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由陈旸编纂的《乐书》,是我国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元时期的社会对音乐颇为重视,许多在思想、科技和文化等领域有所成就的学者,比如沈括、朱熹等人,都曾对音乐有过深刻的论述。
陈旸,字晋之,福建闽清人,北宋时期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他精于乐律,在哥哥陈祥道的鼓励与支持之下,历时四十年,闭门著述完成了《乐书》这部巨作。书完成后,他将其呈献给宋徽宗,并撰写了《进乐书表》以表敬意。
《乐书》全书共200卷,分为两大部分。
《乐图论》(卷九十六至卷二百):除论述之外,有插图540幅,内容包括乐律理论、乐器、声乐、舞蹈杂技及典礼音乐等。其中的乐器、声乐、舞蹈杂技3项,各依雅部(庙堂)、胡部(外族)及俗部(民间)来分。雅、胡、俗3部的乐器又各依八音(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制造乐器所用材料的性质来分。
《乐书》引用前人文献数十种,涵盖了笔记小说、诸子著作、乐论、地理书籍等,保存了一些原书早已散佚的音乐论著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各种乐器的来源、形制、演奏方法等,还绘制了图示,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
《乐书》对乐律理论、五声、十二律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为后世音乐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旸在编纂过程中注重历史考证,所收材料经过一定的调查研究,不摒弃民间及外来音乐,体现了较为开放的学术态度。
总的来看,《乐书》是一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音乐著作。它在内容上全面涵盖了古代音乐的各个方面,在学术上开创了大型音乐专著的体例,在文化上体现了宋代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多元,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