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古筝泰斗曹正先生故居,看到很多古老的古筝曲谱,这些曲谱都是工尺谱,和古琴谱类似似,只记录了弹奏音位和方法,体现不出精细的节奏,需要演奏者自行发挥。
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有着许多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但我们的音乐为什么看似比较落后,其实一切有形的显相都与文化相关,医学、管理、艺术都是一脉相承。
同样一首曲目,年轻时演奏和年老时演奏,是截然不同的。比如一首《酒狂》,没喝酒、微醺、微醉、大醉,弹奏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年轻时心跳气息活跃,你去躁动的迪厅不难受,但年纪大些之后,躁动的音乐可能让你身心极其难受。
所以音与心是相应的,相互影响的。
中国祖先对音乐的定义,是用来疗愈身心的,所以《礼记·乐记》中说:“礼治其外,乐治其内,礼定其相,乐平其心。”
所以中国的音乐“不靠谱”,没有固定标准的节奏,每个人弹的都是自己的《酒狂》和《渔舟唱晚》。当然古时候有机会学音乐的人很少,学习方式也都是口传心授,所以不靠谱的方式与之相应。
随着时代发展,学音乐的人越来越多,也有和西方音乐融合的需求,所以现代记谱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存在高下之分,只是时代需求不同。
高级的音乐演奏,一定和自己的心和气息相应,很多大师的演奏也“不靠谱”,这反而是一种人琴合一的高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