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检验:
血液一般检查、尿液、粪便检查
每天的10:58分,我们在老地方等你
欢迎进入全国医保交流群,
交流群添加微信号:yqwh116进入
>>>>
一般血液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 ESR
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检测方法有:①魏氏 (Westergren)检测法;②自动化沉降分析法;③全自动快速血沉分析仪法。
血沉对某一疾病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血沉对判断疾病处于静止期与活动期、病情稳定与复发、肿瘤良性与恶性具有鉴别意义,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检验指标。
【参考区间】:
成年男性0~15mm/h;成年女性0~20mm/h.
【临床意义】:
1.ESR 增快
(1)生理性血沉增快:12岁以下的儿童或60岁以上的高龄者、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ESR可加快,其增快的原因与生理性贫血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有关。
(2)病理性血沉增快
1)炎症性疾病:急性炎症由于血中急性期反应物质迅速增多使血沉增快,慢性炎症如结核或风湿病时,血沉可用于观察病情变化和疗效。血沉加速,表示病情复发和活跃;当病情好转或静止时,血沉也逐渐恢复正常。
2)组织损伤和坏死:较大的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可导致血沉增快,如无合并症多于2~3周内恢复正常。血沉可用于鉴别功能性病变与器质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时 ESR 增快,而心绞痛则 ESR 正常。
3)恶性肿瘤:用于鉴别良、恶性肿瘤,如胃良性溃疡 ESR 多正常、恶性溃疡 ESR 增快。恶性肿瘤治疗明显有效时,ESR渐趋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可增快。
4)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化、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时,血浆中出现大量异常球蛋白,血沉显著加快。
5)贫血:血红蛋白低于90g/L时,血沉加快。
2.ESR 减慢 临床意义不大,见于红细胞增多症、球形细胞增多症、纤维蛋白原缺乏等。
>>>>
血液流变学检查
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是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形性及其临床应用的,是生物流变学的一个分支。血液流变学应用血液黏度分析仪对抗凝全血或血浆标本进行检查,可以测定出不同切变率条件下的全血黏度,并据此计算出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相关血液流变学参数。通过检查全血、血浆及血液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流动性、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变化规律,判断血管内血液循环状况,为血流特性监测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1、血液黏度测定
全血黏度(blood viscosity)是血液最重要的流变学特性参数,由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表面电荷、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流动性等多种因素决定,全血黏度高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越大,血液流动性越小。用于全血黏度测定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旋转式黏度计检查法和毛细管黏度计检查法,通常采用锥板旋转式黏度分析仪进行测定。
【临床意义】
1.增高
(1)心脑血管病:脑血栓、脑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病与血液黏度升高有关,增高的程度可反映心肌缺血的严重性。血液黏度测定对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提供一项前瞻性指标。
(2)高血压及肺心病:主要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细胞比容增加、纤维蛋白原增加有关。
(3)恶性肿瘤:血液黏度升高还使得肿瘤易于转移。
(4)血液病:白血病细胞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导致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增高。
(5)异常血红蛋白病:黏度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降低。
2.降低 各种原因的贫血。
2、血浆黏度测定
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学特性参数,血浆黏度受血液蛋白质的大小、形状和浓度的影响,如血纤维蛋白原、巨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血浆是牛顿流体,其黏度与切变率变化无关。血浆黏度通常用毛细管黏度计测定。
[临床意义]
血浆黏度增高见于:①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血液病、恶性肿瘤等;②血浆黏度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机体内水的含量,当脱水出现血液浓缩时,血浆黏度可有大幅度升高,而血液稀释时血浆黏度下降;③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可导致血浆黏度显著升高。血浆黏度降低无明显临床意义。
3、红细胞聚集指数
红细胞聚集性是指当血液的切变力降低到一定程度,红细胞互相叠连形成缗钱状聚集的能力。主要检测方法有红细胞沉降率法和黏度测定法。
[参考范围]
1.红细胞沉降率法K值的均值为53±20。
2.黏度测定法 男:232~3.34;女:1.85~2.90。
【临床意义】
红细胞聚集性增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异常蛋白血症、胶原病、某些炎症、恶性肿瘤、微血管障碍性糖尿病,心肌梗死、手术、外伤、烧伤等。
四、红细胞变形性测定
红细胞变形性是指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发生改变的能力,与红细胞寿命相关,是微循环有效灌注的必要条件。主要检测方法有黏性检测法、微孔滤过法和激光衍射法。
【临床意义】
