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诊断肺癌了,为什么还不给我做手术?”
明明是为患者考虑,却难以得到理解,反遭谩骂,这样的事放任何一个医生身上都难以释怀。10月23日,知名医院的胸外科主任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表示,自己曾在门诊遭遇了患者的辱骂,听到骂声后惊出一身冷汗,可是依旧坚持自己的决策。他详细表示:“有一个老人家有一次来到我的诊室就骂我,说你这个无良的医生,缺德的医生,你诊断我是肺癌了,你还不给我治疗,还不给我做手术,你就是缺德,你就是没有医德,所以我也是惊出一身冷汗。”“随后,我对这个老人家说,你这个8mm的肺结节我考虑是原位癌或者微浸润癌,但是我就是不建议你做手术,做不做手术除了看肺结节诊断以外,我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我是要做决策的。要不要做手术,要不要吃药,要不要去治疗它,我要权衡利弊。第二个,做这个手术会给你带来损伤,手术刀要给你的肺做手术,要切一块肺,你这个肺部长的东西位置很深,一直不变化,你一个七十几岁的老人家,为什么要做这个手术呢?我们跟它共存,盯着它,观察它,万一有变化再处理不好吗,70多岁的老人也得考虑生活的质量呀。”事后,虽然主任平息了患者的怒火,打消了患者执意要手术的念头,但经过这么一次不被理解的谩骂,主任的内心还是感到很委屈。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弄明白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原因就是70多岁的老汉谈癌色变,其肺部结节被诊断出是原位癌后,极力要求做手术,但经过医生的综合判断、权衡利弊后,认为没有做手术的必要,建议随访。治疗方式不合老汉的心意,老汉甚至认为医生在敷衍他,没有采取积极的治疗,矛盾由此产生,老汉口中的“缺德医生”就这么被他骂了出来。江苏一名网友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个老头真可笑,人家主任为了你的身体着想,觉得还是不做手术为好,你居然去骂人家缺德,殊不知这样的医生才最有医德!他要是真缺德的话,他大可不必为你综合考量手术的利害关系,你想做手术那就做,你想吃什么药,那就开,送上门的赚钱业务不要白不要。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他认为不需要的治疗手段都没有强加给你,这样的医生我们巴不得能遇到呢。”“真的很生气,医生是专业的,既然他觉得70多岁的老人没有必要去做这个手术,那就肯定有他的道理,就算你不认同他的决策,非要做这个手术,那你可以去找其他医生进行判断,让其他医生给你做手术,何必要去骂医生呢!当医生太难了,给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多了,会被认为是过度医疗,想赚他的钱;想着帮他省点钱,能不做的检查都不做,又会被认为是不负责任、漠视患者病情,真是太难了。”成都一名医生则认为:“说到底还是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没有建立起来。患者在自己全然不知的专业领域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在医患角色的各自定位下,患者应当充分相信医生的专业性,医生也要务必提供完善、妥当、获益化最大的治疗方案,医患之间是互相信任的,是生死相托的亲密战友,这是就医过程得以完美闭环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可以提出质询和疑问,进行最大化沟通,但最终都要遵从医嘱。为什么这个患者要去骂医生呢?就是因为医患之间的信任几乎没有,患者认为医生的所作所为是在害他,双方不是统一战线的战友,更像是矛盾重重、互相提防的敌人,这种畸形的关系在我国尤为显著,也是医患纠纷频发的原因。”
肺结节的过度切除率在20%-40%之间
最新专家共识给出建议
