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黄姓【一】

文摘   2024-11-13 06:08   江西  
都昌姓氏分布链接【一】:
都昌艾姓
都昌鲍姓
都昌巴姓
都昌巢姓
都昌曹姓【一】
都昌曹姓【二】
都昌蔡姓
都昌柴姓
都昌陈姓【一】
都昌陈姓【二】
都昌成姓
都昌崔姓
都昌程姓【一】
都昌程姓【二】
都昌戴姓【一】
都昌戴姓【二】
都昌但姓【一】
都昌但姓【二】
都昌邓姓
都昌丁姓
都昌董姓
都昌杜姓【一】
都昌杜姓【二】
都昌段姓【一】
都昌段姓【二】
都昌樊姓
都昌方姓
都昌甘姓
都昌刘姓【一】
都昌刘姓【二】
都昌刘姓【三】
● 都昌刘姓【四】
都昌冯姓【一】
都昌冯姓【二】
都昌傅姓【一】
都昌傅姓【二】
都昌高姓【一】
都昌高姓【二】
都昌葛姓

黄姓,宋《百家姓》编列为第96姓。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黄姓人口约2680万,占汉族人口2.23%,居当代中国汉族姓氏第8位。都昌黄姓有26801人,居全县姓氏第9位。

都昌黄姓自俊伯公徙湖口,其后裔移居都昌后,立庄155村。



第一节 姓源


黄姓来源主要有三:少昊金氏嬴姓、陆终姬姓和外族改姓。

一、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十五卷载:“黄(氏)出自嬴姓少昊金天氏裔,子曰味,为水官,号玄冥师。生台骀(伯益),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有功,颛顼嘉之,封汾川。其后为沈、姒、蓐、黄四国,以国为姓。”《中华姓氏志》也载,相传盘古氏之后有太昊氏,太昊帝之后有中央氏,中央帝之后有青阳氏,青阳氏娶干类氏女皇娥为妃,生少昊于稚华之野(今河南盐山县东南)名挚,又名朱宣。继父位为青阳国君,又受黄帝封于蔑(今河南黄水西),受赐嬴姓。据《东夷源流史》所载,伯益后裔进入山西汾水下游后,发展成东夷集团,并在汾水建立黄国,后被晋国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


二、根据权威的姓氏学经典《元和姓纂》所载,“黄;陆终之后,受封于黄。为楚所灭,以国为氏”。《中国姓氏大全》载:“相传陆终袭父职继任火正,屡建奇功,又受封于黄国(湖北武昌),赐氏为黄。生长子樊,樊生隐,隐袭封黄国,居今湖北麻城。黄隐生黄高,传于商末周初时有黄梁泽,字石,即黄石公。因助周武王灭商有功,成王大封诸侯时,复封黄石公之子緍于黄国,为汉东诸国之一,春秋时灭于楚,其后以国为氏”。

都昌《沙港黄氏宗谱》2003年序曰:“陆终次子惠连受封于黄国……”《黄氏通书》、《江夏黄研究》也载,陆终(颛顼曾孙,姬姓)

长子樊,佐禹治水有功(约于公元前2070年左右),受封于昆吾(今河南滑县),为子爵国,授封之日,见黄云现于南极,帝乃赐日黄,后建黄国,即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光州定城西二十里。尊黄云为授姓始祖,此支即是陆终姬姓之黄。潢川黄国沿续了1400余年,于春秋时(前648)被楚所灭,其族人以国为氏,称黄氏。

有历史记载:古黄国有三:汾水之黄,潢川之黄,汉东之西黄(今湖北宜城汉水以东,大富水以西)。汾水之黄,汉东之西黄两者皆因后裔不昌,故历史湮没无闻,独有潢川之黄子孙枝繁叶茂,十分昌盛。当今黄姓绝大多数均是潢川之后。

