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挑战001||《大林和小林》——在热闹的童话中引导儿童对“真”的认识

文摘   2024-08-23 12:31   江西  

嗨!我是陪你共读百本童书的瑜小语呀。

今天我们来聊聊第1本书,来自张天翼的作品《大林和小林》。

张天翼所著的《大林和小林》写于1932年,是中国长篇童话的开山之作。

《大林和小林》主要讲述了大林和小林这对双胞胎兄弟,因为怪物的追逐走散,在偶然的际遇中两兄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其中,大林变成了唧唧少爷,在叭哈的纵容下成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寄生虫,最后饿死在富翁岛。小林先后遭遇了被卖、强制做工等际遇,通过和朋友们的努力,奋起反抗,成为铁路工人的代表。

关于这本书的地位,儿童文学界认为:誉为继《稻草人》之后中国儿童文学的第二座里程碑。

刘绪源先生也说:“应该说,《大林和小林》是一部非同小可的作品,张天翼也是一位非同小可的作家。整个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真正称得上天才作家的,也许只有他这一位。”

如此高的评价,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童书?当我拿到书,迫不及待读完的时候,却觉得说不出的——“怪”。

可不是?这本书中几乎没有儿童文学中常见的“真、善、美、爱”的表达,反而充斥着给小林上足刑、富翁养臭虫、用铁球打死四格格、大林饿死在富翁岛等不那么适合儿童阅读的情节。这真的是适合儿童阅读的优秀的儿童作品吗?

于是,我在思考,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缘何能取得这么高的评价?

带着疑惑,我翻阅王泉根教授的《儿童文学教程》,企图从中寻得一些答案。
“热闹派”童话这一说法,其特点是想象丰富,使用极度夸张、变形、象征等艺术手法制作闹剧效果,追求一种洋溢着流动的运动感、快节奏、大幅度地转换场景。这类童话看似热闹荒诞,却蕴含着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且故事性强,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
               ——《儿童文学课程》


   这本书是“热闹派”童话的典型代表。
如,十三章《两种赛跑》中,描写了开运动会赛跑的场景,可谓“热闹非凡”。在这个场景中,出现了拉着嘴笑的叭哈、爱哭的国王、爱美的蔷薇公主、答非所问的包包、巡警们、红鼻子王子、受欺负的老年人、乌龟、蜗牛、亲王、体操老师、鳄鱼小姐、皮皮、吉士、当然还有参加赛跑的主角——唧唧少爷(大林)。你看,一个赛跑,人物一个接连一个出现,让人目不暇接。

再看场景,一会写蔷薇公主打扮自己,一会写包包认出唧唧少爷要求让自己当大臣、一会写巡警抓走了被冤枉的老年人,一会写包包审问老年人,一会写唧唧参加赛跑、一会写鳄鱼小姐追王子,一会写四四格被小林打死了,开了追悼会。所有的场景快速推进,人物动作和语言相互交织,一幅又一幅的丑相缓缓推到我们眼前,俨然是一出又一出丑人演绎的荒诞闹剧。

全书几乎都是这样快节奏的写法,让人读来酣畅淋漓又忍俊不禁。

那么在这样的荒诞闹剧中仅仅是闹剧吗?显然不是!本书成文于1932年,此时,中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都异常尖锐:内有军阀、官僚混战,外有强敌入侵,国家处于动荡不安之际,而最大的受害者是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

任何文章,哪怕是儿童文学,也必然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你看:

王子偷了老年人的帽子,王子反而动手打人还叫来巡警抓老人,审问老年人的时候,包包一直答非所问,对老年人的质疑答非所问,这反映出当时社会颠倒黑白、不辨是非,只为上层阶级的社会现实。

奇胖无比的唧唧和乌龟、蜗牛进行五米赛跑,乌龟第一,蜗牛第二,唧唧第三,跑出了五小时又三十分破了全世界纪录。在庆贺的时候,国王叫道:“唧唧是第三呀,真不错呀!”叭哈说:“唧唧,我更爱你了,你跑第三,真不错。”蔷薇公主太爱唧唧,激动地晕了几次,当国王要把她嫁给唧唧的时候,她更加快乐得语无伦次。多么极致的夸张,多么讽刺的画面,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社会现实。

儿童文学要远离暴力、远离成人社会的恶俗游戏与刺激、远离成人社会的政治权力斗争,远离成年人的性与两性关系。

但这并不是说儿童文学可以回避真实的现实社会人生,对儿童进行“瞒与骗”。张天翼曾说:“用艺术的形象化的审美途径,告诉孩子们“真的人”“真的世界”“真的道理”。
         ——《儿童文学教程》
全文中黑暗社会现实隐藏在流动的场景、夸张的幻想中,一部童话作品,在如此深重的主题之下带给孩童的是阅读的快感。而文本中的深刻,留待他们慢慢长大,慢慢理解,保护儿童内心善的种子。
重重举起,轻轻放下。这样的儿童文学不仅需要作者对社会的正义感,也需要悉心洞察儿童的内心世界,两者完美融合,互相交融,方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吧。

瑜小语
因为热爱,哪怕一粒微尘,也可以阐释出一个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