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钱更难啦?其实90%品牌是把趋势与需求搞错了!

文摘   财经   2024-12-18 18:52   广东  
前 言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和构成,其中衣着类消费人均支出1479元,占消费比例为5.5%,从2019年的占比6.2%已经连续几年下滑。

国内市场衣着消费在2015年就迈入1.3万亿的整体规模,持续八年在这个规模上下徘徊。

2024服鞋品牌挣钱会更难吗?其实大部分企业一直搞错了业务动作和逻辑。


国内服饰企业“大BUG”
中国服饰市场最近发展的三十多年,在品牌化的进程中,除了少数百亿级营收规模的集团型企业,绝大多数品牌属于10亿级以下的中小微规模,而且品牌运营的专业水准至今没有跨越时代,还处于“初级阶段”。

从全球时尚产业的业务模式划分,本质上,分为品牌型的“推式”商品业务链与消费型的“拉式”商品业务链。品牌型企业一般包括奢侈品牌、设计师品牌、运动品牌、品类品牌等;消费型企业通常包括定制服装、快时尚服装、采买服装。

时尚行业趋势

来自创新者与领导者

推式的品牌化商品,本身需要基于品牌属性、产品定位、客群和渠道的特征进行市场差异化,商品的上市和迭代通过“订货会制”的期货方式供应市场,以品牌背书的商品力是其生存和成长的基础。根本上,品牌以独特性和商品原创性来支撑和引导消费者的选择,这类品牌依靠品牌经营能力还可以发展多级区域化的代理分销商。

国际时尚市场中,主导产品趋势和方向的大部分源自原创品牌和领导品牌,品牌内部实施产品企划与设计主题规划的商品更新迭代方式。但是......
BUG之一:

品牌没有DNA和产品原创性,却模仿原创品牌的商品迭代逻辑。

过去很长时间,大部分国内企业在增量市场环境之下,即使面对竞争,也并没有解决品牌价值与产品差异化的“同质化”问题,在男装和女装市场尤其如此。

但是,国内的大小时装品牌、潮流品牌在并没有品牌独特DNA和真正原创产品的现实中,却早早模仿了国际品牌型企业内部的商品更新方式。
并学了一堆不专业的假“商品企划”、伪“设计创意规划”、而且这样的业务大Bug和流程一直延续至今,从品牌的商品定位、产品规划、设计开发、商品管理一连串内部业务动作,实质上是盲目努力和低附加值输出,甚至是导致商品高库存的主要“罪魁祸首”!

当大市场的增长红利消失之后,国内跟随性品牌在没有原创能力和产品营销Go to market的条件下,继续以“照猫画虎”模仿领导性品牌的推式商品业务方式,只会陷入更加内卷低产出的无效竞争之中。

BUG之二:

品牌以秀场和标杆品牌为产品更新参考源头,代替客户洞察和产品原创。

在时尚女装与潮流品牌企业之中,大部分下个季度的产品更新以外部趋势为参照对象,以所谓头脑风暴的“趋势图片剪辑”方式,拼凑一堆当作未来设计故事主题Story board,设计师还很自嗨于这类伪“创意”的设计提案形式。

图片源自网络

在国内时尚企业很少真正深入研究消费者和市场竞争的外部视角之下,闭门研究流行趋势,只是一种自我兴奋的“闭门造车”。行业性产品趋势是企业对未来方向预判的信息源头之一,但不是唯一。

绝大部分国内企业的产品人,包括很多品牌创始人应对产品更新的Inspiration灵感,精力都放在对标品牌的参考动作中,企业的视野和敏感度都建立在“视觉表象”的感性认知之上,严重缺乏对于市场和用户的定性分析与深度洞察。
国内服饰企业普遍的业务逻辑是“跟随性摘取信息,不思考更不研究,没有核心商业体系化认知,也形成不了底层洞察力,还把过往的好运气当成了自己的“真本事”!

BUG之三:

企业只看表象,以见到的现象等同于商业本质。

我们过去二十多年市场的高增长,以繁荣的表象掩盖了事物驱动的底层因素,大部分人只相信自己眼中的现象,并不思考冰山下面的“本质”。

时尚行业在全世界,都是最复杂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赛道,在这个喧闹和极度碎片化的世界,更需要企业经营者和产品人回归本质,思考视觉表象之下的生意本质与人性本质。

岚眼独立观察在时尚行业中,到底有多少企业决策者真正思考过“市场为何如此?将要发生的底层要素是什么?”。

真正的经营高手只关心本质,不在乎眼前的表象。

BUG之四:
企业误以为行业产品趋势预测,就是自己客户的需求。

岚眼以前为多个全球知名TOP品牌服务,尤其是在产品领域管理产品团队,包括产品经理、设计总监、设计师、开发人员的从业经历之中发现,对比国外品牌与国内品牌,面向下一年度产品更新的宏观感知,有着质的认知鸿沟。

