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光着膀子来到医院的张先生,疼痛科的医生一早就注意到了他身上皮肤的异样,胸口、手臂、背上的皮肤像是被开水烫过一样,是成片的带状疱疹。原来1个月前张先生身上就出现了疱疹,涂上了药膏后症状开始好转,但长过疱疹的皮肤却开始出现刺痛,疼痛越来越厉害,吃不好睡不着,最后连衣服一碰就疼得流泪。带状疱疹,俗称"蛇缠腰",又被戏称为"不死的癌症",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一疾病常导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被认为是人类三大顶级疼痛之一。带状疱疹和水痘实际上是同一种病毒引起的。该病毒通常潜伏在我们的神经节中,静待时机,当因为长期不规律的作息、过度劳累、情绪波动或感染等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可能重新激活,快速增殖并侵犯感觉神经细胞,导致神经节发炎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在皮肤上形成红斑水疱。因此,带状疱疹的发病与个体的生活方式和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在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病毒有机会再次活跃,引发疾病症状。通常情况下,带状疱疹的水疱会逐渐变得浑浊,形成结痂,最终脱落,露出正常的皮肤。在带状疱疹的急性期,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大量复制,引发神经炎,因而导致剧烈疼痛。在这一阶段,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感。然而,如果炎症程度较重或治疗不及时,神经可能会受损。即便在此后炎症得到控制,疼痛感仍可能持续存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感觉多种多样,可能表现为灼烧感、电击感、刀割感、针刺感或撕裂感。这种疼痛可能以一种为主,也可能多种感觉交织而成。当皮疹愈合后,如果疼痛持续超过一个月,这表明病变已演变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俗称"后遗症"。此时,疼痛的主要原因不再是炎症,而是神经本身的病变。及时的治疗在急性期可以预防或减轻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另外,超过90%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会经历痛觉超敏,即对床单、内衣或细毛等轻触或轻压皮肤的敏感度增加。这些轻微的刺激都可能引发或加剧疼痛感,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不适,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睡眠,造成异常的烦躁感。一般情况下,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时,大约70%的人会出现水痘症状,而30%则经历隐性感染,即无症状表现。不论有无症状,病毒都会悄悄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终生存在。数据显示,高达90%以上的成人体内潜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除了典型的带状疱疹,我们还需关注特殊类型,它们往往表现出严重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单侧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疼痛常较为剧烈,伴随同侧头部疼痛。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症状较重,甚至可能导致失明、脑炎,甚至死亡。由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引起,表现为外耳道疱疹及外耳道疼痛。当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时,可能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被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形成水疱,具有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典型特点,包括单侧性、阵发性、针刺样或抽样疼痛。诊断上为排他性,需要除分析神经疼痛特点外,还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胸片、CT、血常规、胰淀粉酶等,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关注这些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至关重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秋冬季人体免疫力容易下降,是带状疱疹的高发期。根据流行病学数据,大约有1/3的成年人在一生中会患一次或多次带状疱疹。需要特别注意以下3类人群:高龄是患带状疱疹的重要危险因素。尽管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抵抗力会下降,尤其是过了50岁以后。女性相较男性更容易患上带状疱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肿瘤患者、红斑狼疮患者、艾滋病感染者等,更容易发生带状疱疹。糖尿病患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较普通人高84%。其他慢性病患者,如慢阻肺、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哮喘等,也有显著增加的带状疱疹风险。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对于这些群体,预防措施和定期健康检查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数据还表明,60岁及以上的带状疱疹患者中,约65%会经历后遗神经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这凸显了预防的重要性。想要预防带状疱疹,中老年人可以从生活习惯入手,注重充足休息,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疫苗因其良好的预防效果、成本效益和接种便利性而被公认为有效的疾病预防手段。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对50岁及以上和7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在带状疱疹的保护效力均达到90%以上。考虑到带状疱疹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即便曾经发作过带状疱疹的人群也可以考虑接种疫苗,以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带状疱疹需引起重视,最可怕的还是之后的并发症,要是真的出现后遗神经痛,不要硬忍,及时就医,这既是为了当下也是为了未来。来源:39健康网、四川省人民医院、湖南省中医院、我是大医生官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