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做小生意卖鱼的强哥吗?
这不,从卑微的卖鱼小贩到黑帮大佬,强哥最近又有了新身份 —— 小熊花园的主人。
在无剧本真人秀《灿烂的花园》中,张颂文用演技书写传奇,用生活诠释角色,用心阐述对表演的理解。其中不乏大量详实的表演干货,亦可为广大动画师所借鉴。
迪士尼、皮克斯等优秀动画师们,在制作动画前,往往也会拍摄参考视频来辅助角色动画的设计。
要让动画真正「活」起来,就要从表演的角度出发,当动画角色的神态、情绪和情感呼之欲出,再搭配语言和台词的潜在感染力,一部动画作品的精髓才能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一个好的动画师往往也是一个好的演员。
本文旨在带大家领略张颂文老师对表演的深刻理解,将具有可操作性的表演技巧运用到动画中。这里主要提供一些理解表演的思路,其他则需要动画师们自己领悟、融会贯通,从而制作出极具吸引力的、令观众耳目一新的动画作品。
潜台词——
不会无缘无故做任何动作
「一个好的演员演戏,嘴里说的话只是表面内容而已,更重要是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里面更深层的内涵是什么,也叫潜台词。」
事实上,我们通过话语传递的信息,往往只占了我们内心想法的一小部分,另外大部分还需要微妙表情和动作细节来呈现。
张颂文老师曾在《灿烂的花园》里,献上过一段关于「父亲离世后的第一晚」的教科书级无台词表演。虽无一言,但他的失父之痛震耳欲聋。
当他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空荡荡的屋子,人物心中的悲情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他急匆匆地抬起水壶给自己灌水,娴熟地从冰箱取出冷饭,然后放进微波炉,好像一切都和从前一样,无声的言语诉说着他对「父亲永远的离开了」的痛心。
当一个人心里装着事情时,他的神态、动作会反映他内心的一切。
他本想用酒精麻痹自己,犹豫再三,最后又放下了。因为他的脑子回荡着父亲嘱托的声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横竖睡不着,脑海中闪过的是无数个和父亲在一起的画面。无法再忍受内心的痛苦,又不想让父亲看到,于是他背过身去。
没有任何多余的成分,这些微妙的细节与元素共同构成了潜台词,层层递进,描摹出人物内心的悲恸。
在电影《廊桥遗梦》中,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在开场戏就很好地运用潜台词,让观众看到这位中年主妇的爱好、个性、小情绪,还顺带给后面的故事悄悄埋了线。
第一幕,女主一个人在做饭。
当收音机调到喜欢的频道,她肆意的笑容展现出少女般的天真。摆好碗筷之后,她有点无奈地抬了抬手,一个小动作展现了家庭主妇的烦闷不安。坐下后,她做了个赶苍蝇的动作。但片场当时没苍蝇,为什么要加这么一个动作呢?赶苍蝇,是长期的习惯,更是对无聊生活的一种比喻。
透过上述完整、连贯的神情和动作变化,观众会慢慢察觉:一成不变的家庭生活,似乎束缚了这位主妇的浪漫天性。
这,就是潜台词的力量。
一个动画人物是不会无缘无故的做任何动作或表情的,人物的动作其实也彰显着人物的内心,一颦一动传达出角色与环境的融合感。
当动画角色的每个动作每个姿势都有由头,那么潜台词的作用就能真正被把握,角色设定便能更加真实可感,深入观众内心。
观察——
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
「观众看表演时会套用生活来观察人物,所以演员要观察生活。因为观众不只有一个,所以演员要观察的是芸芸众生。」
在动画中,动画师需要通过观察真实世界中人物的动作行为和情感流动,将这些观察转化为动画中角色的动作和表情细节。
书本是死的,阅历是活的。如何在生活中为自己「创造阅历」?