国际品牌首先会复盘产品的过去表现,包括定量与定性的归纳分析与改良意见。同时,对客户的老需求新需求进行分类解析,预测产品走向并输入到未来商品策略与新产品规划之中,客户导向的产品迭代更加具体,指向性更加清晰。

而国内品牌的产品人,尤其大部分设计师往往开始就表达“个人主张”,主观的感性特征远远超越品牌价值主张和顾客需求。其实,他们心目中的“顾客”常常是自己臆想出来的,没有商业逻辑性。

另外,国际性领导品牌对于未来产品趋势并不依赖国际预测机构的发布资讯,因为这类趋势内容会在行业中“广而告之”,并且这种预测报告仅仅是机构的局部视野,基本素材是提炼市场上已经出现的各种迹象,并非创新的真正源头。例如,过去Nike的产品创新周期往往需要在上市之前的18个月甚至更早。

真正的创新是以品牌自身能力来定义“趋势”,“品牌”就是那个Trend Setter趋势引导者。从耐克到苹果,再到特斯拉都是如此。

行业中各类产品趋势灵感分析

更重要的,商业机构的产品趋势预测大部分围绕“视觉”形式层面;如产品廓形、色彩、工艺、图案等产品力的外在部分,但消费者真正的需求痛点并不完全源自产品的外观要素。过去很长时间,时尚企业内部往往把产品形式的变化等同于产品的核心价值。
当下品牌的产品更新和竞争力提升,并不完全取决于外在形式的视觉改变。更关键的是,流行趋势的瞬息万变与每个企业的客户需求之间并不是同步变化,也不是线性影响到各个品牌的客群身上。

不同风格和不同类型的原创先锋产品在不同细分市场,对客户影响的周期和变现效果会差异极大。因此,每类趋势和风口产品不等于每个品牌的同等机会和增长动力。

真正能够洞察行业趋势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只是行业内极少数的资深人士。

BUG之五:
99%以上企业分不清趋势与风口的差别。

首先,如果严格定义时尚行业中的产品趋势,是以年度为单位,至少在未来一至两年窗口期将可能发生产品需求上升的势头和走向。

在互联网广泛影响品牌传播和电商渠道之前,这样的产品上升趋势会保持一定的热度和周期,但是由于互联网媒体和快时尚的影响,很多原创品牌的产品热度期往往大大缩短,上升周期很快下滑周期也接踵而至。

同一类热销产品一旦在网络曝光,快速进入大量跟随者涌入,“高度同质化”的内卷竞争局面。

国内互联网平台与市场机构产品分析报告

国内很多电商平台与互联网机构会定期发布市场产品分析报告,并以“趋势方向”的醒目标题告知,其实大部分品牌需要万分小心甄别其中的内容含金量。

先不说,其中数据来源和产品分析的定性标签与归纳方式,本质上这些报告属于产品热销分析榜单,和产品热销关键词标签的罗列,与市场未来的产品走势有着本质区别。

如果是网络平台热销榜单出现的产品,大概率属于进入市场需求的高峰“峰顶”阶段,已经过了新产品导入的起势发力黄金期。如果品牌误以为是“新趋势”,大概率会加入极度同质化内卷竞争的行列。人人都可以看到的风口已经不属于“趋势”!
目前的网络平台大数据根本上是近期热销产品的“描述性归纳分析”,也就是已经发生的风口销售数据统计,算不上是“预判性分析”,对于指导各个企业未来6个月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并不具有实质上的价值,如果广泛采纳,甚至会误导产品走向。

因此,国内企业不应该把“市场热度”等同于“市场趋势”。


未来挣钱能力
红利时代掩盖了很多企业的“低效产出”,但这个时代已经落幕。

品牌如果想穿越经济周期,保持市场地位和挣钱能力,首先需要改变自身错误的业务动作和修复那些BUG;如仅关注流行趋势和标杆品牌产品。今后,企业缺乏客户导向的商品迭代能力,只会把企业逼入更加低效的重复努力无效竞争的局面。

其次,看懂商业本质的能力是构建品牌升级和商品迭代的核心要素,也是挣到钱的真正“功夫”。

今后,企业挣钱的底层逻辑就是洞察客群的关键需求,把握市场“确定性”的本事。

谁能够把生意的不确定性都转化为“部分确定性”,或大概率“确定性”,谁就可以穿越周期,甚至超越对手,成为真正的长期赢家。

-- 关注岚眼 设为星标 预见品牌成长 --

品牌咨询联系

独家精彩内容

深度 | 始祖鸟美国即将上市,安踏又打出了哪张底牌?

深度 | 中国男装品牌为何集体失速与战略失焦

未来时尚产业的新机会在何方?深度趋势洞见NEW

冰山岚眼
岚眼,专注时尚趋势和商业本质的洞察者,品牌与产品增长顾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