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拉 | 高卢之败
文化
历史
2024-03-24 21:02
辽宁
上期说到,匈人帝国纵横欧洲,鲜有敌手,所过之处,蛮族尽皆臣服,但公元451年,他们打到高卢的奥尔良时,却遭遇了“滑铁卢”,被西哥特人打败。
要知道,哥特人早就是匈人的手下败将了,可为何几十年后,他们却能反败为胜,战胜如日中天的匈人呢?实际上,如果他们都与罗马人作战,那匈人能胜,哥特人却会败。比如,公元447年,匈人南下攻打东罗马帝国,一路摧枯拉朽,最后都打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沿途所有的军事要塞都挡不住匈人。而当年阿拉里克率领的西哥特人却两次败给西罗马的军队,连妻女都被俘虏了,简直狼狈不堪。因此,如果用罗马做参照物,那应该是匈人比哥特人强。事实上,匈人确实比哥特人强,否则当年哥特人为何要长途迁徙,躲避匈人的骚扰呢?那这就奇怪了,按说奥尔良也不是什么高墙巨城,不比东罗马的要塞强多少,可为何到了这里,匈人就打不过西哥特人了呢?匈人崛起于草原,靠的是弓骑兵打天下。按说草原上有很多这样的部落,但匈人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们的弓是特制的,上下不对称,所以能做的比其它骑弓长,力量也更大,能穿透铠甲。而就是靠着这一点点的优势,就让他们在草原上所向披靡,连身穿重甲的哥特人都不是对手。但当匈人离开顿河,迁徙到匈牙利大平原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到了这里,战争规模变大了,匈人吸纳了其他部落,数量激增,所以匈人不再靠“技术”取胜,而是靠人数取胜了。而匈人吸纳的蛮族是日耳曼人,不会使用骑弓,尤其不会用匈人的“不对称骑弓”,所以弓骑兵的比例便大幅下降了。另外,这里降水更多,所以就不再是草原地貌了,而是森林地貌。这样一来,弓箭被密林遮挡,威力就大大减弱了。并且,匈人吸纳的蛮族部落多以步兵为主,而哥特人却是重骑兵,所以匈人在兵种上就吃亏了。当然,目前匈人只是围攻奥尔良,西哥特的大军还没有赶到,正从首都图卢兹赶来。而阿提拉看到攻不下奥尔良,便打算撤退了,那他的西征之旅会就此结束吗?如果可以的话,那么阿提拉真想立刻结束,因为经过几个月的远征,军队已经疲惫不堪,所以看到战事不顺,阿提拉当然不想继续纠缠。而且,这里距离大本营匈牙利大平原已经很远了,而他们沿途劫掠了大量战利品,带着这些东西打仗,战斗力会严重下降,所以阿提拉果断撤兵,打算撤出战场。他们很快撤回了马恩河,并抵达了沙隆城,此地距离奥尔良已经超过220公里了,但卫兵却报告阿提拉,说殿后的部队遭遇猛烈袭击,1.5万人阵亡。既然敌人已经追上来了,看来战斗是无法避免了,若不一决胜负,自己怕是很难走掉了。双方在一块儿平原展开决战,而令人感到叹息的是,对阵双方的主力都是哥特人。罗马与西哥特联军这边的主力自然是西哥特人,而匈人这边的主力也是哥特人,而这些人后来被称为东哥特人,双方可谓“手足相残”。之所以双方的主力都是哥特人,是因为匈人这边只有他们是重骑兵,可以抗衡西哥特人,而据史书说,这场战斗十分惨烈,仅半天时间阵亡人数就达16.5万。不过,这个数字根本无法考证,所以意义也不大,我们真正要搞清的是这场战斗对双方意味着什么。从表面上看,战后匈人撤退了,退回了匈牙利大本营,所以似乎是匈人败了,罗马哥特联军胜了。但事情却不能这么看,因为匈人本来就打算撤退了,而沙隆战役并没有阻挡他们撤退的步伐,而且战后阿提拉的地位也没有受到影响,匈人帝国依旧强大,所以他们肯定不算失败。首先,损失最大的当属西哥特人,因为他们的国王在战斗中阵亡了。一般来说,主帅阵亡,军队就会溃散,就更别说是国王阵亡了。但令人惊奇的是,西哥特军并没有崩溃,王子多里斯蒙德于阵前继位,继续带领西哥特人战斗。这就很恐怖了,说明哥特人建立的政权已经相当稳固,早不是当年的乌合之众了,而将来他们一定是西罗马帝国最强劲的对手。至于西罗马,主将埃提乌斯并不敢乘胜追击,一是他打不过匈人,更重要的是,他还要靠匈人牵制西哥特人,也就是说,西罗马人现在反倒投鼠忌器,与匈人帝国成了“共生关系”,那这还怎么打呢?因此,此战西罗马其实也一无所获,我想,如果能避免战争,那他们一定不想打这一仗,这与匈人的心态是截然相反的,匈人是主动想打,西罗马是被动迎战,更可悲的是,西罗马还不敢胜。那事情怎么会发展到这一步呢,堂堂的西罗马帝国怎么被匈人拿捏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