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 :伏牛山行记

文摘   文化   2024-11-14 16:47   河南  

作家走笔•文学芳草地心灵的驿站

Writers in Central Plains

伏牛山行记

文/张瑞敏

甲辰年露月,开始南北穿越伏牛山之行。车过马山口,240国道逐渐进入山地。柏油路乌黑发亮,白色的标识线清晰明亮,山上茂密的林木开始色彩斑斓起来。在汽车引擎均匀的轰鸣声中,越过黑虎庙的路标牌,向北过西庄,河水开始北流,沿水蜿转下行,不由令人心生诧异:怎么越向伏牛山腹地进发,地势却越来越低了呢?一直进入小朱庄一线,北来的白河上游向左转了一个九十度的急弯,向东面南召的方向流去。地势继续走低,在小街、石庙一线,海拔高度只有480米左右,更有一段竟然低到了不可思议的290米! 不过,稍后一思不禁释然。

地形图中显示,伏牛山实为南北两列。南列西北、东南走向自陕西商南入境,经西峡、内乡、镇平,止于遮山及南阳九架孤山。北列最长,但在栾川与嵩县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凹陷,然后自嵩县一线分支向东伸展至龙池曼、木札岭、尧山、鲁山等地,没于方城境内,向北连带外方山,终于洛阳盆地。两列山峰之间,在南召西北方位空出一个巨大的豁口,白水自此流出,一直向西延伸形成一线谷地,以至个别地段,海拔高程已经低到丘陵地带的高度。天工开物,托大自然的造化,伏牛山自古东有云阳一一分水岭一一鲁山三鸦古道,中有马山一一石庙一一白河镇一线,西有重阳一一卢氏一一灵宝等几条重要的纵穿自然通道,才形成了古今商客雍塞道途、南北通达兼济的便利交通。

再向前行,地势逐渐抬高,浅坡上、河道旁,明黄的银杏、鲜红的山茱萸、桔红的柿子一览无余。道路沿河道左旋右绕,至一宽阔的河湾处,突然眼前一亮,一幢漂亮的小楼出现在视线之内,灿然的银杏树下,熙熙然人流摩肩继踵,汽车横七竖八雍塞一片。走近一看,原来是著名的嵩县云岩寺银杏林景区到了。来时原本就打算到白河镇了解一下的这个景区,竟然不期而遇,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确实令人心中无比受用。金秋十月,正是观赏银杏黄叶的大好时机,于是当即决定在白色小楼的“小崔饭店”简单用餐后,就地进入景区游览。

乘上景区小交通,进到下寺,但见地上落叶如毯,抬眼如霞似缎、密不透风黄灿灿金色一片,树龄大多在1200年至1400年之间,标注为唐朝时期的树木,其中最大的一棵为2359年。相关史料记载,云岩寺修建于唐元和年间(公元806年一821年),为高僧自在和尚创立,分上寺和下寺两部分。兴于明代,衰于清朝,完全毁灭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历史上,云岩寺是苦行僧的发源地,更是少数拥有僧兵的大寺之一。自在和尚在创立寺院数十年后,唐武宗下令灭佛,大量寺院被拆毁,云岩寺也未能幸免。元代重修,杭州慧因寺盘谷禅师“游五台、峨嵋、伏牛、少室名山胜地。山之寺,环云岩,辖百五十余区”,可见当时伏牛山已是佛教名山,而重修后的云岩寺为伏牛山地区佛寺的代表。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云岩寺进行大修,接着便迎来了寺院的鼎盛时期,以至于“至其山者如入佛国,呗声梵响,别自一乾坤也”。进入伏牛,一派佛国气象。到了明末,李自成军入驻,“佛像蒙尘,众僧奔散”,再度衰败。清末,伏牛山区有72曼、82庵,云岩寺为众寺之首。直到上世纪60年代的历史特殊时期,云岩寺遭到了彻底的损毁。2016年11月,仅有下寺千佛塔重建完成。