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见于:①冠心病与急性心肌梗死;②约1/3-1/2脑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患者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在急性脑梗死发作时,变形性降低更为显著;③高血压可见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导致血流减慢、微循环灌注减少,加重组织缺氧和酸中毒;④糖尿病、肾病、肝脏疾病均引起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变形性下降:⑤红细胞疾病如镰形细胞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膜或血红蛋白异常,可导致红细胞变形性减低。红细胞变形性增高可见于缺铁性贫血。
五、红细胞表面电荷测定(红细胞电泳)
细胞电泳技术是通过测量细胞在电场中的泳动来反映细胞表面电荷的,进而研究细胞的表面结构和功能。将红细胞悬浮于生理盐水或自身血浆中,在电场的作用下,借助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电泳速度。由于红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因此,红细胞向正极移动,电泳速度与其表面负电荷的密度大小成正比。
[临床意义]
红细胞表面电荷减少或丧失,导致红细胞间的静电斥力减少,使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形成串联、堆集现象,血流减慢。见于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脉管炎等血栓病。
>>>>
尿液检查
尿液化学检验
(一)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由机械系统、光学系统和电路系统3部分组成。采用反射光度法原理对配套尿干化学试带进行检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颜色变化的试带,被波长不同的发光二极管照射后,产生反射光,反射光由光电管接受,光信号转化成为电讯号,电讯号传送至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成数值,经微处理控制器处理,自动显示结果。
(二)尿液干化学分析试带
[原理]:尿液干化学试带是以滤纸为载体,将各种试剂成分浸渍后干燥,作为试剂层,固定在塑料底层上,并在表面覆盖一层起保护作用的尼龙膜,通常能检测8~11项尿化学试验。
【检测内容】尿酸碱度(pH)、蛋白质、葡萄糖、酮体、隐血、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比密、白细胞酯酶和维生素C。
尿液有形成分检验
一、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
目前,在国内外已推出了能对部分尿液有形成分进行自动筛检分析的仪器,称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这些系统多数采用电阻抗、光散射(包括对有形成分进行各种染色如荧光染色后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或数字影像分析术的原理,识别或分类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管型、细菌、精子、黏液丝、结晶等有形成分,已逐步成为尿液显微镜检查的首选筛检方法。
检测结果参考区间(如下):
二、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检查法
(一)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报告方式如下:
【临床意义】
(1)白细胞:增多表示泌尿系统有化脓性炎症。(2)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或恶性肿瘤。
(3)透明管型:可偶见于正常人清晨浓缩尿中;透明管型在轻度或暂时性肾或循环功能改变时可增多。
(4)颗粒管型:可见于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
(5)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6)白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等。
(7)脂肪管型:可见于慢性肾炎肾病型及类脂性肾病。
(8)宽形管型:可见于慢性肾衰竭,提示预后不良。
(9)蜡样管型:提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病变,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和肾淀粉样变。
>>>>
粪便检查
粪便隐血实验
上消化道有少量出血时,红细胞被消化而分解破坏,由于显微镜下不能发现,故称为隐血。目前,粪便隐血试验(occult blood test,OBT)常用化学法或免疫法测定粪中血红蛋白,也可联合测定粪中转铁蛋白。其中,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测定方法,有胶乳凝集法、EIA法、胶体金法和免疫层析法等。此外,还有半自动、全自动的粪便隐血试验仪器。
一、化学法检测原理: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催化H2O2作为电子受体使色原(如邻联甲苯胺)氧化而显色(如邻联甲苯胺氧化成邻甲偶氮苯显蓝色)。
二、免疫法检测原理采用抗人血红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与粪便样品中的人血红蛋白特异性结合以检测粪便中有无血液。本试验不受动物血红蛋白的干扰,试验前不须禁食肉类。
[临床意义]
1.消化道出血时(如溃疡病、恶性肿瘤、肠结核、伤寒、钩虫病等)本试验可阳性。一般而言,上消化道出血时化学法比免疫法阳性率高;下消化道出血时免疫法比化学法灵敏度高。
2.消化道恶性肿瘤时,一般粪便隐血可持续阳性,溃疡病时呈间断性阳性。本法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检出率约30%~40%,进展期约为60%~70%,如果连续检查2天,阳性率可提高10%~15%。
>>>>
欢迎预约“医保能力提升”培训课程:视频可长期回看
每节课时间:一个小时讲课+半个小时问题解答
《快速查看病历违规》一节课
《如何迎检》一节课
《飞检如何查理疗》一节课
《DIP/DRG病历书写技巧》两节课
《深度解析DIP》一节课
《深度解析DRG》一节课
《医保物价技巧》五节课
《深度看病历》十节课
《飞检查门诊统筹》五节课
《申诉技巧》五节课
。。。。。。。
陆续更新中
预约可扫描文末的微信二维码
▼
<<< END >>>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医保规范技巧!
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具体以相关政策文件内容要求为准。
图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其他商用
内容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第四版
如有侵权,请联系13881801118删除!
欢迎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医保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