三、外族改姓。据《中华姓氏通书·黄》说,南宋时有金姓武将,镇守江西临川,居临川城西为避祸,易金为黄。成为棠溪黄姓始祖,其后即以黄为氏。又载桐城县有望族谢河黄氏,其始祖王全三,本吴姓,原籍鄱阳,为避徭役之苦,投靠亲戚鹿城黄氏,遂改姓黄。元末迁居桐城是为今桐城黄氏妈祖。


第二节 郡望·播迁

《郡望百家姓》云:黄氏望出江夏郡。据《江夏黄研究》记载,在汉魏六朝时期,黄姓郡望达八处之多。分别是①江夏郡、汉置郡。治安陆,即今湖北云梦县。辖境相当于今湖北安陆,嘉鱼,崇阳、信南以东,河南光山以西,淮河以南地区。为黄香之族裔所在。②会稽郡、秦置郡。治吴,即今江苏吴县。辖境相当今江苏东部,浙江西部等地。东汉移治山阴,即今浙江绍兴。为东汉黄昌之后裔居所。③零陵郡,汉置郡。治零陵,故城在今广西全州西南。辖境相当于今湖南邵阳以南,广西桂林以东,阳朔以北地区。为三国黄盖之后裔所居。④巴东郡,东汉改固陵置郡。治鱼复,故城在今四川奉节东。辖境相当于今四川开县,万县以东,巫山西部,长江南部及大宁河中上游一带。为蜀将黄权之后裔所居。⑤西郡,今甘肃永昌一带,为酒泉黄衍之后裔所居。⑥江陵郡,秦置县。故治在今湖北江陵,为黄尚之族裔所居。⑦洛阳郡,秦置县。汉改雒阳。三国复为洛阳,即今河南洛阳,为江夏郡分支。⑧晋安郡,治所在福州。


在隋唐时期,黄氏的郡望由八处下降到五处,到晚唐时期,黄氏的郡望再次下降到三处。到了两宋时期,黄氏族郡极盛,其郡望多达十三处之多。到元代以后,黄氏各支脉子孙更加兴旺。为纪念黄氏族郡由沉沦到复兴的崛起,便将黄氏的郡望统一为江夏郡,堂号更为“江夏世家”。从此,江夏成为全国海内外黄氏子孙追本溯源的郡望和发祥地。

上古黄国之一的潢川黄国,自从公元前648年被楚所平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地。其中有一支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还有一支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后发展成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亡国后还有一部分遗民仍滞留在潢川故地,坚守家园,顽强生活。在战国时期,黄歇就是潢川故国人。他事楚考烈王,于元年(前262)任楚相,授封春申君,所以到清代潢川城都一直叫春申镇。汉代以后,主要由于官任的原因,黄氏族人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迁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据《闽书》记载“永嘉二年(308),中原动荡,衣冠始人人闽者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据福建早期黄氏族谱记载,两晋之际,江夏黄氏族人黄元方(字彦丰,又名黄允),官晋安太守,后定居福建,尝以道学倡闽,有万卷书楼在福州三山榴花洞,成为福建最早的黄氏望族——晋安黄氏。


唐高宗时,陈政、陈元光开拓漳州,中原58姓将官随其入籍漳州,漳州黄氏即为其中之一。据台湾《江夏黄氏历代世系表》记载,彦丰入闽居侯官黄巷,垦荒致富。唐进士,桂州刺史黄岸入莆。秘书监黄彦忠,初居湖北黄州江夏,中徙河南光州固始,再迁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东街,南后街)黄巷。最后迁人泉州郡莆阳县延寿里国欢院(今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后成为福建东南的望族。

最早入闽的还有邵武黄氏,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已八旬的黄峭山,将家产分成21股分给21个儿子。各房除留一名长子侍奉母亲外,另18个儿子全部分徙到外地。其中有九个儿子入闽,分居在福建的将乐、宁化、建宁、闽清、泰宁、南平等地。后子孙散居全国各地。

