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科学家,脑机芯片,准独角兽,这是哪位连续创业者?丨求是创业邦

文摘   2024-08-19 09:02   中国香港  

关注浙大ZTVP,关注浙大双创最新动态

曹鹏 佳量医疗创始人

2020级浙大医学院博士后


导   读


佳量医疗于2020年成立于杭州未来科技城,是一家专注于脑科学和神经外科领域前沿技术产业化的高科技平台型企业。公司已构建先进的脑机调控、医用激光以及脑机芯片三大技术平台,为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提供创新器械解决方案。已开发产品包括用于脑部微创手术的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系统,用于治疗癫痫、帕金森病的植入式闭环自响应神经刺激系统,以及颅内深部电极等,其中两款产品已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即将进入商业化状态。

自成立以来,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已成长为“浙江省最具投资价值创新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公司荣获“亚太地区最具创新力医疗企业24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新锐100强”、“第五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中国创新医疗器械100强”等荣誉。

公司创始人曹鹏博士曾在浙江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创办佳量医疗前,曹博士在GE医疗担任科学家,也在健世生物(2022年港股上市)担任过CEO。曹博士带领佳量医疗完成4轮累计超3.5亿元融资,是为数不多的科学家连续创业者。

从左到右:求是青年,曹鹏,姚诗雨

近日,求是青年和姚诗雨校友(银杏谷资本投资人,b站up主:姚姚要投一个亿)专访了佳量医疗创始人曹鹏博士。曹博士从求学经历、工作经历、创业历程、团队管理、如何融资、年轻人如何选择等方面同我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我们期望通过访谈,能让大家了解一个立体的创业者、一家立体的公司。通过深度访谈感受创业者的价值取向、公司商业运行逻辑等,给予想创业的朋友启发和支持。
我们希望把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起到2021年这30年,每个年份注册成立的代表性浙大系企业做一个专访。本文是我们想要写的《浙大创业年谱》2020年份代表。专访邀约、项目路演融资,请联系求是青年(微信ID:617171967).


正   文


在求学、科研和工作中打好基础

自然而然走上创业之路

我本科毕业于西安交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致力于做医疗器械的研发。毕业后,前往法国国家高等研究院/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深造,从事磁共振影像科学研究,获得了生物医学与生物力学联合实验室博士学位。我们实验室跟GE有合作,对GE医疗的运作是很清楚的。当时正好有一个GE医疗中国团队的机会,邀请我回国做科学家。于是在博士毕业后就自然而然的加入了GE医疗,继续从事临床应用研究。这份工作让我逐步对中国医疗的现状和运作有了深入了解,了解了很多医生和患者的需求。

之后我也没想过去创业公司,也不知道创业公司和大公司有什么区别。刚好健世生物的投资人慧眼识珠,给了我很大信任,没有任何创业经验就让我去做这个公司的CEO。这段经历,让我真正了解了创业是怎么一回事,尤其是医疗器械领域的创业是怎么一回事。这是一个很大的系统性工程,最初也面临了很大的挑战:很多东西从无到有,搭建团队、投融资、产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临床实验、未来营销布局等等。

过去我从事磁共振的研究,最早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解决神经科学的一个成像设备。过去已经积累了神经科学的知识储备。后来我想从影像转到神经科学,这时我需要更大的知识储备,于是我就在浙大求学做博士后。主要关注神经外科领域的医疗器械发展,包括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再后来到了2020年,我在杭州未来科技城这个距离浙大很近的地方,创立了佳量医疗。


从行业空白发现创业机会

专注脑科学和神经外科创新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领域创业要从2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从临床需求出发,一个是从商业出发。神经科学领域目前没有大的公司出现,还没形成寡头,也没有特别大的产品。复杂的高端医疗器械还属于比较空白的时候,或者还处于早期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个创业机会。所以创立了佳量医疗,专注于脑科学和神经外科的创新医疗器械。

在北京宣武医院有这么一个案例,前段时间在媒体上也有报道。云南的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进入了癫痫的发作期,每天最多发作七十多次,被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然后就到宣武医院寻求治疗和帮助。这个女孩当时就在病床上,一直在抽,非常危险。我们刚好跟宣武医院在开展临床实验的合作,就给这个小女孩植入了我们的产品。最开始我们也没有抱很大的希望,不过后来证明这次治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结合她的状况,对产品进行了大量参数调整,大概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以后,就没有再复发。这个女孩特别爱美,也希望重新融入到这个社会。她康复后,回到老家参加了中考,完全像正常人一样,看不出来是一个癫痫患者。在之后我们植入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发作。这个事情让我们研发这个产品的所有人,也包括我们所有的医生都非常的振奋。

佳量医疗产品:磁共振引导激光消融手术系统LaserRO


年轻人创业依然有机会

四十岁前对自己多投资

我觉得在任何时代浪潮中都是有创业机会的。最近十年和更早的时间,我们国家发生了很多的技术变革。最早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创业的成本和对资源的需求低,当时货物短缺,做贸易就是创业。后来,国家需要大规模基建的时候,房地产有了机会,盖房子就是创业,盖房子也是要有技术的。现在创业的变化很大,门槛也更高,社会对高科技创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原来我们讲,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胆子大就能创业。现在不是了,需要更多的技术积淀,现在高科技创业的门槛提高了。

我在四十岁之前做的很多工作,就是对自己的投资。这个投资不是金钱的投资,是经历、经验、接触新事物的投资。就像现在有些大学生想去一些高端的投资机构,比如高盛,他们甚至愿意花钱去寻求这种实习机会。找准自己的定位,我觉得这点很重要。我从GE到一家初创公司担任CEO,一般人会觉得我的工资应该比一个外企的白领要高。实际不是的,比之前在GE还要低。其实我更看重的是这些经历,这为我未来创业打下了基础。如果没有这段经历,我现在创业投资人凭什么相信我?我的员工也不会相信我。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加自我,老板不要给我画饼,实实在在的有多少钱的回报,这就变成了讨价还价。我觉得在四十岁之前,不要太在意得失,不能别人给你什么再做什么。我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是先舍后得。

佳量医疗产品:植入式闭环神经刺激系统Epilcure


怎么管理好一家公司?

