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庆:中秋话秋收

文摘   文化   2024-09-17 17:08   河南  

作家走笔•文学芳草地心灵的驿站

Writers in Central Plains

中秋话秋收

文/宋永庆

当夏风的燥热中夹杂着丝丝凉意,把云朵撕成一块一块碎瓦状,亦或者梳理成丝丝缕缕在空中飘荡似马尾赛棉絮的时候,八月来了。

        八月是多姿多彩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中秋更是丰收节。
       田野被这股风吹得不一般起来,一改夏日青翠。深红的高粱穗沉甸甸的随风摇摆,大豆在黄绿夹杂的叶间秀出饱满的豆荚,芝麻叶子由下而上掉落着,只剩顶端还有几片青叶和几朵嫩红的小喇叭,玉米的胡须有润泽光滑变得干枯。什么绿豆啦豇豆啦等等也都接替的换着妆容……
       夜晚田野里蛐蛐和一些不知名的昆虫在草窠里进行歌唱比赛,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夜露洒满草尖,在晨曦中像一颗颗珍珠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芒。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秋天来了,收获近了。
       紧收麦慢收秋,或者说是紧麦天慢秋天。如果说麦收是闪电战,要的是速度,抢天时地利,那么收秋则是持久战,可以慢条斯理有计划有准备不紧不慢进行。
       最先收的是刨春花生杀芝麻,然后割豆砍苞谷。刨花生杀芝麻自不必说,但讲割黄豆砍苞谷。
       由于秋作物多,收获时穿插进行。黄豆易炸裂,大多放在在早上。由于豆荚有硬尖扎手,对于手上没茧的新手来说布手套是必备的。
       割黄豆不像割小麦那样埋头割就行了。由于扎手和豆杆的木质结构,须拢空地抓着黄豆顶端,镰刀在根部平拉,最好不要斜着向上,不然留下尖尖的豆茬对于耕牛来说那是最大的伤害。
       割下的黄豆装上架子车拉到打麦场,晾晒,在秋阳的帮助下晒开紧闭的豆荚,一颗颗圆滚滚黄橙橙的金豆子就蹦了出来滚落在豆杆下。再牵来黄牛套上石磙,一圈一圈碾压,把未炸开的豆荚碾开。起场,挑去豆杆边挑边抖;拢场,把剩下的拢成堆;扬场,用木锨端着向上抛,在风的协助下吹走角皮碎叶等杂物。
       扬场前先在落黄豆的地方用口袋木杆等围起来,不然调皮的黄豆会蹦得到处都是,增加劳动量不说还糟蹋粮食。
       扬场一般两人配合。一人扬一人拿竹扫把该扫就扫该掠就掠。扫就是把蹦出的大豆拉回来,掠就是轻轻扫去夹杂的角皮和碎叶等杂物。待扬好场黄豆装袋拉回家黄豆算收完了,剩下的角皮碎叶也不萌丢弃,那是牛的小菜,得空再拉也不晚。
       收黄豆麻烦,收苞谷就简单多了。这里的简单只是相对来说。
       一般先用锛铲把从苞谷根部砍下,要在土皮下,不然留下大疙瘩到犁地时就不好侍弄了。砍下苞谷秆,根部在锛铲上敲打敲打振掉泥土。如果人多,边砍边剥苞谷,等砍完了也剥完了拉回家摊开晒就行了。如果人少,就只有先砍倒再统一剥了。还有先不砍倒直接剥的,没那样干过,总觉得苞谷叶子剌人。
       晒包谷棒简单。干燥秋风带着些许夏日余威,穿过包谷棒的缝隙,带走水分。一两天翻一次就行。等包谷棒拿在手里轻了,摸上去光光的,随手在一地包谷棒上一撇呲溜老远就晒成了。
       晒好的包谷棒不着急脱粒,还要犁地种麦,脱粒就放在冬天闲在时候。那么包谷棒存放就成了问题。不过这在勤劳智慧的农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搬出高粱秆织的薄,地上先用石块青砖垫高,再铺上一张破薄膜,然后把薄立起来,围着薄膜一圈。万事开头难,一人扶着薄,一人往里面填包谷棒。等有约一二十公分的时候,用绳子在下端捆好,再继续填包谷棒,大约到腰部时在捆道绳子。系上织薄时预留的绳头,这时候就可以大胆装包谷棒了。这个过程叫栈苞谷,具体是哪个站不得而知,我的理解是给包谷棒找个暂时住的地方,所以就用了客栈这个栈。黄豆芝麻等运回屋苞谷栈好秋就收完了。
       当然收秋过程中少不了梨呀枣呀等水果。摘个梨啃啃,揪颗枣尝尝也是一种享受。农家自己蒸的月饼更是透漏着丰收得喜悦,白面做皮,花生芝麻为馅,蒸出有大又圆的月饼与空中圆月相伴。
       相对于夏收来说,还是秋收不冷不热不紧不慢舒适惬意温馨甜美。



作者简介

ZUOZHE   JIANJIE

宋永庆,复员军人,自谋职业。在部队生活中喜爱古诗词,曾先后在全军政工网、舰队政工网发表诗词、散文、新闻稿件二百余篇(首),被《人民海军报》誉为“军旅诗词达人”。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仍笔耕不辍,再续文学情缘。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微信:C2226995811

投稿邮箱:2226995811@qq.com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中原作家

中原作家
《中原作家》微刊欢迎您!讲述你的故事,分享你的精彩,看走心好文章就在这里。本刊分享名家名篇,并长期征集小说、散文、随笔等,要求原创首发。 作家文刊,文学的芳草地,心灵的驿站,等你哟…… 投稿邮箱:2226995811@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