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0个医药机构主动退出医保!它们该怎么生存?曾有不少医院因解除医保而关闭……

学术   2024-10-14 18:02   四川  



唯有提升自己、增强实力才是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里唯一不变的真理。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亦一

9月29日,兴安盟医疗保障局发布公告,截至当日,兴安盟100家医药机构因违规被中止或解除医保服务协议,104家医药机构主动退出医保服务协议。

“兴安盟医疗保障局”微信公众号截图

兴安盟主动退出医保服务医药机构名单,请点击此链接~

不仅仅是兴安盟104家医药机构主动退出医保服务协议,近段时间以来,主动解绑医保的定点医药机构不在少数——

9月12日,“赤峰市医疗保障局”微信公众号通报,赤峰市57家定点医药机构主动申请解除医保服务协议;
9月19日,“鄂尔多斯医保”微信公众号通报,鄂尔多斯市7家定点医药机构主动申请解除医保协议并经医保经办机构同意;
9月29日,“满洲里市医疗保障局”微信公众号通报,满洲里市已有52家医药机构主动向我局提出解除医保服务协议不再结算医保基金申请并获得批准。

再加上一些单个医院的通报,比如前段时间引发热烈讨论的太康神华医院,自7月25日起自愿申请解除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

这些医院的撤离以及深扒其背后的性质,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如今在医保监管严查严打的风暴之下,民营医院“解绑”潮正在袭来。

此前,民营医院历经“关闭”潮,如今又迎来“解绑”潮,这是为何?

主动放弃主要“金主”?

其实,一直以来,社会办医都严重依赖医保。

据《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统计发现,2018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为5065亿元。而2018年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保份额为3700亿左右,医保收入占非公立医疗机构收入的比重超过了70%,可谓是主要“金主”。

而依赖医保之外,民营医院自身的发展却极为有限。

据《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末,全国医院共计38355个,其中,公立医院11772个,民营医院26583个。可以看出,民营医院在数量上是“断崖式”领先。可是,在一些运营数据上,却显得有些窘迫:

1. 床位:2023年末,全国医院床位共计800.5万张,公立医院占69.2%,民营医院占30.8%;
2. 诊疗量:2023年总诊疗量中,医院42.6亿人次,公立医院诊疗人次35.6亿(占83.5%),民营医院诊疗人次7.0亿(占16.5%);
3. 入院量:2023年总入院量中,医院24500.1万人次,公立医院入院人次20006.7万(占81.7%),民营医院入院人次4493.4万(占18.3%)。

在公立医院的强势挤压下,民营医院的日子并不好过,特别是那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小型民营医院,可谓是水深火热。

当然,从上文中也看出,主动解绑的也大多是规模较小的医药机构。

那么,他们本就面临着患者严重流失的困境,如今再主动放弃医保这个主要“金主”,这是为何?

业内认为,大抵是以下三种原因:

1. 民营医院因为经营困难、破产、停业整顿等难以运营,不得不主动申请停保解保;
2. 由于民营医院战略发展和服务定位的问题,选择主动退出医保;
3. 在医保严管下,部分民营医院不适应DRG等医保支付改革,不得不退出。

如今,在大数据将监管关口前移,国家医保局严查严打之下,专业技术跟不上且吃不透医保规则的小型民营医院,主动解绑医保或许是理智之选。

一位曾多次参加国家飞行检查的人士表示,民营小型医疗机构是欺诈骗保的“重灾区”,可以说“一查一个准”。因为民营医院是民间资本投资的营利性组织,本身就以营利为目的,有利益驱动,加之低等级民营医院投资水平低,追求回报意愿强烈,而且医务人员缺乏,医疗设备不足,社会信任度差,很少有患者主动去就医,就容易诱发欺诈骗保行为。

而对于骗保行为,国家医保局是严厉打击的。

据《2023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全国医保系统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80.2万家,处理违法违规机构45.1万家,其中,解除医保服务协议4176家,行政处罚20586家,移交司法机关367家;处理违法违规人员32690人,其中,暂停医疗费用联网结算4883人,移交司法机关1399人。

今年以来,国家医保局更是重拳不断,呈现出强化基金监管的高压态势。据国家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颜清辉介绍,今年以来,国家飞检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检查定点医药机构500家,今年1至8月份,全国各级医保部门共追回医保资金136.6亿元。

2024年9月27日,国家医保局再出猛招,正式发布《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医保监管对象从机构向相关人员延伸,对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实行“驾照式记分”,实现动态精细化管理。

因此,在这样的监管下,民营医院若不转变思想,与医保规则硬碰硬,无异于自取灭亡。

此外,医保补偿资金回收周期较长,这对于自负盈亏的民营医院而言压力太大。

在这些因素之下,一些民营医院选择自动解绑,情有可原。

当然这里可能有人会担心,这种情况会不会由民营医院延伸到公立医院?

不会!在《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第四十四条明确指出,公立医疗机构不得主动提出中止或解除医保协议。

“断臂”之后,如何求生?

生死存亡之际,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因为,之前一些因骗保被医保局解除医保服务协议的医院,可谓是境遇凄惨。

2019年2月,扬州市江都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宣布江都新城医院被医保中心解除医保结算服务协议。被解除医保服务后不到半年时间,江都新城医院医院就陷入发不出工资的境地。该院医生曾向媒体求助说,一夜之间医院关门,他们50多个医生全体“被”下岗,“饭碗”丢掉了。

2019年6月,青岛市医保部门通报胶州健慈医院解除医疗服务协议。在被医保处罚后,医院很快就被爆出已无法经营,最终不得不遣散员工、关闭医院。

2020年3月,昆明市医疗保障局通报昆明新康生耳鼻喉医院终止医保服务协议,关闭医保支付系统。不久后就传出该院无法经营,并陷入遣散员工、关闭医院的绝境。

因此,脱掉了医保这个枷锁,究竟是获得自由的“最后狂欢”,还是没有束缚的各凭本事,入场医疗市场博得一席之位,当前尚未可知。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退出之后,只要不是面临破产的,“求生”仍然是第一要义。

在我国,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社会办医是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两者之间是分工合作的关系。当前,虽然公立医院盘踞着绝大多数的医疗市场,但民营医院并非毫无出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康复、护理、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大幅增加,这为社会办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一些紧缺专业领域,像儿科、精神科、妇产科、眼科、医疗美容等,社会办医也大有可为。总之,对于民营医院而言,聚焦专科、特色化经营,与公立医院差异化竞争,或许才是长久的生存之道。

最后:对于医生而言,时代变化太快,不管是年薪制工分制还是外商独资办医,亦或是现在很难“混”下去的民营医院,都在告诉大家,唯有提升自己、增强实力才是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里唯一不变的真理。

责编|亦一 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医脉通呼吸频道
关注医脉通呼吸科,快速获取国内外呼吸领域进展,及时查看指南更新,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