宋元时期是黄姓迅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时期,宋时军城黄氏初祖黄中庸,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其玄孙系翰林院馆阁校勘黄安石。在重修《江夏军城黄氏家谱》时,并呈皇帝,得到了“军城黄氏,忠孝两全(指的是唐忠臣黄碣,宋孝子黄廓),江夏无双,四代联登,簪缨世济,积学多才”的御批。后子孙散居广东各地,而居潮州者多,成为广东大姓。


明末清初闽粤一带的黄姓,有一部分迁往台湾,与陈姓、林姓、郑姓,成为台湾四大姓。素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美称。见于史籍记载的最早迁台黄氏是明末南安人黄正东,他于崇祯十年(1637)移居今台湾马公,后支分居澎湖岛西,从这以后黄姓入台者便源源不断。到了清代前期和中期,便形成了高潮,大多数来自福建的泉州、漳州、汀州和广东的嘉应、潮州、惠州等地。台湾黄姓遍布全省各地,尤以澎湖列岛和台湾西海岸的基隆、淡水、桃园、新竹、苗栗、鹿港、南投、虎尾、台南、屏东沿线地区为多。

移居海外的黄姓族人多数散居在东南亚印支半岛、南洋、欧美澳等世界各地。黄姓移居越南,很可能在黄国灭亡后不久就有人迁徙。当时有大批黄姓遗民被楚国强迫迁徙到江南越人居住的地区,加入越人队伍。随着越人不断南迁,秦汉山越黄氏、黄洞蛮黄氏、岭南壮、瑶等族黄氏也随之迁入越南。这些越南黄姓族人又继续扩展,至今广布于印支半岛各国。在历史上还有一些黄姓族人因政治避难,经商等原因迁居越南。明亡后,许多黄姓遗民不甘事清,纷纷外逃避难,如清代金湖黄伯柳与黄进怀,徙越南郡宅福逢埔安南金塔里。在越南全国的200多个姓氏中,黄姓人口数是排在第八位的大姓。

泰国,是中国黄姓族人移民较早,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泰国黄姓族人约有30余万,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宗亲组织“泰国黄氏宗亲会”,还积极参加当地的华侨、华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团体。



公元19世纪,黄姓族人移居菲律宾,是由于中国封闭的国门,被西方殖民列强的大炮轰开,而出现移民南洋的高潮。据菲律宾殖民政府1893年和189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当时移居菲律宾的近10万华人中,来自福建的晋江、同安、南安、龙溪等地的黄姓华侨就有数千人之多。在当时的旅菲华人七大姓中名列第二,仅次于陈姓。近代以后,黄姓华人为了联络宗亲,都纷纷建立了各种宗族组织。在菲律宾,建有“黄江夏堂”。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建有江夏公所。此外,黄姓华侨还在新加坡建立了“南洋黄氏总会”。


第三节  名人


战国四公子之黄歇

黄歇,今河南省潢川县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虽名相国,其实王也”,后赐其淮北地12县。春申君封地吴,今江苏苏州之人颇敬春申君,不少民众奉之为城隍,为之立神主,定期祭祀。


“下邳神人”黄石公

黄石公,下邳人(今江苏睢宁古邳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流派之一,与鬼谷子齐名。他隐居黄山著书立说,留下无字天书《太公兵法》、《黄石公略》和《雕刻天书》。前两本传给张良,把《雕刻天书》传给曲阳的宋天昊、杨艺源二位弟子,才使曲阳人学会了雕刻,后来曲阳县成为“雕刻之乡”,闻名于天下。


三国名将黄盖、黄忠

三国中有两员武将甚是有名,这里把他们写在一起了。黄盖,零陵泉陵(今湖南永州),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黄盖向周瑜献火攻之策,并亲往诈降,火烧战船,重创敌军,以功拜武锋中郎将。黄忠,字汉升,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汉末三国时期著名将领。黄忠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描述刘备蜀汉五虎大将之一。

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生于山东菏泽。由于他的人格魅力和过人胆识,最终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总领袖。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战争轰轰烈烈,壮烈一时;他的军事战略表现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成为我国军事战略史上的宝贵遗产,影响后世。


