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了东西方“互不了解”,别说是国内南北方交往风格迥异,相邻的省份之间交往风格也有差别,少数民族地区更是如此,何况是与我们种族文化完全不相同的世界另一端。
1955年周恩来总理接见胡志明访华的礼仪就是双侧亲吻礼,因为两人之前有同期的旅法和用亲吻礼表达友谊的经历。欧洲的男孩子一般到了十二、三岁开始就已经进入握手礼仪的年龄。而我们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并没有握手的习惯。英国人无论男女都握手,性格冷淡的北欧人和不太发达的巴尔干半岛国家的人也会有人拥抱或用单侧亲吻礼。国内握手礼仪多数用在商务人士、官员或者在职场才会比较多见,妇女之间相对用得少。
中国的酒文化,人们低头碰杯。还要关注自己的酒杯要比对方的低一点以表尊重。但是欧洲的礼仪是面带笑意看着对方的眼睛,不投来目光代表孤高。所以中国人的这些内敛在欧洲人的意识里是一种距离感,尊敬的文化方式又成了一种傲慢。
所以我说我们和西方“互不了解”。
很多视频博主吐槽在欧洲遭遇了不友好,不外乎发生在吃饭购物时,多数是由于不了解当地习惯造成了不愉快。了解才能避免误解。
欧洲多数餐厅是由服务员引导落座,客人不会自己找空位就坐,只有找茬挑衅的不速之客才会这么蛮横。这也是很多国内游客因这个细节导致接下来受到莫名其妙的冷遇最多的原因。
在欧洲无论购物还是柜台咨询,都要按客人到来的顺序逐一进行。前面的客人挑选了很久而拿不定主意而你很明确就要买下某一个货品,尽管如此也不可以被优先。哪怕你只是想问一下有没有尺码,服务员也会请你等待,甚至“有”或“无”的简单答案也不会回答。我们认为穿插式服务是高效的服务,而他们认为被打断是糟糕的服务。
我们在国内点餐或提出需求时很少用“请”或“您”跟服务员讲话,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语言有的用敬语,有的用特殊语法时态表达礼貌。而汉语语法中没有,所以用汉语的语言思维说英语明明没有恶意却给对方造成傲慢无礼的误解。
中国自西汉就有“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的礼教,入乡随俗是礼仪之邦的自信,有自信、没烦恼,祝您享受旅行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