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其改革和发展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近年来,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主动求变,探索出一条以专科专病诊疗为特色的发展模式,将之打造成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
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前身是山东省煤矿总医院。2005年,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医院由山东省立医院托管。托管后,省立医院原耳鼻喉科进驻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王海波主任为主导,开始探索专科专病诊疗模式,创新性划分学科建设“跑道”。同时,医院以耳鼻喉科为试点,率先进行三四级学科建设。
以专科专病诊疗模式在耳鼻喉学科的探索经验作为借鉴和参考,近年来,医院进一步总结经验,强化顶层设计,心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内科、创伤骨科、脑及神经疾病中心等一批重点学科以做出特色、形成品牌为目标,结合疾病谱变化、患者就诊需求及学科自身特点细分专业,划设了“新跑道”,稳步推进学科结构调整,持续推动医院整体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耳鼻喉专业聚力领航、综合专业多点突破的良好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医院持续强化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整合资源推动跨学科高效协作,形成了以多学科联合诊疗为构架的临床医疗中心,为疑难和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加系统化、个性化的“一站式”全流程诊疗服务。
同时,经过不懈努力,医院的耳外科、耳内科、头颈外科、结构性鼻病科、眩晕疾病科、听觉植入科、咽喉科、嗓音疾病科、小儿耳鼻喉科等21个专业学科相继建立,各专业持续向纵深发展,逐步打造“走入耳鼻喉各个科,每个科都有好专家”的专科优势。专业的细分使特色学科优势日益凸显,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得到了更加精准的对接。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公立医院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新挑战。着眼于全流程发力推进专科专病诊疗模式建设,医院从管理机制、体系建设、医疗安全、人才引育等关键点入手,多措并举筑牢“四梁八柱”,为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综合保障。
推行精细化管理运行机制。医院以统筹全局、科学谋划为前提,科学配置核心资源,高效化调度、针对性指导收治病种和诊疗情况,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推进综合化保障体系建设。医院职能部门及时协调解决学科细分专业后的门诊病房排班、新技术备案、设备购置等工作,在专科联盟、科研立项、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
筑牢常态化质量安全防线。医院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以质量为“中心轴”,常态化开展病历质量检查、医疗质量安全等专项检查,常态化落实医护人员培训、教育、考核、监管等机制,构建“闭环式”质量安全防线。
激发专业化人才强劲动力。医院打通了人才梯队建设内培和外引双向渠道,一方面,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推进智力资源互动,吸引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相继加盟,带动了医院多学科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深化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进行人才分层分类管理,完善人才评先评优、选拔使用、绩效考核等机制,并实施“临床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为人才外出进修学习创造条件,积蓄人才力量,激发人才活力。
近年来,医院学科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耳鼻喉学科在聋病、眩晕疾病治疗等多个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全国最大的眩晕病诊疗中心之一;心脏外科复杂先心病手术技术国内领先,创下8台手术140分钟完成的新纪录。
医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支点。聚焦智慧平台、研究平台、服务平台,医院加快多维度平台搭建速度,赋能专科专病诊疗模式建设。
以智慧平台建设为支撑,推进数字化医疗服务。医院通过信息化手段与多载体应用,实现全预约诊疗、床旁办理出入院手续、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提升了诊疗效率;利用“大数据+AI”技术对医院数据进行汇集治理,将多源异构的海量原始数据通过智能化管理,形成标准统一的医学科学数据库;搭建“耳鼻喉疾病大数据平台”,多方面满足耳鼻喉相关疾病研究的深度应用需求。
以研究平台建设为核心,实现临床科研两翼共展。医院建有耳鼻喉研究所,将科研创新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加强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成立“中国耳鼻喉医学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设立院级科研基金,对项目进行扶持,为创新发展加速,推动了一批科研人才迅速成长,促进了一批重要科研项目相继结出硕果。
通过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及搭建多平台作为支撑,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不仅丰富了专科专病的服务内涵,还拓宽了医疗服务的边界。医院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守正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
•
✦
文图:李媛 郭玉环
编辑:徐梓峰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