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文摘   2025-01-14 22:38   浙江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七安姑娘”关注我

再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嗨~大家好,这里是七七~

🌻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忙于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却容易忽视了对自我内在的探索和认识。


《道德经》中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一盏明灯。


比如,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市场、洞察消费者需求(知人者智),更要清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自知者明),这样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战略,带领企业稳健前行。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看到优秀人才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决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他问侍臣魏徵:“朕听说国家太平后必有大乱,大乱过后必有太平。值此国家由乱到治,天下太平,百业振兴之际,需要得到大量的贤才来使用。我思谋了一个招揽人才的办法,打算让他们自己举荐,这样做你们看合适吗?”


侍中魏徵回答说:“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知人者智);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的人(自知者明)。人贵自知,陛下广开人才自荐之路,四方贤才必然纷至沓来,何愁得不到济世贤才呢?”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认清别人,称为智;能认清自己,称作明。能战胜别人,叫作有力;能战胜自己的,叫作强者。知足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强行于道德的人,才是有志气的。不失其本性的人,才能保持长久;虽死犹生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


0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汉高祖刘邦曾说,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论安抚百姓、保障粮草,他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他不如韩信。但刘邦能够认识并任用这些豪杰,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体现了“知人者智”,同时,刘邦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善于自省,这是“自知者明”的表现。反观项羽,虽勇猛无双,却固执己见,最终失败。


《吕氏春秋·观表》:“人之心隐匿难见,渊深难测。”


人心隐藏起来,很难看得清楚,就像深渊一样,难以猜测。


正因为识人难,所以有一双识人的慧眼,能够认清一个人,已经是很不了不起了。


正如《论语》中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有真正了解了别人的喜好和兴趣,才能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交流。


古语云:“ 人贵有自知之明。”


只有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能成大事。


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认清自己,是一个人最大的聪明。


做人最大的愚蠢,是没有自知之明,过于高估自己、低估他人。


02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战国时期的屈原,小时候能战胜自己贪玩的欲望,独自认真苦读,终成一代大家;东汉太守羊续,爱吃鱼却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


他们通过战胜自己的弱点或欲望,展现了真正的强大。


世人往往认为打败敌人就是英雄,追求力量无可厚非。然而,真正的强者不是战胜敌人,而是战胜自己。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社会中,很多人往往关注的是如何与他人竞争,如何战胜别人,却很少有关注到怎么战胜自己的弱点,甚至不愿意去发现自身的弱点。


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的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当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和挑战,应该先反省自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外在的胜利固然值得骄傲,但内在的自我战胜才是真正的力量之源。


一个人要战胜自己,就要节欲、克己、自律,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万物皆容,他自然是强大的。


03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一个钓鱼者钓到大鱼却因其家中盘子装不下而将其放回,只留下能装进盘子的小鱼。他懂得知足,珍惜已有的收获,不贪心不足。这种知足的心态,使他内心富足。


唐朝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但受到磨铁杵成针的启发后,发愤读书,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马云高考落榜后,凭借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最终考上大学并创立了阿里巴巴。他们通过坚持和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别人都觉得如此的生存环境会过得很艰难,但但颜回“不改其乐”,不以此为陋,过得照样很惬意。


富人常常骄傲自满,穷人则唯唯诺诺、固步自封。殊不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唯有持之以恒地贯彻生命当下,才是取之不尽的富足。


人比人永不满,货比货总该丢;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人真的不要太在意和别人去攀比,要懂“知足常乐”,否则真的很难幸福。


“欲壑难填”欲望低于现实,心灵就会富裕,幸福感就会提升。很多人欲望高于现实,导致心灵贫瘠。


曾国潘说:“如不惯早起而强之未明即起,不惯庄敬而强之坐尸立斋,不惯劳苦而强之与士卒同甘苦,强之勤劳不倦。是即强也。不惯有恒而强之贞恒,即毅也。”


知其不可而为者才是“有志气”的强者。一个人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是因为有高远的理想和宏大的奋斗目标;


不能做到持之以恒而强行要求持之以恒,这就是坚毅。


强行者有志,有志者事竟成,强者会以目标为导向,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得以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


04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完成复国大业后,选择隐姓埋名去经商,后来成为富甲一方的陶朱公。他懂得适时隐退,保持自己的本份和原则,因此能够长久地保持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屈原虽然只活了66岁,但他义无反顾的爱国激情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的精神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老子留下的《道德经》,虽然仅五千字,但一直受到后人的推崇和学习研究,至今仍有旺盛的影响力。


这些名人虽然肉体已逝,但精神永存,可谓是“死而不亡者寿”,只有人的思想和精神长久地传承下去,才能长久的活在人们的心中。


《左传》提出的“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圣人名垂青史靠的是思想理论,伟人名垂青史靠的是业绩成就,匠人名垂青史靠的是杰作精品。


一个人只有不失去自己的本性,才能长久存在;而只有当一个人即使在死亡之后仍然活在人们心中,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长寿。


/写在最后/


老子的这段话,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深刻阐述,更是对人生智慧的精准提炼。


要洞察他人,更要认清自己;要勇于战胜他人,更要敢于战胜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更要坚定前行;要坚守本心,方能长久。


这些智慧,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将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正如《人民日报》说:“人不争,一身轻松;事不比,一路通畅;心不求,一身平静,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只记欢喜,不记忧愁。”


做人坚持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清静无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遵从内心,不追逐名利。


余生短暂,把时间用在值得的事情上,身外之物让他人去争,内心清明才是最大的财富。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并希望第一时间获取我的最新内容,请记得给我点个关注,我们一起读书!


微信号|Ying2i1985

手机号|18673722029

七安姑娘
七安,95后斜杠青年➥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读书写作…… 早安➥午安➥晚安➥行也安然➥淡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 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