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布局,死磕自媒体,搞钱!

文摘   2024-12-18 17:00   上海  

注:

最近公众号的推送机制有改变,需要将公众号设为“星标”才能收到推送了,大家可以“星标”一下这个号,谢谢。



01
今天跟大家分享个“供需原理”的关键词案例解析哈。

这个案例,你们可以用来举一反三,也可以用来当成写作的案例。

文章要写得好,其实就是把复杂的概念、文绉绉的词,解释得小白也能听懂、看懂。

这样,你的文章所辐射的范围才会更大,看得懂的人越多,信任你的人就越多,你的IP才能做得越好。

而且,你在写文章的时候,你的“颗粒度”要细,要写你自己的每一次决策。

这样大家才会有共情,才会觉得离自己近。

打个例子:

我刚做自媒体的时候,经常看到各种博主说一句话:“打工耽误赚钱”。

这话有严重的“主观”色彩,说这种话的博主大多是全职自媒体。

这句话当时流传很广,影响很大,也间接导致了很多小白裸辞,学着喊这口号的人全职自媒体。

就这个话的背景,我们来看下“供需关系”是什么。

为什么现在我们很少听到这句话?

现在听到的是“经济形势不好,大环境不好,别轻易裸辞,苟着”。

“打工耽误赚钱”,这话,因为朗朗上口,在经济形势还不错的时候,这话具备传播性,能给博主带来流量。

所以,越来越多的博主写。

尤其那段时间口罩时期嘛,开不了工,关在家里,工资减半。

但是自媒体博主因为是线上生意,不受影响,这话就是2022年那段时间流传很广。

我记得我当时为此还专门录了个视频来反驳这话:


说这话的博主,大多是根据自己的“个人经历”来写的、

问题来了,为啥别人可以把个人经历写得可读性强,可是你的个人经历就干巴巴,没啥亮点呢?

就是上的区别哈。

02
咱们用同一个逻辑,举一反三写一段:

“我(二丫)在刚入行自媒体的时候,频繁听到自媒体的博主说“打工耽误赚钱”。

作为一个死打工的,我确实认为打工的天花板很低,这话戳中了我。

于是,我就来了解自媒体这行,接着加入这行,最后,在这行赚到了一些钱。

很累,很辛苦,钱没有那么好赚。

入行6年后,我发现,根本就不是“打工耽误赚钱”这个逻辑。

而是:会赚钱的人,不管打工还是搞自媒体都能赚到钱,不会赚钱的人,打工自媒体都赚不到钱。

就像最近的股市。

我是2016年开始尝试买基金、打新债,2021年开始正式买股票的。

最近牛市来了,我也跟着喝了一波汤,结果,好后悔自己的筹码少了。

要套用自媒体博主的话,那我觉得:“自媒体耽误赚钱”

我买股,纯自学,每天都会蹲理财博主的文章,然后根据跌幅补仓。

像我们这种小白,看理财博主的文章起到两个作用:

1、心理按摩,毕竟是真金白银的丢出去,我得听听“专业”分析;
2、看理财博主自己的动态,他自个儿补仓没有。

长期守着一类文章看,其实在心理上会产生信任,在现实中操作起来就不会那么慌,也能掌握手感和节奏。

2024年上半年,股市低迷,是个补仓的好机会。

但是,这上半年我全部的时间精力都在搞自媒体,主业+副业的搭配让我精疲力尽,我没有时间再去看其他博主的文章了。

以前闲一点的时候,我每天早上把他们的文章当早报看。

今年上半年,完全沉浸在自媒体和本职工作上,没有看一点。

导致,牛市起来了后,我后悔:哎呀,之前要是多补点仓,那这次大涨,顶我半年的收入!

讲实话,自媒体这行就像种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执行层面的活很多,你得埋头干事。

但是买股票呢,你就得抬头观察市场,横向对比,纵向观察,就算是抄作业,也有技巧。

自媒体少写两篇文章、少录两个视频,少直播两场,其实不影响总体收入。

但是!少干这点活,用来阅读,读书也好、读理财博主的文章也罢,都能让我抬头看看市场,而不是沉浸在具体的细节中日复一日。

所以,我这段时间反思自己,像我这种人,我也没有太大的情怀,我出来工作就是为了赚钱。

凡事有个度,自媒体也是个工作,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不能一味地低头搞事,把自己的视野搞得越来越窄,偶尔也要抬头看看其他行业,其他工作的机会。

可以暂时不行动,但你提前知道,在关键时候才能行动。

好,收。

拓展写个故事进去,拿我那只赚钱的股票截图出来,晒一下,然后说当初是怎么买的,增强读者的信任度

这就是一篇IP文了。

问题来了,我们写文章,要获取读者的“信任”,到底是什么方面的信任

其实,你是向读者售卖:你的价值观,你的方法论,你的判断力

你通过一篇篇文章宣传自己“成功”的结果,然后你自己剖析这个成功的过程;

你抓到市场上其他博主的言语的漏洞,进行补充分析

你分析的过程,就是逐步说服读者信任你的过程,

为什么我之前跟你们说,你做失败的事情不要写文出来,除非这个事情有了转机?

