破碎纸条,远看像似统一的图案;院墙上“刺刀见红,血战到底!”“誓与校园共存亡!”等残缺标语也隐约可识。此所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不久前还曾是双方的激烈战场。

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一座宏大的穹顶礼堂,给笔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该建筑属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式建筑风格,大礼堂顶部为钢结构穹隆顶,高34米,外部如球体状,在秋日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金光灿烂,显得分外的耀眼夺目。         

当笔者流连忘返于美不胜收,风景如画的南大、南工校园里,心旷神怡,一时竟忘乎所以,痴生梦想:日后若能在此求学就读,哪怕是一学年,一学期,一个月也行。这种人生奢望,当然是一厢情愿的异想天开,也更是一种不切实际之天方夜谭罢了!

讵料,世事无常,天道有变!当三十五年后的南大百年校庆之际,笔者作为应邀嘉宾,有幸参加了该褚校联袂举办的庆典活动,再次徜徉徘徊于著名的穹顶礼堂前,伫立良久,凝神遐思,不由得感慨万千!遥想当年,笔者仅是一名不谙世事、懵懵懂懂的初二学生,嗣后便去农村插队十年多,大学梦彻底破碎,成为不便言明之心灵隐痛。沉沦于社会底层,摸爬挣扎,历尽千辛,遂以返城。可青春不再,壮志未酬,但梦想犹存,自我激励,奋力拼博,天道勤酬,终得大器晚成。今生虽无缘在此求知,然能以兄弟高校学者之身份,至久已崇敬的圣殿来宣读自己的学术论文,与同道精英进行交流研讨,终也少许抚平和弥补了深藏于心扉之缺憾!梦耶!幻耶!

派性再度复发

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一种“五分钟热度”说辞。“百度百科”对其解释:比喻因一时冲动而产生的短暂热情。

“五分钟热度”比喻之说,虽有些夸张,但当年的群众运动也恰如其分的彰显了这一特征。起先各群众组织都表示要坚决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不折不扣地落实和执行Z新指示,放下过去一切的派性成见,实行革命的大联合。然而,两派相争恶斗的“潘多拉魔盒”既然被打开,就不可能想当然了,说关哪能就这么轻易的合上呢?当几天欢呼Z高指示的新鲜热度一过,派性复发,唇枪舌剑,拳脚相向,棍棒交加,一如既往。各地群众组织之间的争斗很快又反弹,死灰复燃了起来,强度、烈度再次升级。国民秉性中的“五分钟热度”经典之说,也再次得到了有效的印证。

该年的国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8周年,镇江军管会十分重视。9月22日军管会和三代会(筹)成立了国庆筹备处,23日发布了镇江W产阶级革命派庆祝建国十八周年筹备处公告。9月24日下午在市体育场还召开了一万多人的“紧跟M主席伟大战略部署,掀起革命大联合新高潮誓师大会”,有关方面的代表均在大会上先后讲了话。

国庆节前夕,三代会(筹)方面的学生组织,镇江市“红卫兵代表大会”即“红代会”,于9月28日召开并宣布正式成立。“红代会”的成立大会开得一帆风顺,大家喜气洋洋。

紧接着,三代会(筹)方面的市郊农民组织,镇江市“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即“农代会”,也于9月29日召开并宣布正式成立。不过,“农代会”的开局不利,乐极生悲。当日早上约8时,部分进城参会代表所乘坐的一部苏制嘎斯六九式汽车,在市郊东南三里岗的延圣庵附近不幸翻车,造成7人死亡,30多人受伤的一起惨重交通事故。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红代会”和“农代会”虽已宣告正式成立,但“联委会”方面对此却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认为这仅是单方面的自导自演,自拉自唱,自吹自擂,根本不承认其合法性、代表性和权威性。

同样,笔者学校两派红卫兵大联合的计划也胎死腹中,原来所设想的共同组团参加庆祝建国十八周年大会的计划,那更是成为泡影。

(待续)

作者简介


 

杨明华,1950年11月出生,市六中67届初中生,1968年10月下放至溧阳竹箦公社,1973年5月转迁丹徒农村,于1979年1月招工至镇江船舶学院(今江苏科技大学),当过绿化工、保安、图书管理员等,获有副研究馆员职称,镇江市知青作家协会成员。


 

鼓励原创  欢迎投稿

有容乃大  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

812905642@qq.com


编辑:楚江

统稿:成文

作家文选
为作家搭建平台,为读者提供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