在与年轻演员相处的日常中,张颂文言传身教,教他们如何观察普通人。
赶大集时,马嘉祺得知板面摊主是河南人后,迅速用方言拉近距离,了解摊主什么时候来北京,板面和烩面的区别等等,这不仅是为下一次拍戏堆砌经验,也是为将来的任何一个角色创造真实的情感积累。
张颂文把对现实的观察和对表演的思考刻在了骨子里。
当他看到一个人,就能迅速判断对方的身份;大家一起拜访村民的家,张颂文和马嘉祺就根据他的穿着、戴耳机的方式判断出他是一个高档车的司机;看到村民家里挂着的照片,他一眼看到了气质不同的女性,习惯性地询问起这个人的身份背景;和村民打照面,他也会问起他的籍贯。
他将生活中积累的阅历运用在自己作品中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在《隐秘的角落》里,出场那一段玩扑克牌的戏,张颂文把一个打牌爱虚荣、讲迷信的广东小老板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原剧本写的是打麻将,但是张颂文提出建议换成打牌,他说:「打麻将代表这个厂子的收益不好,因为麻将打一圈需要很久,做生意的人没有那么多时间,夹上包就要走的。」
一个小小的细节,一针见血地点出了生意人的日常。扑克牌小小一副,无论是做生意的还是上班族无聊的时候来一把,速度又快又起到了娱乐的作用,同时也暗示着厂子的生意很好,打牌人不想过多消磨时间。
生活对人的潜移默化,是将真实的生命体验存放在你的大脑库存,在你困顿浑噩之际,有如拨云见日般给你带来创作灵感。你回忆的东西是真实的,你的创作一定是真实的。
当作品的每个细节都有生活中的由头,角色设定便能更加真实可感,深入人心。
角色体验——
塑造人物的底层逻辑
角色体验是演员塑造角色的基础,也是动画师诠释饱满人物形象的底层逻辑。
好演员其实用的是最拙劣的方法 —— 付出时间去研究角色。通过角色体验构建对角色的心理认识和情感理解,才能贯穿人物内核。
在电影《归来》中,巩俐为了演好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冯婉瑜,到老人院和失忆症病人相处了两个月。因而在电影中,她甚至把人物的生理反应也演出来了。
离别若干年,失忆的她早已记不住从前心心念念的丈夫。而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她是真正的用大脑在搜索,眼球往上的这一生理反应也呈现出阿尔兹海默患者内心的焦灼。而循着声音过去,她翕动的嘴唇也流露出听到这段熟悉音乐的喜悦。
「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下,旁观别人也很重要」。
当林家川、马嘉祺、姜珮瑶三人去马婶家做客回来之后,张颂文建议他们用表演来复刻与这家人见面、相处的情景。
见面中最感人的时刻是马婶讲述老伴去世时的情景。回忆起过世近九年的丈夫,年迈的她记得当时的所有细节。老伴从检查出肺癌到离世,仅用了 4 个月零 12 天;离世当天,他早晨和中午都喝了粥,晚上准备吃鸡蛋糕……
姜珮瑶表演马婶这段讲述,虽然只还原了百分之六七十的内容,但已经足够让张颂文感动到落泪。「编剧写不出这些台词来,说的所有东西都有画面感」,这便是从真实生活中代入角色体验的力量。
马婶回忆老伴去世的场景却看不出悲伤,似乎不合常理,但却符合一个豁达而内敛的老人在陌生人面前掩藏情绪的实际。
在构建人物的过程中,只有从真实生活中抽丝剥茧般找到人物真正的命脉,在小细节的背后找到宏大的故事背景作支撑,才能创造出真实而不做作、煽情而不矫情的作品。
长期学习——
永恒创造力的秘诀
除了拥有好奇心以外,动画师也不能停止创作,必须要亲自动手。
张颂文曾在微博上写:「所有和表演有关的实践都是有益的。」这就是他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对表演的看法。
他要求自己永远保持学习的初心,同时也这样要求新生代演员。
做张颂文的学生,你可能随时都在「考试」。花园生活处处是舞台,一句「赶紧吃,不吃就凉了」就可以成为一个表演题目,刚刚结束的邻居饭桌场景也可以作为一场戏的设定。
「不要以为你有能力拍戏了,就停止了学习」,美国的演员工作室(方法派工作室)是一个曾对 1950 年代的美国戏剧和电影产生相当大影响的职业演员训练场所,以「方法派」而著名。
其中培养出一大批奥斯卡最佳主 / 配角奖项获得者,包括曾获 8 次奥斯卡金像奖、4 次金球奖的马龙·白兰度、《教父2》中年轻的唐·科莱昂扮演者罗伯特·德尼罗、《闻香识女人》里的最佳男主角阿尔·帕西诺、玛丽莲·梦露、梅丽尔·斯特里普等。
「方法派工作室」的部分成员
从演员工作室里走出来的演员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在于长期主义的学习。
李·斯特拉斯伯格自 1949 年开始在「演员工作室」教授表演,并于 1951 年起成为工作室的艺术指导,直到 1982 年去世前,他一直担任这个职位。
而从这里走出去的演员,直到六十多岁了仍然会回到这儿,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找寻最本初的表演的感觉,精进自己的专业水准。
李·斯特拉斯伯格(左),阿尔·帕西诺(右)
同样的,一部动画作品能赢得观众的喜爱,靠的绝对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动画师一遍遍的试错,一次次的经验总结和挑战自我。换句话说,一个优秀动画师的练成,离不开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更离不开对动画行业的深入了解。
动画是一门永远也学不完的艺术。学无止境,保持持续输入,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在实际情境中观摩体验,体悟优秀作品内在的力量,对作品的创造将大有裨益。
今天关于表演的分享就到这里,想要学习更多动画制作技巧与干货,请转发关注动画手册的更多精彩文章!
•••
限时特惠
SALE
商务合作
识别二维码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