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音乐为什么具有“中和之美”

文摘   2024-10-17 17:04   江苏  

 前  言 

古琴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其具备的“中和之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体现了传统美学的核心价值。

01
{中和之境 万物共荣}
“中和”的概念,出自于《中庸》。喜怒哀乐等情绪没有发出来的时候,本性不偏不倚,这个状态叫做“中”;情绪发出之后能够适中、有节度,行动和言语有恰当的分寸,叫做“和”。

“中”被认为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原则,“和”则被认为是所有人应该遵循的普遍道路,强调了保持内心的平衡,以及在行为上达到和谐的重要性。

如果能够达到“中和”的状态,那么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就能得到良好的生长和发展。当个人和社会都能够内外和谐,那么整个世界就会更加有序,自然与人类社会都将繁荣昌盛。

02
{清音雅韵 恰到好处}

音色:古琴音色清雅悠扬,富有余韵,追求自然之音,而非刻意炫技。这种音色上的“中和”,避免了过于尖锐或沉闷的声音,给人平和宁静的感受。

技法:古琴演奏讲究指法细腻,力度适中,通过不同的弹奏技巧来表现音乐的情感变化,但又不过分夸张,保持了一种内敛的表达方式。

曲式:古琴曲通常遵循一定的结构模式,如散起、入调、入慢、复起、尾声。结构上的“中和”使得乐曲既有规范又不失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情感:古琴音乐注重情感的自然流露,不会过度渲染情绪,而是通过简洁的旋律线条来传达深邃的思想感情,在平静中感受到音乐背后的情感波动。

03
{ 酒狂哲思 进退有度 }

以琴曲《酒狂》来说,这首曲子表达的并非醉酒的疯狂,而是一种“狂狷”。子曰:“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醉酒不失雅正,困顿仍有坚守。阮籍通过模拟醉酒的状态,传递了对现实的批判和不满,也展现了不与乱世同流合污的品格。

这种有节、有度的人生态度,正如阮籍的音乐理念:“节会有数,故曲折不乱;周旋有度,故頫仰不惑。”音乐在旋律、节奏上遵循严格的逻辑,才不会杂乱;在动与静、强与弱、快与慢的转换中保持适宜,才不会迷惑。

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是一组抒情诗歌,展现了他在恶劣政治背景下的内心世界。在各种看似醉酒与狂放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深切的孤独以及对现实的痛楚与不满。《夜中不能寐》为第一首: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结合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阮籍的心理状态,更贴切地了解《酒狂》的意味。

《酒狂》留给后人的,是面对困境时的智慧与态度,即使身体受限于尘世,心灵也能超然于物外。这也是阮籍在醉与醒之间,找到的一种平衡、“中和”的生存哲学。




关注我们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礼乐文明

左筝右琴礼乐琴筝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礼乐文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