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医粉
老道写科普
冬不藏精,春必温病
朱自清小学的许秋辰小朋友对中医有天然好感,小小年纪不迷恋手机、游戏,却偏喜欢啃《千金方》这类中医经典。因出生在医务工作者家庭,“扬州妇幼”公众号科普每篇皆读,尤其热衷于中医科普。时至“四九”天,许秋辰小朋友以内经“冬不藏精,春必温病”为主旨,撰写了一篇冬季养生科普,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献上一份乙巳新春大礼。
许秋辰小朋友原稿
冬不藏精,春必温病
俗话说:“数九寒天冷风嗖,年年春打六九头”“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北风吼”。甲辰龙年即将过去,冬天降临华夏大地,伴随冬天而来的,不只是快乐,还有疾苦。如何在冬天保护好身体呢?请看下文。
《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潜伏闭藏。”的确如此,冬天气聚于肾,肾主藏精壮骨,阳气潜藏于体内,温养五脏。我们应该早睡晚起,等到日出后再起床,注意防寒保暖,不要大量排汗。如有违背,体内阳气会大受搅扰而衰竭,供给春天的养护能力就会大大减少,肾也会受伤,开春后容易生病。
冬亦主寒,天地之间寒邪昌盛,容易侵袭人体。寒邪入体后,会对血液、津液起到收引凝滞的作用,加之屋外的温差会对血管施加压力,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寒邪进入足太阳经后,会引发伤寒,导致高热不退,脉缓、皮疹、说胡话等症状。因此,冬天应防寒保暖,切莫受凉、适当运动。
冬天来到,伤寒与心脑血管疾病十分易发,如何预防这些疾病呢?我来给各位支支招:
一、中医认为“动则生阳”,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适度锻炼,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
二、保持稳定的情绪,切莫大喜大怒导致心跳骤然加快,血压上升,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三、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衣、勤剪指甲,保持室内干净整洁,以免滋生细菌。
四、高危人群应咨询医生,采取针灸、推拿、草药预防等手段。
“立冬进补、开春打虎”。冬天的确是一个进补佳季。进补可以帮助我们抵御严寒。以下是我梳理的一些冬季进补食品,以资参考:
1.羊肉:味甘、性大温、无毒。多食有暖中安神,止虚损寒冷,补中益气之效。
2.海参:味咸、微甘、性平、无毒。多食有补中润燥,养气止血,通利小便之效。
3.芝麻:味甘、性温、无毒。多食有补中益气,健肠健胃,通利小便,乌发之效。
4.山药:味甘、性平、无毒。多食有健脾补肺,益胃益肾,长志安神之效。
但要注意的是,要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以免滋腻碍胃,积食不消引发疾病。
希望每个人都能快乐过冬,祝大家身体健康,平安喜乐,巳巳如意。
张见伟医师点评
医学科普对于维护大众健康,提升全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促成中医药发展,让其成为促进群众健康的文化自觉,中小学阶段是关键。
作为在中医药春天里自发学习中医的小学生,许秋辰小朋友的科普令我赞叹——文章专业、平易,结构完整、逻辑严密、通俗易懂、风趣生动。从冬季严寒起笔,引经据典,展开阐述寒冷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从作息、起居、情绪、饮食等方面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若论不足,大致有三点:一是缺少标题。二是个别用词过于白话、语境欠妥。三是因缺乏中西医理论系统学习导致的概念性错误(文章中标红部分)——将中医“伤寒”(广义指一切外感热病;狭义指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疾病,是外感热病中的一种寒性疾病)与西医“伤寒”(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典型症状为高热、脉缓、皮疹)混为一谈。
然而瑕不掩瑜。若忽视因基础专业知识缺乏产生的问题,于小学生行文水平而言,该文章实为一篇老道的科普佳作。在这里,对所有心怀梦想的小朋友说一句,不管想成为哪个领域的“大家”,首先要做的是打好基础,学好文化!
审核专家
曹玲君
稿件作者 | 许秋辰
专业审稿 | 曹玲君
责任编辑 | 徐静
审核发布 | 刘海霞
栏目分类 | 妇幼健康科普
本篇图片、文字均用于公益宣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