因为人都是慕强的。

一个人做一件事失败,有无数人可以指责,你是这点没做好,那点没做好。对不对

但是只要你“成功”了,由于这个结果就是正向的。

不管你怎么分析自己,都OK,你放个屁,都对!

比如,这次股票事件,我就是有一只股票赚了。

作为一个自媒体博主,我就想蹭股票的热点,我就想炫耀自己“胆子大”,有勇气,有见识

我一大专生,我什么领域我都搞一点。

如果,你直接晒图发朋友圈说:啊哈,今天涨了。

显得你好没文化,你无法让人信任你。

因为大众并不信任结果,拿结果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大众信任头头是道的分析过程

但是我又不懂股票咯,我总不能写一篇文章说,啊,我这是运气好,我抄作业抄唐书房的,涨了。

显得你好无脑。

所以,咱们得自我包装

分析市场、分析股市,我不懂,我不擅长。

但是!分析我一个小白是如何做决策的,写成长领域,这我擅长呀。

好,成长领域,你需要用自己的“个人经历”“概念”。

这样的文章,读者才会觉得:看了一个故事,又学到了点子东西,有点儿启发。

现在很多人的问题在于:

  • 一方面故事写得不够燃,太燃了就让人觉得微商味道很严重;

  • 另一方面就是道理太多,故事过程太少,只展示结果。



03

来,咱们举个例子,什么叫做,又要有故事,又要有“概念”,让读者读完一个故事又能学点子东西。

你要用当下发生的事情,去套概念,打个例子:

比如,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供需关系。


接着来一段:

“要想在一个行业赚到钱,就要了解“供需关系”。

比如,当下,干股票的收益大概率会比搞自媒体大,我这段时间本职工作很忙,然后,我把仅有的一丢丢空闲时间,都用于研究股票了,而不是搞自媒体。

我是在2019年正式开始做自媒体的,到现在副业干这行6年了,我真正在两个关键节点赚到了钱。

一次是2020年那次疫情,大家第一次被降薪、关在家里没收入,第一次认识到副业的重要性,所以,那个阶段,我们的课卖得好,21天的写作营,我们一期能招120个。

后面解封后,招生量就明显下降了,一期只能招到一百、八九十,逐步开始下降。

疫情期间和疫情后,大家对副业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我自己是靠买课入行的,搞成后,自然也加入了知识付费这个行业,开始卖课。

我在第一线销售卖课,完全能感受到市场的活跃,最高峰的时候,我一个月能赚4万多块钱那时候我们做今日头条的青云计划培训班,好多闻风而来的人找我们买课。”

第二次,就是今年上半年,社群的产品好卖,市场对社群的接受度高,大家更喜欢在微信群活跃,而不是买个小鹅通的录播课自个儿听。

“供需关系”,决定了销量。

我关注的一个理财大V,招财大牛猫,他篇篇文章10W+的,最近很搞笑,他说最近股市行情好,读者又开始肉麻了


一个博主说:

“熊市的时候,你就是巴菲特,人家都不待见你。老子还在股市里套着呢,你搁那分析来分析去,有个屁用,越看越心烦,滚!

但是碰到牛市,财经IP们,不管是真大师,还是装逼犯。全是小甜甜。

“供需关系”,决定了消费者的态度。

所以,作为普通人,我们要想在市场搞到钱,你得先懂得看供需关系。

比如我,当年为什么:

  • 从销售转岗到实施;

  • 从实施转岗到产品经理;

  • 从产品经理再转岗到项目经理;

  • 从项目经理再转需求分析师呢?


我在本职工作上,我也是按照“供需关系”来给自己进行职业规划的。

来,写了故事,抛出了概念,然后又说,你要赚钱你得懂这个。

消费者就会觉得:“啊?那我不懂怎么办?”

