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申艳娟|话说胶东马家沟芹菜

文摘   2024-11-12 06:23   北京  

话说胶东马家沟芹菜

作者  申艳娟

  有人说,马家沟芹菜是芹菜里面的“爱马仕”,是芹菜里面的“天花板”!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马家沟芹菜,是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马家沟芹菜,株形大,鲜嫩松散,色泽黄绿,有光泽;叶梗嫩黄、梗直空心;叶大,薄而平展,黄绿色;口感鲜嫩酥脆、筋少,香气浓郁、微甜。

      2007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马家沟芹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1年12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马家沟芹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这是马家沟芹菜

这是马家沟芹菜

这是普通芹菜

  平度市马家沟芹菜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有很多赞美芹菜的诗句:“菜之美者,有平度之芹”、“饭煮青泥坊底芹”、“香芹碧涧羹”等等。

  明正德年间,村民贾士忠由山西省洪洞县迁到平度城西南关居住。他的后裔寻找适宜种植芹菜的地方。一日,来到马家沟,但见此处是沃土,沟渠较多,常年有水,而且水质纯净,是种植芹菜的理想之地,于是即在此处安家生计,忙于田间种植芹菜。后经几代人的试验种植,以叶茎嫩黄、梗直空心、棵大鲜嫩、清香酥脆的马家沟芹菜即闻名遐迩了。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率兵攻取洛阳,杀死福王后,挥师北上攻打北京。其中东路军途经平度,当时正值三伏,酷热难当,部下大部分人头晕、发烧,行军不得,制敌不能。有的部属吃了马家沟芹菜,病情大为好转,于是佳话盛传,结果兵多菜少,于是指挥官即令士兵每营分4至5棵芹菜,熬一锅汤,士兵每人两碗芹菜汤,数日后,士兵灾消病祛,如期赶赴战地。

  现在胶东饭馆里面几乎都有一道凉菜:凉拌马家沟芹菜,是每桌必点的菜品。

这是饭馆里面的凉拌海米马家沟芹菜

这是饭馆里面的凉拌桃仁马家沟芹菜


作者简介:申艳娟,1963年10月出生,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人。系原北京军区守备第3师首任政委申泰昌的女儿。现居住在北京,在北京城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工作,是一名电气工程师,现已退休,被聘为国家国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高级专家,有多篇文章在网络等多家媒体发表。业余爱好:旅游、运动、写作。

往期回顾

【随笔 摄影】申艳娟|话说胶东名菜“小豆腐”

【走遍中国】申艳娟|穿越青岛滨海绿道

【走遍中国】申艳娟|青岛胶州秋色正浓

【随笔】申艳娟|话说立冬

【走遍中国】申艳娟|秋天的青岛八大关

【走遍中国】申艳娟|美丽的青岛栈桥

【随笔】申艳娟|话说胶州大白菜

【走遍中国】申艳娟|打卡青岛胶州板桥镇

【走遍中国】申艳娟|品尝淄博烧烤

【走遍中国】申艳娟|登山东青州驼山

【走遍中国】申艳娟|登山东青州云门山

【走遍中国】申艳娟|书香入海岱,潮起钟书阁

【随笔 摄影】申艳娟|北京胡同赏秋景

【随笔 摄影】申艳娟|打卡北京温榆河公园

【随笔 摄影】申艳娟|秋天的北京植物园

【随笔 摄影】申艳娟|京城赏秋的“天花板”——圆明园

【随笔 摄影】申艳娟|红叶映长城

【随笔 摄影】申艳娟|神秘的北京西黄寺

【随笔 摄影】申艳娟|北京大觉寺赏银杏叶

【随笔 摄影】申艳娟|金秋时节的北京五塔寺

【随笔 摄影】申艳娟|我与国家大剧院

【随笔 摄影】申艳娟|打卡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随笔 摄影】申艳娟|家门口的风景

【走遍中国】申艳娟|“申姥姥”逛北京大观园

【走遍中国】申艳娟|登北京昌平凤山,泡凤山温泉

【随笔 摄影】申艳娟|北京香山公园赏红叶

【随笔 摄影】申艳娟|秋天再登万春亭

【随笔】申艳娟|我家的传家宝

【随笔 摄影】申艳娟|打卡北京最美图书店:钟书阁(融科店)

【随笔 摄影】申艳娟|北京念坛公园的春夏秋冬

【随笔 摄影】申艳娟|打卡齐物潭公园

【走遍中国】申艳娟|穿越北京西山绿道(石景山段)

【随笔 摄影】申艳娟|房山秋色浓,柿树挂灯笼

【随笔 摄影】申艳娟|北京“奥森”的秋天

【随笔 摄影】申艳娟|回眸疫情期间国庆假期的颐和园和北坞公园

【随笔 摄影】申艳娟|品尝延庆柳沟豆腐宴

【国庆专刊●诗歌】申艳娟|国庆七十五周年有感

【影视评论】申艳娟|铁血铸军魂——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观后感


丰融春秋
原创首发:散文、诗歌、小说、随笔、游记及图片等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