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梅大高速茶阳路段“5·1”塌方灾害的基本情况
塌方灾害发生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具体位置在梅大高速东延线K11+900~K11+950路段。
梅大高速包含梅县三角至大埔三河段和东延线段,此次塌方灾害发生在东延线段,该段公路全长23.788公里,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于2012年10月开工,2014年12月通车试运营,2021年12月竣工验收。
塌方灾害发生于2024年5月1日凌晨1时57分,当时有零星小雨,行车视线不良,车流量较平常突增,车辆坠落后起火燃烧,加剧了灾害损失。
灾害发生经过和灾后现场情况
2024年3月31日至5月1日,广东省梅州市出现多轮强降水过程,灾害点雨日共24天,5月1日前连续14天持续强降水。
5月1日1时57分许,灾害路段高速公路路肩、应急车道、慢车道发生塌方,随后一辆汽车冒烟起火,引发21台车辆烧毁。
塌方后,路面主要散落在塌方堆积体表面,少量被土体掩埋,残留部分呈悬空状态。路堤塌方的后壁陡立高度为3~5米,土层分层现象较明显。
排水系统和护脚墙因塌方损毁,护脚墙滑移约100米,并顺时针转动约68°。护面墙破裂为大小不一的碎块,基础在中部断裂为两段。
塌方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滑动边界清晰、堆积前后有序、塌方后壁陡立等特征,先由路堤中下部沿近南北沟槽方向整体滑移,进而引发路堤上部填土塌方。
灾害应对处置情况
灾害发生后,各级政府和部门迅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救援、抢修道路、加强监测预警等。
广东省委、省政府成立调查评估组,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邀请院士专家团队牵头,多部门参与,全面开展灾害调查评估工作。
国家部委派出工作组和专家指导救援工作,调查评估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进行调查。
调查评估认定,塌方灾害是一起长时间持续性降水与多种因素叠加耦合作用导致的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的塌方灾害。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场,现场指挥高效有力,处置策略措施科学合理,现场力量配备充分,风险研判管控到位,有效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灾害发生原因分析
塌方灾害是由长时间持续性降水与多种因素叠加耦合作用导致的,包括“倒三角形”地貌、长时间持续性降水影响以及工程建设和运营养护问题。
“倒三角形”地貌降低了路堤的稳定性,路堤中下部及护脚墙突然滑动变形,引发路堤上部填土塌方。
长时间持续性降水导致月雨量破历史纪录,累积雨量大,连续降雨时间长,有利于地表水入渗,形成丰富的路堤下方地下水补给来源。
工程勘察未能充分查明花岗岩风化残坡积层分布深度和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的关系,地下排水设计的抗灾能力不足,护脚墙高度及泄水孔数量小于设计要求,养护巡查不到位等问题对路堤的抗灾能力有一定影响。
存在问题及处理建议
涉灾企业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运营、养护等方面存在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对路堤的抗灾能力有一定影响。
有关部门在监管职责交叉重叠、智能监测预警手段不足、建设疏于管理、重建设轻管养等方面存在主要问题。
处理建议包括站稳人民立场,增强应对极端天气的极限思维;坚持标本兼治,全面提升路基本质安全水平;注重系统谋划,加强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科技兴安,提升高速公路风险监测管控能力;做好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主要教训
对高填路基的风险重视不够,对长时间持续性降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地下水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智能监测预警手段严重不足。
建设疏于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抗灾能力。
重建设轻管养,日常隐患排查治理流于形式。
监管职责交叉重叠,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压力。
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站稳人民立场,增强应对极端天气的极限思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坚持标本兼治,全面提升路基本质安全水平,解决工程建设和运营养护中的问题。
注重系统谋划,加强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
推进科技兴安,提升高速公路风险监测管控能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预警和应对能力。
做好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02
备注:1.单击打开第一张图片,之后左滑浏览效果最佳 2.本PPT中备注有很多文字,方便培训和学习 3.可编辑原版PPT免费下载,在公众号私信2个字暗号-资料 |
03
序号 | 处理对象 | 问题描述 | 处理单位 | 处理措施 |
---|---|---|---|---|
1 |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省公路事务中心、梅州市交通运输局公职人员 | 履职方面的问题线索 | 广东省纪委监委 | 移交处理 |
1.1 | 广东省交通集团、广东交投公司、梅大分公司、大潮公司、路路通公司、广东华路公司责任人员 | 履职方面的问题线索 | 广东省纪委监委 | 移交处理 |
2 | 中交公规院、中交二公院管理人员 | 履职方面的问题线索 |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纪委 | 移交处理 |
3 | 大潮公司、路路通公司、广东华路公司部分责任人员(非监察对象) | 履职方面的问题 | 广东省交通集团 | 依规处理 |
4 |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省公路事务中心、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履职不力 | 广东省政府 | 作出深刻检查 |