你:“你跟我学呀,你看我那么专业,我成功那么多次,我懂,我会分析,你还不相信我嘛看我文章那么久。”

销售机会就这么来的。

所以,实际上,你写的那些个东西,其实刚开始并不是你脑子里有的。

你可能会有你自己的历史经历,但是单个故事,其实无法提高你文章的质量。

你要把故事包装得高级一些,就需要上概念

概念一上,你文章的质感,就会往上提升几个level。

04
问题来了,去哪里找概念?

这就是需要大家加大自己的输入量了哈,比如,我今天分享的这个,就是看这两篇文章获得的灵感。

可戳:

你到底想做教育的消费者?还是教育的受益者?

牛市是吧?炒股博主一天卖课上百万了




另外,引用别人文章中两句话,和用别人的这种图,这不算抄袭哈

我是每次我看文章的时候,看到那种可以装逼的词,我就抄下来


写文章,其实就是词汇量的使用,这个吴军说过,词汇量掌握得越多,文章的表达就会越好


比如,人间罗盘这一篇还写了:软性目标和硬性目标

欸,我们只听过目标,没听到目标还分软硬呀

这个词,下次也可以用在自己的文章中,用来提升自己文章的质感



还有这个:选择是对比出来的

这句话也是金句,可以拓展写文的。

自己的同一个故事,是可以套不同的概念的。

打个例子:

“比如我,当年为什么从销售转岗到实施、从实施转岗到产品经理,从产品经理再转岗到项目经理,从项目经理再转需求分析师呢?

我在本职工作上,我也是按照“供需关系”来给自己进行职业规划的。”

我更换岗位,频繁跳槽这件事,我可以套用“供需关系”的理论。

我还可以套用:选择是对比出来的理论。

来一段:

“作为一个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湖南农村女孩,我只有大专学历,就带了两千块钱来上海。

我来上海找工作,选择范围很小,但即便是我这种起点的人,我依旧是有选择的。

我可以选择去当房地产销售、保险销售,也可以听我同学的建议做物流系统的销售。

我选了后者,因为我觉得,B端销售学到的东西比C端销售多。

做了销售就是入行了,我看到我们公司一个实施同事,在我们公司4500元/月,跳槽后直接9千,我觉得,我不比她差呀。

既然做实施比做销售赚得多,那我干嘛死守着销售不放,我直接转岗做实施就好了。

于是,我跟老板说要换部门,搞了几个月我就跳槽,月薪直接从3500元到1万元。

所以,其实大数据跟我们没啥关系,不管你起点有多低,在你选择范围内,你总有一个“最佳”选择,而选择中的“最佳”,是对比出来的。

每一次,你只要“选对”,你的人生就会逐步走上坡路。”

你看,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事件还是那个事件,套用不同的概念,读起来就是不同的味道。

所以,你的个人故事,其实写不完,只要你找到的概念够多,就写不完。

你不过就是用你的个人故事佐证这个概念的合理性,去套公式而已。

你找到的概念越多,就显得你这个人有能力见识广

不是翻来覆去只会写:我这个月又赚了多少钱

自媒体也太好了吧~

消费者是慕强的。

你的知识边界越广,你就能覆盖更多的对读者群体,你的潜在客户才多,你的IP才能做得更长久。

最关键的是,在找概念的过程中,对你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成长和学习。

即便短期内你写文章不赚钱,但是由于你输入、输出、自己确实在某一个点上学到了,通透了。

这种价值也会带你穿越周期的,你也能长长久久地写下去的。

---END---

我的7年合伙人创业赋能群,已经有800位小伙伴加入了,欢迎你来找我交流

点这里关注我和查看历史文章
星标一下,我们就不会失联啦。
往期部分内容合集:

情感类
老公弱精症,我该不该离婚?
27岁,被催婚,好纠结...
老公不给钱,想离婚了…
成长类
一个超绝的心态:不自证
普通人,搞钱,要趁早
行动越快,“死”得越快...
职场类
在职场撕B,月入20000+
大专生,打工2年,帮公司赚了600万
“全职妈妈5年,要找工作,很害怕...”
自媒体类
写作日更,做到这3点,副业赚10000+
34岁,北京有房,人在云南,年入千万!
一个号,收益13855元
真实故事类
意外发现,老公炒股,亏了1000万!
结婚,要选“喜欢你”的,不要选“你喜欢”的
偷40万,判7年

二丫吖
二丫,湖南人。揣着两千块来上海闯荡,打工5年在上海成家生子,买房买车。主业是一名互联网项目经理,副业自媒体,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故事,陪你一起慢慢变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