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浙大ZTVP,关注浙里双创最新动态
作为一个 IT 相关专业的学生,我对硅谷神往已久。7 月 29 日,我与十多名同样对科创满怀热情的同学一同前往旧金山,准备一睹这科技“圣地”的真面目。
硅谷行第一站是非夕科技,一家研发与生产自适应机器人的科技独角兽企业。集力控、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于一体,非夕科技生产的机器人有着其他厂商的机器人难以匹敌的纠错性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带领我们参观企业的姜皓学长如数家珍地为我们介绍各型号机器人的功能和原理,我听得入了迷。对各项复杂技术了如指掌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能将技术融会贯通地应用到生产中更是我的梦想。以前苦于没有机会近距离看到如此前沿的科技产品,这追求和梦想也就显得虚无缥缈,但参观非夕科技后,它们变得清晰了起来。姜皓学长是我心目中完美的理工男形象,复杂的技术对他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非夕的产品也是我梦想以后能亲手做出来的产品,机械、控制、计算机等学科的不同技术在一台机器人上调和,让机器人可以丝滑流畅地完成各种任务。我所奋斗的目标更加明确了。非夕科技虽然是此次硅谷行的第一站,但是“开局即王炸”,这是我在整个硅谷科创探索营中印象最深的一家企业。
在后续的几天,我们还参观了很多科技类的浙大校友创办的公司,与每一位校友的交流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与 eBots 创始人徐征校友的交流中,我体会到一个创业者对内心追求的执着。徐征校友本已创业成功一次,之前的企业被马斯克收购后已大赚一笔,后来做投资人也十分成功,但是徐征校友认为这些都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于是毅然再次创业,创办了 eBots,为机器人产业继续添砖加瓦。他说,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心里到底喜欢什么。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徐征校友能摆脱物质的束缚和诱惑,坚定地追求内心的目标,是让我钦佩的精神品质。
与阜博集团创始人王扬斌校友的交流也让我学到很多。作为理工男,曾经的王扬斌校友法律意识和知识并没有那么深刻和完备,这导致了他第一次信心满满的创业刚开始就失败。但是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吸取经验,看准了数字文化产业中中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创办了阜博集团,并大获成功,现在已成功上市。人生中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却是主旋律。但是如何面对失败,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王扬斌校友能够直面失败,让失败为己用,这是我需要培养的坚强品质。王扬斌校友还有另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他到现在还是把自己当成工程师。我们总说“无奸不商”,但是王扬斌校友还是坚定地走在阳关道上,不愿意像其他一些企业一样尽一切手段谋取利益,而是赚干净钱,做清白生意。我被这种初心与坚守深深打动。
参访的最后一家科技类创业公司是AI视频明星创业公司 Pika,成立一年已经估值近5亿美金。Pika 全球战略与合作负责人赵云飞校友的介绍说,Pika 整个团队只有 15 个人,却能够在大模型视频生成领域和巨无霸 OpenAI分庭抗礼。这让我心里只剩下佩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大牛以一顶百的能力加上便于沟通的小团队扁平架构,让 Pika 的策略制定和执行非常有效率,我认为这是 Pika 成功的关键。但是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件十分容易复制的案例,因为像这样有实力的团队实在太难组建起来。
参观硅谷企业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企业的创始人都是斯坦福毕业或退学的,比如非夕科技的创始人王世全,以及 Pika 创始人郭文景等。怀着对这种现象的好奇,我随营参观了斯坦福大学。斯坦福校园环境十分优美,建筑风格非常古典。即使是暑假时间,很多学生也仍然留在了学校。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现象是,在校园的各处都能看到学生三五成群的在工作或讨论,而不只在讨论室或课室里。这在浙大是很少见的。这种氛围是浙大尚欠缺的。我们还听了斯坦福科技创业中心Chuck Eesley教授的分享,他对目前 AI 技术对创新创业的影响做了独到的解读,让我很受启发。作为一个 IT专业的学生,未来将要从事 IT 行业的工作,创新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利用 AI 在创新上先人一步,在未来可能会成为 IT 从业者的一项关键能力。
除了斯坦福大学之外,我们还参观了位于硅谷的另一所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我看来,UCB的建筑比斯坦福更为宏伟,尤其是生命科学学院的大楼让我感到十分震撼。在 UCB主要是观光,但是我们正好遇上了工程学院的社团节。我看到基本每个专业都成立了相关的社团,说不定将来某个上市公司正是从这些社团里萌芽的。
参观完名校,名企也是必须打卡的地方。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家企业分别是Google 和 OpenAI。十分幸运,我们可以进入到 Google 内部参观。Google 的氛围轻松得不像一家企业。我没有看到独立的工位,只看到了随处可见的沙发和吊椅,自助零食区和一些娱乐设施。员工们抱着电脑随处工作,轻松得像在度假。但是,Google 是全世界最强大的科技企业之一,这也是事实。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领域,早起步一年,可能最后就领先好几年,而美国在科技领域比中国早起步何止数十年。中国能有如今的科技成就,就是靠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拼搏出来的。所以我认为,我们不用羡慕像 Google 这样具有如此“松弛感”的企业,因为我们国情不同。我们还没有到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阶段。我们仍需奋斗。
除了在企业和学校访学,我们还参观了硅谷的风土人情,主要是游览了旧金山市区。旧金山市区里有很多知名企业的总部或前总部,可以一窥其繁荣。花街万国博览会旧址非常漂亮,是非常适合拍照打卡的地方。金门大桥非常宏伟,其精妙的结构和惊人的跨度可以看到美国人强大的工程实力。我们还在唐人街吃了顿丰盛的中式午餐。我是广东人,所以在唐人街里到处都能听到粤语,感觉很亲切。
硅谷之行让我收获最大的其实是同行的各位同学。我们十多名同学分别来自文科、理科、工科、管理学、商科的不同专业,同时也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城市。因此,每个同学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言行举止都大不相同。在与每位同学的交流中,我都拓宽了自己的眼界,并且深刻体会到不同学科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的角度和处理同一个问题的思路可能是大相径庭的。在硅谷,diversity 是个常常被强调的词。多样化的思想碰撞出的火花,正是点燃创新的火种。作为一个理工男,我的目光会更多聚焦在技术层面的事情,但是在人文、社科、艺术等方面涉猎太少。这次硅谷之行让我深刻体会到自己视野的局限性,以后我会注重多学科知识的学习。正如斯坦福大学Chuck Eesley 教授讲座时所说,搞创新的人一定要懂艺术,这一点我深以为然。
硅谷有诸般好,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存在的问题。即便是在这样精英荟萃的地方,我们偶然也能看到几个流浪汉。而且,作为美国科技最发达的地方,它的基础设施也只能说稀松平常。离开硅谷去到旧金山市区,我们更能一窥美国全貌。虽然旧金山很美,但是流浪汉、瘾君子、抢劫、零元购等等,都是事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去到美国其他治安更差的地方,比如芝加哥,这种令人不安的事情只会更多。郑老师在我们离开美国前的晚餐上说,对于美国,我们该仰视的仰视,该平视的平视,该俯视的俯视。作为浙大人,这就是我们应当持有的态度。美国好的地方不会因为“小粉红”们抹黑而丢掉,美国不好的地方也不会因为“公知”们的吹捧而消失。作为日后建设中国的顶梁柱,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走出我们自己的康庄大道。
我去过美国不止一次,但没有一次像这次一样深入和印象深刻。感谢几位老师在旅途中的各种帮助,祝硅谷科创探索营越办越好。
文:闻武
图:科创营同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