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教孩子社交能力后患无穷,看看这位高情商爸爸如何“对症下药”

教育   2024-08-19 20:56   北京  
  动动手指,获取新知
▲▲▲

文 | TAD

北师大硕士,故事力星球发起人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一般说来,大家会认为,一提起社交能力就是交朋友。其实,社交能力包括很多方面,一个是专业的方面,社交圈的交流、和人谈判什么的;还有一个是个人成长方面的,包括交朋友和个人魅力。

如何从小系统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也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帮助孩子从容面对新的学习环境。

前几天,女儿Hannah昨天在公园和一群小朋友玩,因为那几个小朋友已经很熟,Hannh过去想要和他们一起玩的时候,他们就不是很热情。

女儿的年龄比其他小朋友年纪小2岁左右,所以玩得不是特别好,后来一个女孩就说不带她玩了,Hannh哭的很伤心,虽然回家的途中,我和她妈妈一直劝她,但回来后她依然一直闷闷不乐。

这让我联想起我在中学时,曾经因为人际关系的困扰,成绩从班级的前5名一直下滑至30多名,后来随着人际关系的逐渐好转,成绩也在不断提升。

一个事实是,我们在日常教育中,常有不自觉忽略社交能力的倾向。反观西方教育,特别重视Social Skill,也有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表明,儿童社交能力与学习成绩、情商以及独立性都有帮助。


那么,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系统的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呢?

美国哈佛教育心理学家凯瑟琳·斯诺经研究发现,6岁前会讲故事的孩子,小学时学习和社交能力比较好。

那么,讲故事是如何系统的影响儿童的社交呢?我们从孩子常见的三种社交问题类型入手。一般来说,孩子的社交问题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不爱说、不会说和不敢说。

家长是孩子社交的“第一责任人

很多家长认为到学校之后的同伴交往才是社交,其实父母才是每个孩子最初的社会交往,孩子最早通过与父母的交往习得社会经验。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博士曾指出,孩子的同龄交往是他的亲子交往经验的延续如果孩子日常社交场景中不爱说话,那么家长就要从自身行为做反思。

小时候有一次特别不愉快的经历,父亲带我去参加一次亲属家举办的宴会。在宴会上,其他落落大方的小朋友和害羞怯懦的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我遭到了父亲的严厉批评。

现在回想起来,因为我的父母平时就不是特别喜欢社交,所以从小我并未有这方面的经验。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说过,儿童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做法,模仿学到的,家长其实就是孩子社交的“第一责任人”,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为人处世。所以家长如果希望孩子有良好的社交能力,首先自己要对社交持开放的心态。

可以问一问自己,我们平时见到新朋友是否能主动打招呼?

我们日常与孩子的沟通是否平等且风趣?

我们在一些社交场合是否能做到谈吐自然大方?

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只有家长努力的改变自己,在公共社交场合积极的表达,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除此之外,针对孩子不爱表达的情况,家长还可以通过讲自己的故事来打开孩子的心扉,在年幼时听过父母讲家庭故事的孩子的共情力都更强。


Hannah特别喜欢听我讲小时候的故事,我曾给她讲过去敬老院做义工的故事,她对我们去敬老院每人带一个鸡蛋的细节大笑不已,也给她讲过独自一人骑自行车穿越农场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无形中传递着某种品质,也拉近了孩子与家长的心理距离。

心理学家西德尼朱拉德提出一个“自我表露”概念,它指的是主动把自己的信息告诉其他人,一个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对他人的自我表露。所以,家长善于跟孩子讲自己的故事,这样也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愿意表达和分享的人。

很多孩子缺乏“聊天接话的能力”

当孩子在社交中有了表达的欲望,接下来就是要锻炼如何说,具有良好社交能力的孩子往往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良好的即兴表达能力,这其实是孩子联想能力、词汇量和见识的综合体现。 

在我服务的儿童服务站,曾有一个叫“小西”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每次孩子们在一起讨论,这个孩子都在角落看着大家,他不太参与孩子们的集体聊天。

后来我在详细的跟他沟通中,发现他除了心理上有些自卑感,更重要的是他缺乏“聊天接话”的能力,总觉得自己插不上话。


为了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我经常都和小西玩“故事接龙”游戏。每次,我以一句话开启一个故事,然后两人轮流每人一句把故事接龙下去。

在刚开始接龙时,你会发现小西只会沿常规思路去接龙,比如我说“小兔子遇到大灰狼”,他就会接龙“小兔子被大灰狼吃掉了”。

但是到后来,他已经能主动创设情节来引领故事的发展,会接龙出“小兔子给兔子妈妈打电话”等情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标志着他能够在聊天中即兴的发起和引导话题