云岩寺背依海拔1900米的龙池墁群峰,嵖岈嵯峨,如屏似幔高耸入云。在寺院周边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千年古银杏树210余株,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密度最大的一处古银杏群落,2007年被列入基尼斯世界纪录并授牌。值得一提的是云岩寺的僧兵。与少林僧兵不同的是,伏牛僧兵主要用作抵御矿徒。明郑若曾《江南经略》云:“夫今之武艺,天下莫少林焉,其次为伏牛,亦因御矿徒而学于少林者尔。其次为五台,五台之传本自杨氏,世所传杨家枪是也。” 明万历年间进士王士性著《广志绎》记载:“南召、卢氏之间多有矿徒,长枪大矢,裹足缠头,专以凿山为业,杀人为生,号毛葫芦。其技最悍,其人千百为群,……其开采在深山大谷之中,貂垱以狐假虎,杀人而吮其血,按抚袖而唯唯。” 可见,矿徒就是当时活跃在伏牛山区、以采矿为掩护而杀人越货的盗寇。伏牛僧兵就是与之战斗、拱卫寺院和一方百姓安危的保护神。

云岩寺的千年银杏树,就是无言的历史见证。云卷云舒,经过千百年来岁月的侵蚀,这些古银杏树虬枝龙盘、如亭如盖,苍劲而又璀璨,仍在每年的深秋,无私地向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献上一场金色的盛宴。多少绿男红女徜徉在树下,一声惊诧,一阵叹息,阅不尽人间秋色,道不尽历史的沧桑,与现代人来上一场今古穿越的直接对话。

汽车继续在山间迂回穿行。薄暮时分,终于来到白云山的第一道大门口。然后盘旋而上,人车如蝼蚁般漂浮在空中在山颠移动。翻过一座高岈,面前突然开阔,西南方远处一座高山拔地而起,状如王冠,更像一朵半开的莲花。在一抹夕照的映照下,显得气势恢宏,神秘莫测又神圣不可侵犯。兜兜转转好容易下去这道山梁,复盘盘旋旋爬上又一堵大坡,最终在暮色苍茫中到达一处称为深山氧吧的洼地,饭店旅馆一应俱全,颇有点市井风味,于是便住了下来,一看手机高程,海拔1480米。

次日,乘坐缆车后徒步登山。直线3.5公里的悬崖石壁阶梯小路,用脚步丈量起来,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好在一路风光无限,倒也给人带来无限的美感。走过滴水崖、红桦林、鹰嘴峰、鸡角晚霞、飞来石(石来运转),但闻耳旁松涛阵阵,脚下习习风轻,东望深山峡谷,无数披着五彩裙裾的山梁向着谷底延伸,汇聚到深远的飘渺处,隐约可见村舍和高速公路的轨迹。此情此景,无不令人感到无比震撼,在不由大声赞叹的同时,顿生此景只应天上有,美伦美奂比黄山之感!走过神造石屏风,在翠绿的青松枝条间,红墙黄瓦的玉皇阁和白云山极顶已遥遥在望。在阵阵冷风扑面,颤颤巍巍登上峰顶的那一刻,长长呼出一口气息,头顶触手可及的流云,突然真实的感觉并不是“山高人为峰”那样的豪迈了,而是一种飘然于幻虚太空的恬然,超然于人世间的无上开悟。因为一路走来,一直处于1800米左右“山高人为峰”的情景之中,只有登上更高的峻顶极峰,精神状态才会再提升一个层面,产生飘然于世的不实之感,更加领略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的语境内涵。

顶峰的东南北三面,静态淡蓝如画的远山,层层叠叠,一望无际,如大海中的波峰浪谷,似乎瞬间变成了动态的美丽画卷,一层层、一卷卷涌动飘过,让陶然醉心的人们莫不惊叹连连,雀跃欢呼!在吸晴留恋的那一刻,竟使人一时恍然:自已是何人? 身在何处? 莫不是真的成仙了么!由此想象得出,吴承恩老先生应是在有了“会当临绝顶”的生活体验之后,才在《西游记》中把天庭描绘得那么美好的吧?