5 | 梅州市交通运输局 | 履职不力 | 梅州市政府 | 作出深刻检查 |
6 | 广州地勘公司 | 允许个人承包工程,勘察报告未查明地下水情况 |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 依法查处 |
7 | 中交公规院 | 转包勘察工作,勘察报告未查明地下水情况,设计图不准确 |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 依法查处 |
8 | 广东冠粤公司 | 未按设计施工 |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 依法查处 |
9 | 北京华宏公司 | 未依法履行监理单位职责 |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 依法查处 |
10 | 大潮公司 | 未按规定实施高速公路日常检查、养护 |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 依法查处 |
11 | 路路通公司 | 2022年边坡水毁修复工程未按设计施工 |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 依法查处 |
12 | 广东华路公司 | 未按规定开展2022年边坡水毁修复工程监理工作 |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 依法查处 |
13 | 中路高科公司 | 定检报告不够客观、准确 | 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依法查处 |
14 | 路路通公司(由大潮公司处理) | 未按日养承包合同履约 | 大潮公司 | 索赔、扣分、招标从严管理等 |
14.1 | 中交二公院(由大潮公司处理) | 养护修复工程设计不够精细 | 大潮公司 | 索赔、扣分、招标从严管理等 |
15 | 广州地勘公司、中交公规院、广东冠粤公司、北京华宏公司、路路通公司、广东华路公司有关人员 | 违反工程建设、公路相关法律法规 |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 依法查处 |
04
针对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灾害的调查评估报告综合分析如下:
4.1灾害背景与概况
梅大高速茶阳路段近期发生了塌方灾害,该事件对交通运营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深入了解灾害原因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对官方报告进行了非专业非深度分析。
4.2工程勘察与设计、施工环节分析
在工程勘察阶段,存在明显的知识局限和不足。勘察工作未能充分查明花岗岩风化残坡积层的分布深度,以及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的关系。这种不足导致了设计团队对地下水危害性的认识不足,从而在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地下水的潜在影响。此外,勘察工作也未挖穿残积层以查明其分布深度,这进一步增加了设计的不确定性。
在设计环节,地下排水系统的抗灾能力不足是一个显著问题。虽然设计了包括路基坡面排水系统、路面表面排水系统、中央分隔带内部排水系统等多层次的排水体系,但对片石渗沟等关键排水设施的位置和技术要求表述不清,缺乏有效防治花岗岩裂隙水危害的措施。这种设计上的不足使得排水系统在面对极端天气和地质条件时显得力不从心。
水毁修复工程,设计存在明显问题:主要工程数量表中没有细分一级边坡、二级边坡对应的护面墙、平台硬化、平台截水沟等分项数量。
在施工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违规操作和质量问题。塌方路段靠山侧的排水边沟沟底纵坡未按设计施工,导致排水不畅,增加了塌方的风险。此外,护脚墙的高度和泄水孔的数量也未能达到设计要求,水毁修复工程施工单位未按设计施工二级平台截水沟,这些进一步削弱了结构的稳定性和排水能力。这些施工上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塌方灾害的发生。
4.2养护管理环节分析
在养护管理阶段,对地表水汇流渗透转化为地下水的危害认识不足。巡查工作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置排水边沟和填平区的局部积水,边坡巡查和养护也不到位。这种管理上的疏忽使得潜在的安全隐患未能得到及时消除,从而加剧了塌方灾害的发生。
此外,年水毁修复工程在设计阶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设计主要工程数量表中没有细分一级边坡、二级边坡对应的护面墙、平台硬化、平台截水沟等分项数量,这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各项工程的实施情况。同时,施工单位也未能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二级平台截水沟,这进一步加剧了排水系统的不足,增加了塌方灾害的风险。
4.4总结与建议
综上所述,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灾害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工程勘察工作,充分查明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关系,为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完善排水系统设计,明确关键排水设施的位置和技术要求,提高排水系统的抗灾能力。
严格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杜绝违规操作和质量问题。
加强养护管理工作,提高对地表水汇流渗透转化为地下水危害的认识,加强巡查和养护力度,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在进行水毁修复工程时,应细化设计内容,明确各项工程的实施要求,并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关于责任追究:对以上不可抗力及目前尚不可控因素,如天要下雨/现有知识局限等,不予追究;对其中可控的人为因素相关单位+相关人员必须追究刑事以及行政责任!就拿养护来说,加强认识只是目标,事件所涉公司就此有没有制度性规定?没有的话就该追究负责此事的人!有规定但有人没有执行就该对没执行的追责!
▼▼▼
故事知多少?看你小手指滑动找不找得到!
也欢迎大家投稿,可以标原创的文章请注明相应信息及想法
商务合作事宜,请后台私信“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