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方法

我还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我是一个创业者,可能短期取得了一些里程碑的成绩,但远远还不到成功。创业者要有敬畏之心。对我来讲,创业有点心得,还不敢说有很多方法论的东西。

怎么去搭建团队?这个要分阶段来看。

创业初期,就是梦想和使命驱动。让很多人相信你且愿意跟着你去做一件事,他们也认为这件事是很有意义的事儿。这可以促使团队克服困难去快速地做成一些事情。公司刚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草台班子,三五个人一间办公室,没有很好的办公环境,没有完整的培训体系等成建制的系统。但是可能晚上一顿火锅,顺便把公司的重要会议也开完了。

当公司人数增多的时候,公司创始人就需要具备团队管理能力,需要把大家分工起来。团队四五十人的时候,就会出现团队里边再细分团队的情况。这时就需要从粗犷式的发展逐步到精细化的管理。团队成员也需要逐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约束。

当团队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建立企业文化。

总的来说,不同时期的管理模式是不一样的。我紧张或者焦虑的,是我怎么能赶上公司的发展速度。简单的管理,我没有问题。试想一下团队如果到几百人上千人的时候,我是否依然有很好的管理能力。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创业者到企业家的过渡。从创业者到企业家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觉得我才走了一小段。

GMP生产车间


怎么说服投资人?

第一,要感谢我过去的经历,就是我原来对自己的投资:我在外企的经历,操盘一个初创企业的经历。大家对我的价值认可在于我原来干过这个事,有经验走的弯路会少一些,成功的概率也会高一些。他们把我定义为连续创业者,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第二,商业逻辑和赛道问题。医疗器械领域的商业逻辑相对简单:拿到医疗器械证书,然后在医院等场景进行销售。我们做严肃医疗,它是2B端的,这个产品的创新程度就决定了未来的门槛。所以当商业逻辑比较简单,都不用去解释的时候,更重要的就是产品的创新性和特点;我当时做的是脑科学和神经外科创新医疗器械,这个赛道本身是一个还未开垦的土地,或者说是初步开垦的土地。他的前景是比较好的,投资人也比较认可这个赛道。

第三,也有运气的成分。在2020年到2022年,医疗器械投资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我也正好赶上这波浪潮。在整个市场极具活跃的进行投融资的时候,我有幸拿到了融资,这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可或缺的。


选择怎样的投资人?

第一,使命和价值观相同。选择投资人和选择合伙人、选择伴侣是一样的;

第二,他一定是一个对公司有帮助的人。不是纯财务投资,他能对你的战略、行为、策略、资源等带来赋能;

第三,寻找长期主义者或者说耐心资本。医疗器械创业和互联网创业不一样,它的周期很长。


拿证只是创业过程中的一小步

以终为始,把很多工作做在前面

创业是一个商业,要回归商业的本质。产品开发到拿证,是医疗器械创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也是创业过程里的一小部分,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营销团队的搭建、终端客户的反馈等这些都很重要。资本市场带来的快速成功效应,导致一些创业者不去考虑这个事儿,他把创业想简单了。拿完证高兴了一天,第二天销售怎么做不知道。做医疗器械创业,应该是以终为始的:我们的目标客户在哪儿,要跟客户保持长期的沟通确定产品需求,然后倒推怎么去准入,什么时候拿证。

开发出来什么产品,客户就用什么产品。这种模式至今我只看到一个人,就是苹果的乔布斯。医疗器械的客户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最早的使用方是医生,最终的用户是病人,是一个多用户角度。你的产品的研发端和销售端要到医生那里去进行测试,在实验室闭门造车是不行的。

对初创企业来讲,即使考虑到这些问题,也不能保证短期就能快速做出很好的营销。因为医疗器械比较特殊,一个好的医疗商业公司,它是多年的积累,好的体系的搭建、营销人才的培养等等,都需要时间。一个新产品让医生从了解、熟悉到认可,也需要一个过程。它不像日用品,比如这个杯子好不好用,马上就试出来了。医疗器械是个慢功夫,他不是能快速放量、快速去看到结果的一个过程。所以创始人要做好长期的准备,也要把很多工作尽量做在前面。

早期创业阶段是技术驱动的,要把产品研发出来。到了商业化阶段,要搭建的团队和寻找的合伙人跟初创阶段是不一样的。一个优秀的创始人能够从0到1,再从1到100,他一定是每天都在革自己的命,不断打破自己的认知。很多科学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企业家。我们希望科学家有胸怀和保持谦卑,去团结一些能跟他互补的、比如是市场或管理能力很强的一批人,把不同组织、不同能力的人团结起来。

扫码“辅导预约”报名本活动


本文完

真实记录伟大时代的创业者和投资人。



浙大ZTVP
我浙科技创业中心(ZTVP)及浙里双创动态、双创课程、讲座、论坛、活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