江西诗派祖师黄庭坚

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为宋四家之一,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事亲颇孝,虽居官,却自为亲洗涤便器,亦为二十四孝之一。


黄道婆 时期:宋末元初

主要事迹: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被尊为布业始祖。黄道婆又名黄婆、黄母。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时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纺织崖州被的方法。回到家乡后,黄道婆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织造技术。在她的传授下,家乡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她去世后,当时的松江府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


梨洲先生黄宗羲

黄宗羲字太冲,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和史学家。他在江南招募义兵,进行了十余年的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著述,多次拒绝清朝征召。他学问渊博,在历史学和政治学方面成就卓著。他的《明儒学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巨大而较有系统的学术思想史著作。他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经济政策,强调“工商皆本”。他这种思想对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第四节  世派

都昌黄姓世派在2003年以前没有统派,各宗支以参修谱局统派。2003年以后,从41世起全县统一了世派。

各宗支从21世至40世世派如下,

黄邦本村、黄师里村:

若谷道文德,嘉宗孔孟图,

嗣徽昌翼纪,孝友赞熙廷。

伯玉湾、黄敏村、黄霸里、黄天久村:

大天经中兴,道学绍龙图,

嗣芳昌万纪,孝顺赞熙朝。

黄池村:

大天经中兴,道学孔龙图。

嗣芳昌万纪,孝友赞熙朝。

金街岭、大夫第、遇驾山村、南峰马


蹄畈、新安畈、万户黄家汉、桥头:

憘继一为从,嘉泰绍龙图

嗣徽昌世纪,孝友赞熙朝。

黄怡村:

怡继一为从,(后15派同上)

西源上恼东:

爱继一为从(后15派同上)

黄简村:

伯仲淑子隆,嘉泰绍龙图,

嗣芳昌奕纪,孝友赞熙朝。

大港(黄金)琼二支系:

仲季德崇天,嘉泰绍龙图。

嗣芳昌翼纪,孝友赞熙廷。

洞门(韩田)琼三支系:

仲季德崇启,嘉泰绍龙图。

嗣芳昌翼记,孝友赞熙朝。

黄喜  村:

镒宗邦经启,嘉泰绍龙图,

胜徽昌益纪,(后五派同上)

细桥村:

金玉天希正,嘉泰绍龙图,

嗣芳昌世纪,(后五派同上)

西源上恼西:

珍必鋼万尚(后15派同上)

黄以恕村:

胜景德崇启(后15派同上)

新丰黄家山:

宝有守义文,嘉泰绍龙图

嗣芳昌奕纪,(后5派同上)

道明支系:

振德令良臣,嘉泰绍龙图,

嗣芳昌奕纪,孝顺赞熙朝。

2003年,全县统修后世派(41世至

135世)

文章传令绪循发长懋修

卓越徵日晓 谟祚宇耀光

祖训永泽裕礼义乐安邦

斌卿其衍庆荣华福端祥

智亲展麟瑞新盛伟宏广

升平信诚健惠海绵欣扬

斯恩遵先齐仕时则凯登

浩翰鼎维逊开达仁明朗

国靖昭权业恒杰庚敬彦

一圣贤立乾纲

土塘黄家新村:(31世至90世)

百千让浩原绶社翁海永

福龄俊守大观圣天兆良

宗开贻源远森茂建功长

玉树盈庭秀金兰映日芳

道高能立志学达必成章

彩凤和鸣盛 家传弈世昌

(资料提供/黄民才、黄万寿、黄小生、黄仁光、黄棒林、黄万谋。撰文/王旺春。校对/黄棒林。)



都昌姓氏分布链接【二】:
都昌葛姓
都昌顾姓
都昌龚姓
都昌何姓
都昌郝姓
都昌洪姓【—】
都昌洪姓【二】
都昌侯姓
都昌胡姓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也欢迎把此文章推荐给你的家人好友

乡土拾贝
追寻本土味、乡土味、原生味,雅俗共赏的精神乐园;关注在异乡打拼的咏叹。欢迎投稿! 投稿信箱:2392670768@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