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被称为“圣人之器”,这不仅体现了古琴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其在文化、哲学和道德教育中的深远影响。
古琴相传由伏羲创制,《五知斋琴谱》记载:“伏羲间(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立高三尺,赠(增)六寸六分,制以为琴,法六律六吕之会,取期之数。”
无论是伏羲说还是神农说,人们都将古琴的起源与心中崇仰的先圣联系在一起,说明了古琴历史悠久,也彰显了古琴的尊贵地位。
古琴的音乐被认为能够代表中国正统的音乐审美属性,其含蓄、内敛、平和的中正之声,体现大国气象与儒雅之风,成为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弹奏古琴不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修炼和提升。通过古琴音乐,人们可以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自然、天地交流,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提升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责任感。
古琴曲目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寓意,例如《高山流水》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景色,还象征着知音难遇的深厚友情;《广陵散》则表达了对英雄气概和正义精神的赞美;《梅花三弄》通过塑造梅花的高洁形象,传达了坚贞不屈的品格。
许多重要的古琴曲目和演奏技巧,都是通过一代代琴师的亲身示范和言传身教得以保存和发扬。这种传承方式确保了古琴音乐的原汁原味,同时也赋予了每个演奏者独特的个人风格,并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骄傲与共同保护、传承的文化遗产。
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种精神的象征,它的存在超越了音乐本身,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