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专病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破壁”的关键在于认识的转变​

健康   2024-11-15 09:46   北京  

编者按


临床专科是医疗机构服务患者的基本单元,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任务,对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面对重大疾病,如何整合各临床专科力量,“握指成拳”共同攻克疾病?近年来,专病中心“应需而生”,成为不少医院的破题之法。


近日,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实地采访多家医院专病中心建设的探路者,找寻打破学科壁垒,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多学科诊疗服务的更优解,并将这些经验和思考分享在专栏“解密专病中心”中。


2024年1月6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医学中心(福建省心脏医学中心)主体搬迁至该院旗山院区心血管病大楼。中心拥有约800张床位,设有独立ICU(重症监护病房)、CCU(冠心病监护病房),配备杂交手术室、介入导管室及一系列先进的医疗器械设备,并将心内、心外、心脏彩超、心电图、麻醉、ICU等多个专业人员进行整合组建心脏医学中心(心外科)、心脏医学中心(心内科),力求实现心脏疾病诊疗的内外联动,提升临床、科研水平,推动预防、诊疗、康复一体化服务。


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党委书记、福建省心脏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陈良万,请他谈谈心脏医学中心建设的初衷、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


横向培育新的专科增长点

做强学科群


中国卫生:贵院为什么要建立心脏医学中心(福建省心脏医学中心)?中心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陈良万:医院心外科是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省重点学科,连续10余年手术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十五强。目前在新生儿、婴幼儿复杂先心病,大血管手术,微创杂交手术,重症冠心病、瓣膜病,心脏移植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医院心内科是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老年心血管)、委省共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单位、福建省心血管病医学中心。


2016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和福建省卫生计生委考核、批准,医院心外科和心内科强强联手,成立“福建省心脏医学中心”。从省内规划看,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有三个:一是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取得一些高水平临床技术、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二是通过中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全面提升福建省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和研究水平;三是协同政府推进全省心血管疾病的分级诊疗。


对于一种疾病,尤其是疑难危重的疾病,可能有很多种诊疗办法。以冠心病为例,心内科医生可能会为患者放支架或者进行药物治疗,心外科医生可能会为患者做搭桥手术。对于一些复杂的急危重心脏病患者来说,单纯的内科治疗和单纯的外科手术都不是最优选,心内、心外团队协作能够提高救治效率,提升医疗质量,保证诊疗安全,为患者争取最大获益。2023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提出开展“破壁行动”,旨在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上,优化要素配置和运行机制。在此背景下,心脏医学中心抓住旗山院区建成的契机,重新整合相关专科资源,应势“破壁”。


现在,不论患者挂了中心哪个专科医生的号,接诊医生都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他提供经过多学科讨论的最佳诊疗方案,而不再局限于本专科的治疗手段。


从医院自身发展来看,“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与国内一流的医院还有差距,希望通过优势专科带动相关学科的建设,横向培育新的专科增长点,做强学科群,不断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


组建6个专业组

招聘3名质控员


中国卫生:心脏医学中心搬到旗山院区,完成专科整合后,有了哪些新的变化?


陈良万:协和医院旗山院区新启用的中心大楼在建设布局上,基本实现“一站式”服务。心血管疾病患者进入中心,在从就诊到住院,从急诊抢救到导管室救治,从重症病房到普通病房再到术后康复等各个环节都将获得全方位的就医保障。


大楼一楼是公共设施,二楼是心内科的手术室,三楼是心外科的手术室和ICU,四楼是会议室用于开展各类会议和学术讨论活动,5—11楼全部是病房。心内、心外各有7个病区,均匀分布在每个楼层,首先在物理空间上打破了内外科的界限,方便同一楼层的心内、心外科医生进行联合查房,开展多学科会诊、疑难病例讨论以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同时,中心打破了内外科的专业界限,将150余名医生分成冠心病组、瓣膜组、大血管组、先心组、心律失常组和心衰组6个专业组,不同疾病的患者由相关组的医生负责诊疗,内外科医生协作为患者找寻最佳诊疗方案。一个组的医生一起查房,解答患者的疑问。内外科的整合将更好兼顾心血管疾病的急救和慢性病管理两大难点问题的处置,以实现专业资源互补。


在技术创新方面,针对心脏供体不足,难以满足心衰患者救治需求的问题。中心组织医生到日本、美国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学习,希望在人工心脏研发方面有所突破,中心开展了全球第一例微创人工心脏移植手术。中心还开展了介入二尖瓣反流修复术、左心室壁瘤的手术治疗等新技术;提出了房颤治疗的新理念、新方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上;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室间缺损的队列研究,首次明确了国产封堵器治疗时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目前中心已经形成了以疑难危重症疾病为重点,技术实践—经验教训总结—再实践—创新提升—推广应用的创新循环链。


在管理方面,中心以科务会工作机制和内外科协作机制为核心,做好各项决策,明确发展方向。中心的目标是做好医疗质量管理,专科发展考核管理,不断改善医疗服务,实现管理同质化。作为福建省的心外科质控中心,中心招聘了3名质量控制员,对每一种疾病,特别是一些单病种的病例,细化管理每一名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耗材使用情况等。出现死亡病例时,所有医生都要参加讨论,大家坐在一起分析患者死亡的原因,明确责任,研讨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中心医生还会联合起来做一些科普宣教,比如在医院微信公众号开辟了“协和心事”专栏,开通了“协和心事”视频号,提高公众对心脏疾病的认知水平。中心还致力于推动专科联盟建设,给每个医生分配任务,深入各地市举办各类培训班,进而提升福建省心脏疾病诊疗的整体水平。


2024年4月,医院成为福建省心血管病防治中心牵头单位。目前,医院每年的住院患者数、门诊量以及手术量,总体保持上升态势,患者死亡率、住院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都保持较低水平,平均住院日、时间消耗指数和费用消耗指数都在降低。此外,医院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实现化学融合

推动医防融合


中国卫生:目前,中心发展面临哪些挑战?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规划?


陈良万:人才和硬件是中心发展的关键。现在不少地方都在建医学中心,一些地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矛盾突出,这也导致中心面临着人才流失的挑战。下一步,中心希望能在筑巢引凤的同时,在资源投入、政策保障、重大项目分配等方面获得更多政府支持。


此外,中心还将在以下几方面发力:一是要在管理方式上不断探索,朝着人财物深度融合的方向努力,实现从物理融合到化学融合的转变;二是要大力推动医防融合,目前心血管大楼的一层设有预防控制中心,仅有5名工作人员,有3000余平方米的空间还未能充分利用,计划下一步将其建成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推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工作;三是要加强与国内同行的交流,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持续对标对表,避免坐井观天,不断向着更高水平迈进;四是要进一步强化质量控制,推动心脏疾病诊疗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


真正要实现“破壁”,打破学科界限,推动深入协作,最关键的还是要想尽办法帮助大家转变认识,改变固有思维,主动参与融合,携手向着患者满意、社会认可、政府放心的建设目标努力。



文:本刊记者 张昊华

审核:孔令敏 杨金伟

制作:中小卫3号


中国卫生杂志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卫生》杂志社主办,聚焦卫生发展热点,融入卫生改革潮流,行业管理者决策者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