说起上文中提到的原位癌,不只是老年人不懂,很多年轻人都没有真正理解它的本质。原位癌虽然叫癌,但是和大家谈“癌”色变的“癌”不一样。简单来说,原位癌就是极早期恶性肿瘤,它的定义是:指黏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层内的异型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未发生间质浸润生长。这个概念对于没有医学基础的普通群众来说,有些晦涩。用通俗语言来说,原位癌就像一颗没有发芽的种子,静静地躺在那里,不会飘散到其它地方。或者也可以说,原位癌就像表皮长了霉斑的橘子,剥开后里面的果肉还是好的。笔者虽然不是呼吸科的医生,但对于肺部的原位癌还是略有了解的,如果患者年轻或身体条件好,那么我们会建议手术治疗,毕竟原位癌是癌症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也可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变成浸润性癌甚至转移。但是如果患者年龄大或身体条件不好,也可以不进行手术,毕竟原位癌生长缓慢,对于高龄、体弱的老人来说,密切观察即可。可以试想,一个没怎么变化的8mm肺结节,还长在深处,对于70多岁的老人来说,为了去掉结节,要把肺直接割掉一部分,这显然不是妥当的处理办法。如今,体检较为寻常,很多人发现肺结节后都会十分恐慌,追着医生问自己是不是得了肺癌。事实上,很多肺结节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肺结节的手术过度切除率反而有点高。钟南山院士就指出,肺结节的过度切除率在20%-40%之间。发现了肺结节,到底切还是不切,关键在于它的个头和形态。2023年8月,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的《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正式发布,这份专家共识与以往不同,它非常符合我国国情,不是欧美情况的简单复制,其中,对于肺结节手术切除的适应证作出了详细的阐述。对于疑似早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肺结节手术的适应证如下:(1)直径≥15mm的持续性pGGN(纯磨玻璃结节),直径≥8mm的实性结节或实性成分≥5mm的持续性PSN(部分实性结节),高度疑似恶性者。(2)影像学形态如毛刺、分叶、胸膜改变(胸膜牵拉、胸膜皱缩、胸膜附着、胸膜凹陷)、空泡征、血管征(扭曲/扩张/僵硬)及囊腔型等恶性征象者。(3)动态随访后稳定或增长(结节最大径或实性成分最大径增长≥2mm)者。对于以上这三种,是需要进行微创治疗的,但是像1-3mm的肺结节,那确实是没必要手术的,这部分患者每年按时体检,观察结节有无增长即可。
割了痔疮又赔钱
医生要坚持自己的医疗决策
特别是不能被患者所影响
年龄大了,有时候一些手术确实没必要做,患者非要做,这可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最终的责任还可能会被扣在医生的头上。浙江湖州一名医生在看到上文“谩骂医生”的新闻后,也讲述了他经历的类似事件,只不过结局不太好。他提及到:“我在22年遇到过一个老年患者,83岁,男性,患有痔疮,因为糖尿病并发症住院,快出院的时候找到我,非要让我给他割痔疮,他说有时吃辣或者锻炼的时候,肛门会有那么一点火辣辣的感觉。于是,我就给他看了一下,肛门口只有一个小小的痔核,用肛门镜细看,内痔非常轻微。我说哪个男人没有痔疮,不用割,不碍事,无需治疗。”“老人不依不饶,非要割痔疮,说影响生活,我再三告诉他,何必挨一刀呢,只要不吃辣不喝酒,这也不影响排便呀。他就找来了家属,家属也说把痔疮割掉,我就答应了。”“痔疮手术做完后,他躺了几天,后来坏了,术后不知道什么原因,出现了感染,肛周脓肿、坏死筋膜炎,还有泌尿系统的感染。家属非说是我手术做的不成功,要我赔钱,赔一万,我当时都气死了,痔疮手术哪有不成功的,出现术后感染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患者高龄合并有糖尿病的原因,我不赔,家属就跟我闹,最后受不了了,经过调解,还是赔了2000块钱。”“从那以后,对于上了70岁的老人来说,没必要的手术,特别是痔疮手术,我统统都不做,原本给他做手术是出于好心,是善举,没想到最后却害了自己。”真的令人唏嘘,综合这两个案例,作为患者,我们要遵守医生的医嘱,充分相信他们的判断和决策,听医生的话其实就是在保护自己;作为医生,一旦权衡利弊后,形成了最优的治疗方案,就不要轻易改变,更不能被患者的想法所左右,记住你才是专业的,否则“给患者割了痔疮又赔钱”这种事,不找你找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