随着接龙能力的提升,我们开始升级为“解决问题型”故事接龙,针对一个问题,每人接龙一个解决方式,直到接龙不下去为止。

有一次我提出了“地球被越来越多的垃圾包围,我们该怎样做?我想到都是以成人的角度,中规中矩的方案,比如“建立更多的垃圾处理厂”“每个人限定生产垃圾指标”等。


但孩子的解决方案就特别“天马行空”,不仅在数量上比我多,在“创意”上也优于我,比如“运用高科技让天空中白云呈现“爱护环境”四个字”“把垃圾聚拢在一起,看能不能发射到黑洞中去”“穿越到古代,把产生污染最大的东西销毁”等等。

这些接龙锻炼了即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孩子成为解决问题“鬼点子”多,并且说话机灵风趣的“孩子王”。如果孩子具备这样的基础素质,家长就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社交问题了。

通过“演故事”带孩子进入社交圈

当孩子面对一些特殊的社交场合,往往会出现“不敢说”的情况,通过对女儿的观察,我发现融入新集体、面对公众表达及与别人发生冲突三种社交场景,孩子往往会出现不敢说的情况。

心理学家有了一个观点:人类往往对未知环境感到恐惧,是因为人类进化过程中需要对身边的环境可控。

其实孩子也是一样,上面三类社交场合都是孩子很少遇到没有安全感,不知怎样应对,往往会出现不敢说话的情况。孩子一般会经过这样三个阶段,从未知场景的恐惧、已知场景的适应和熟悉场景的精通。


所以针对孩子不敢说的社交难题,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解决。

第一,创造社交场景,让孩子进行体验。

大部分孩子面对人多的场合,都会流露出不敢表达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给孩子创造社交的场景,比如设置家庭演讲比赛,或在家召开生日party,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这对性格有些内向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他可以通过这样社交场合锻炼表达的胆量和能力,同时结识自己的“小团体”,有助于获得社交的自信感。

第二,带孩子“演故事”,锻炼应对话术。

比如针对Hannah在文章开头遇到的融入新团体的问题,我在回家后会教给孩子一些“话术”,告诉他融入一个新团体的技巧,比如巧妙运用赞美。但这些技巧如果不经过“演故事”式的场景模拟,孩子并不能很好的运用。


在教给孩子技巧后,我们就开始“演故事”,我和孩子的妈妈扮演正在玩篮球的两个大孩子,然后让女儿来扮演初次见面,试图融入我们的新伙伴。

Hannah走过来对我说,你好,你球打得真厉害!我听到这句话后,想了想,并没有理睬她。

Hannah又思考了一会,走向她妈妈,说,你刚才这个球传的真漂亮,能传给我一个不?她妈妈愉快的把球传给她。

其实,我没有把球传给她,就是为了让她了解,要学会观察一个新团体中哪个成员比较热情、容易打交道。

同时,赞美不能太笼统,要具体并且提出要求这样融入新集体的概率就会增加很多。在场景的演练中,家长可以通过设置难度,不断提高孩子面对各种场景的能力。

推荐阅读👇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是社交高手

另一个需要家长带孩子演练的是发生冲突的场景,这个孩子如果处理不好,甚至会产生一些霸凌事件。

家长可以跟孩子进行角色扮演,家长一次次提高冲突的强度,从简单的冲突对象到扮演霸凌者,让孩子学习如何应对不同的冲突。

比如针对简单的冲突、日常比较友善的玩伴,要用语言冷静的表达感受,说服对方。

但针对霸凌式的冲突、特别厉害跋扈的孩子,直接以更大的声音,更凶的态度去应对,甚至要学习借助身边伙伴的帮助去应对。


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就会习得面对这些复杂场景的能力,都是通过不断的演练,才成为解决这些社交问题的高手。

美国社会学教授 AnnetteLareau在《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中,曾采访了88个美国家庭,她发现美国的工人阶级倾向让孩子“自然生长”,美国的中产阶级更倾向于“协作培养“,协作培养包含从小带孩子参加一些团体以锻炼社交,参与种类繁多的课外活动。

中产的孩子因此从小受到的社交能力的培养,比如如何融入一个团体、如何要求公共机构提供更好服务。

在进入学校和工作岗位后,这些技能将帮助中产阶级孩子获得超于工人阶级孩子的选择机会,形成新的“不平等”,造成一定程度的阶层固化。

我们必须要重视儿童社交问题带给孩子成长的困扰,社交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而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追其根源,在于早期家长的引导和协作培养,故事在孩子早期社交力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和孩子讲自身故事、玩故事接龙和演情景故事等一系列的举措,会让孩子成为一个爱说、会说、敢说的社交小能手,在成长过程中更加适应环境、如鱼得水。

—END—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少年商学院”(ID:youthMBA)
作为领先的国际素质教育平台,少年商学院通过世界名校通识课帮助6-15岁孩子发现兴趣并树立目标。
 

推荐阅读👇



让孩子看见未来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订阅 2024《少年时》第十辑(109-120)

少年时
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优才成长平台,以前瞻、探究、明辨为原则,与国际顶尖的阅读和教育资源接轨,致力于同时培养青少年科学和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