转而向西,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海拔2222.5米的伏牛山第一峰犄角尖近在咫尺,清晰可见。工作人员讲,两峰航拍直线距离仅13公里,白云山海拔2216米,二者高程几乎相等。向下俯瞰犄角尖侧的老界岭风景区,大大小小刀砍斧削、造型奇特的山峰石壁,则像一堆堆谷垛杂乱地堆放在场地上,完全没有了从南坡攀登老界岭景区奇峰竞秀的惊艳。但是,那满眼白花花裸露着花岗岩的群峰,给人的震撼,一点也不逊于白云山东侧的风景。壮乎哉白云山!美乎哉白云山!难怪白云山为伏牛峻极,是伊河、汝河、和白河的发源地,流及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其在我国地理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即使称之为神圣,并不为过。

下山时,导航又给指向一条直接下山的便捷通道。这应该是早期登上白云山的唯一道路,路面破旧,有点即将废弃的意味。道旁野菊盛开,片叶不留的柿树枝桠上唯剩下红彤彤的柿子,鸟儿在上边飞来飞去,分外的惹眼。车子很快下降到海拔900米,一处村落出现在眼前,巨大的银杏树下,一群红男绿女在盈盈笑语声中摆拍照像,还有一位中年女性,独自坐在一棵银杏树旁,静静地望着远山静思。此情此景,定格的那一瞬间,给人以美的视觉冲击十分强烈。驻车稍停,在一标牌前才看清这里是五马寺旧址。又一次的不期而遇,自然又是一阵惊喜。可惜五马寺唯剩一些塔林的残存建筑构件,另有近10棵千年以上的古银杏树。但对五马寺的介绍,却是唐时所建。盖因唐僧取经曾有白马、乌马各一匹驮经,但乌马在经过白云山时被累死于此,故建乌马寺以纪,因时间久远串音,才称为五马寺。都知道唐僧取经自西域回归长安,与白云山相去甚远,故而此说过于牵强,并不可信。五马寺的前世,就此湮没在历史的轮回和白云山的深壑冷渊之中,只有等旅游开发该寺时,期望能有些重要发现了。

车过白河镇,沿白河蜿蜒而行,河道逐渐变宽,开始有了点大河的气象。白河古称淯水、白水,为南阳的母亲河,在南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笼统的说法是白河的发源地在白云山东麓,此说泛指区域较大、概念比较模糊,近年经过有关方面实地考察,确定白河的发源地在白河镇的攻离山,即白云山景区的九龙大峡谷。与《山海经 · 中山经》“攻离山,淯水出焉” 的记述完全相符。这次只是徒步登峰,并未欣赏到九龙湖这段长9公里、储水量高达50万立方米的高山湖泊瀑布群,当为憾事。

伏牛山的体量和知名度在全国并不是很高,但却北雄南秀,满山掌故,一路神话,有着阅不尽的人间春色,道不尽的沧桑巨变。正所谓“中原一山分三水,自有雄秀济阴阳”,可见五步之内必有芳草的说法一点不枉。很多人高度关注了秦岭在我国的龙脉地位,却往往忽视了其东延部分的伏牛山的地理优势。“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有人说,秋天是个离别而伤感的季节,那是因为我们内心的苦涩和孤寂,还在无际的大海上漂泊。人生不止是匆匆在路上,适时放慢脚步,去哪里不重要,去才最重要。择一处风景驻足小憩,为心灵留下一方静谧,将一场关于秋天的记忆打开,它就是人生最美丽的华章。

2024年11月7~8日 初稿  


作者简介

ZUOZHE   JIANJIE

张瑞敏镇平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县作协主席。作品曾在“季羡林散文征文”和“中国最美游记”征文中获得奖项,先后出版有散文纪实集《岁月》、散文小说集《一路风景》等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微信:C2226995811

投稿邮箱:2226995811@qq.com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中原作家

中原作家
《中原作家》微刊欢迎您!讲述你的故事,分享你的精彩,看走心好文章就在这里。本刊分享名家名篇,并长期征集小说、散文、随笔等,要求原创首发。 作家文刊,文学的芳草地,心灵的驿站,等你哟…… 投稿邮箱:2226995811@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