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做好养生,能帮助大家开启一年的健康生活。那么,在养生方面应该如何做呢?
在寒冷的冬季里,体内的肾气慢慢地贮存能量,充实茁壮,为了下一年度,预先贮存整年的元气。养生需要注意以下7点。
节日饮食:谨防“撑”出病来
医学研究明确指出,高脂高糖饮食会大幅增加胰腺的负担,从而诱发胰腺炎,严重时甚至导致多器官衰竭。此外,暴饮暴食还会提升高血压和心梗的风险。有调查显示,节假日是心梗的高发期,特别是元旦前后的家庭聚餐,饮酒过量或暴饮暴食后,发病率显著上升。
因此,医生建议:
“三少一多”原则:少油、少盐、少糖,多蔬菜。餐桌上应增加清淡菜肴,如蒸鱼、凉拌蔬菜,减少红烧肉、腊肠等高油腻食物。
七分饱为宜:聚餐时细嚼慢咽,少吃“重口味”食物,避免过饱。
适量饮酒:若饮酒,切勿空腹,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熬夜跨年:警惕短期健康“透支”
跨年熬夜是许多年轻人的选择,但即便是短期的熬夜,也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研究显示,单次熬夜可能导致免疫细胞功能下降30%,使身体更易感染病毒或细菌。冬季流感高发,熬夜跨年的风险不容忽视。
一位高中生,元旦假期熬夜打游戏,3天后高烧不退、咳嗽加重,被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虽然抢救及时,但肺功能恢复困难,对学业和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医生建议:
拒绝通宵:即使跨年,也应合理安排作息,尽量在凌晨1点前入睡。
适当补觉:熬夜后第二天应补觉,但不宜超过早上10点起床,以免打乱生物钟。
补充营养:熬夜后出现头晕、乏力时,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
冬季运动:别让“懒”成为障碍
冬季寒冷,很多人放弃运动,但冬季运动不仅能增强免疫力,还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冬季坚持适量运动的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降低了30%。
然而,运动方式需讲究。一位60岁的患者因冬天晨跑未热身,直接进行剧烈运动,导致急性心梗发作。冬季冷空气会引起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老年人和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特别注意。
医生建议:
运动时间选择:冬季运动建议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之间,避免清晨和夜晚寒冷时段。
热身必不可少: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拉伸或慢走,逐渐提高心率。
量力而行:适合冬季的运动包括快走、瑜伽、太极等,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
保暖措施:防止寒气伤身
冬季寒冷,保暖不足可能导致旧病复发,特别是关节炎、哮喘等慢性病患者对寒冷特别敏感。一位患有膝关节炎的女士因元旦穿短裙拍照,忽视腿部保暖,几天后膝关节肿痛加重,不得不住院治疗。
医学研究表明,寒冷会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保暖不仅是为了御寒,更是为了保护血管、关节和呼吸系统。
医生建议:
穿衣分层:贴身衣物选择保暖内衣,外层选择防风外套。
重点部位保暖:头部、颈部、膝关节是保暖的重点,老年人外出时建议戴帽子、围巾。
室内温度适宜:将室内温度维持在18~22℃,避免忽冷忽热。
心理压力:别让它偷走健康
节假日本应是放松身心的时刻,但很多人却因“人情压力”、家庭琐事等问题感到身心疲惫。长期的心理压力会提高皮质醇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损害免疫系统功能。
一位年轻女性患者因节假日与家人争吵,情绪波动剧烈,诱发了心脏早搏。虽然病情较轻,但给她的健康敲响了警钟。
医生建议:
学会倾诉:与家人或朋友多沟通,不要积压负面情绪。
尝试冥想:每天抽出10分钟进行深呼吸或冥想,缓解压力、改善睡眠。
及时就医:若情绪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心理咨询或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慢病管理:别让疾病乘虚而入
元旦假期,慢性病患者容易忽视定期用药和健康监测,导致疾病加重。高血压患者节日期间饮酒、熬夜可能导致血压波动,甚至诱发脑卒中。一位糖尿病患者因节假日吃了过多甜食,血糖飙升到28mmol/L,最终因酮症酸中毒入院抢救。
医生建议:
按时用药:无论节假日多忙,都要坚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
健康监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饮食控制:慢病患者的饮食更需注意,避免高盐、高糖、高脂。
新年好习惯:从“点滴”开始
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元旦是培养健康习惯的好时机。每天多喝一杯水、晚上早点睡、饭后散步10分钟……这些小事日积月累,能带来巨大的健康改变。
研究指出,保持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健康饮食的人,寿命平均延长了10年以上。与其在新年立下夸张的目标,不如从小事做起,让健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元旦是新一年的起点,也是给身体“重启”的好时机。
记住,健康靠的不是一时的努力,而是持续的坚持。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在节假日里既享受快乐,也守住健康。
版权声明
文章源自医食参考,由文摘健康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往期回顾·
点击看设星标教程↓
微信扫码关注安徽文摘周刊公众号
保存图片抖音扫码关注@文摘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