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期待文学经典影视化吗?

文摘   2024-10-03 15:17   四川  

今年夏天,一边是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票房惨败,差评如潮;一边是游戏《黑神话:悟空》的销量屡创新高,好评不断。同样是名著改编创作,虽然分属不同领域,但两者的境遇落差不是一般的大。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从未上映就争议满满。

名著改编向来是“烫手山芋”,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影视化之路更是困难重重。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从2006年开始筹备,到2018年开机拍摄,再到今年公映,历时18年。即使导演胡玫带着主创人员到处跑路演,也未能逃脱影片从未上映就争议满满的状况。


珠玉在前,再创难行

曾饱受争议的2010版《红楼梦》最初的导演其实本是胡玫,作为曾拍出过《乔家大院》《雍正王朝》等多部佳作的女导演,在《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映之前,还一直有观众惋惜2010版《红楼梦》未出自她手。

当初胡玫辞去2010版《红楼梦》导演的原因是“宝黛钗”的演员并非她大张旗鼓海选出来的人选,可是这次《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被诟病的原因依然有演员形象与原著不贴合这一点。

《红楼梦》名气之大,甚至有不少学者专门从事《红楼梦》的研究工作,自然会有人嗅到其中的商机。于是关于这部著作的影视作品更是五花八门,质量良莠不齐。

1987版《红楼梦》无疑是所有版本中口碑最好的一部,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其中陈晓旭扮演的林黛玉对观众影响之深体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林黛玉就是陈晓旭的模样,以至于大家衡量影视作品中的林黛玉是否贴合原著,都是以陈晓旭的长相为标准。

1989年的电影版《红楼梦》,由夏菁、陶慧敏、傅艺伟、刘晓庆等主演,其实口碑也不错,被赞为“见典雅、豪放于一色”。但是由于1987版《红楼梦》太深入人心,对这部仅晚两年出现的电影则是知之者甚少。

2010版《红楼梦》,由于导演李少红融入了许多自己对原著的理解,形成了独特画风,大部分观众认为该剧个别布景和配乐阴森恐怖,令人脊背发凉。

其实,《红楼梦》原著并没有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朝代,所以翻拍成影视剧,从场景和服化道都有很大的施展空间。李少红大胆融入的戏曲风格,并没有得到观众认可。

抛开演员形象与1987版《红楼梦》贴不贴合来说,这次《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全面“翻车”的重要因素还有演员对角色的理解。

陈晓旭曾在采访中评价林黛玉是一个非常有灵性的女孩,“我欣赏林黛玉,不只是她多愁善感,或者说她诗人气质,这些都是她的表象,因为她能够看到落花,她会知道它是有生命的,她对一切有情和无情的事物都同样尊重”。而《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林黛玉扮演者在采访中则评价林黛玉“离经叛道”“尖酸刻薄”。林黛玉性格里的确有一定的叛逆因子,她厌恶封建礼教。但网友认为“离经叛道”这个词太严重了,仿佛将林黛玉描绘成当时主流社会所不容的异类,将她标签化为一个不受大众接纳的女子。她只是思想觉悟更高,但平时在待人处事上是深谙人情世故的。

林黛玉这个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相交织,需要吃透原著才能理解,观众自然会拿1987版《红楼梦》拍摄前做足了准备工作的经历来对比。


原著内容差异决定改编难度

长久以来,一直有这样的声音,《红楼梦》影视化的反复失利,究竟是偏见,还是更深层的原因?

实际上,近年来,并非没有好的关于《红楼梦》的作品问世。民族舞剧《红楼梦》虽然不是影视作品,但它广受好评的除了服化道、舞美音乐之外,便是舞剧写意的叙事方式其实很适合《红楼梦》这部充满诗意的著作。

《红楼梦》的叙事是缓慢而平和的,它以家庭琐事为主,除了贾家被抄家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更是难以单独拎出某一个片段造就一部电影。不可否认,《红楼梦》是四大名著里文学性最高的,人性描摹最丰富、最复杂,同时也是最难被影视化的。

相比《红楼梦》,天马行空的《西游记》无疑是四大名著中最适合影视化的作品。这是因为《西游记》有着魔幻、动作、冒险等市场反馈极佳的商业属性,所以西游类的影视作品比其他三部多出不少。

除了经典的1986版《西游记》和2000年版原班人马出演的《西游记续集》是观众的童年回忆,还有1996年张卫健版的《西游记》、1998年陈浩民版的《天地争霸美猴王》、2000年版的《西游记后传》等电视剧,豆瓣评分都在8.0分以上。

1999年中央电视台出品的动画片《西游记》更是被观众看得“包浆”。此外,《西游记》的影视化改编比较机动和灵活,全书每个单元的情节相对独立,很适合单独拎出来拍摄成独立故事,例如《铁扇公主》《三打白骨精》等。加之角色的个人色彩鲜明,也适合围绕角色制作独立的故事,比如票房口碑双赢的《大话西游》《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

《三国演义》也有比较明确且完善的情节冲突可供编剧发挥,再加上三国纷争本就是历史,《三国演义》也是对那段历史的再创作品,有关于三国题材的创作空间则更大。比如,2017年以司马懿为主角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就广受好评。2022年播出的《风起陇西》,则借用三国背景,以两个不被乱世聚焦的“小人物”为主角,讲述他们在秘密情报线上展开生死角逐的故事。

不过,一部“根据历史改编的小说改编的游戏改编的电影”《真·三国无双》,在豆瓣却收获了3.9分的低分。尽管同名“日本根据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的游戏”有着极好的口碑,国产电影有着豪华的演员阵容,不缺少热度,却抵消不了人们对此类游戏改编电影的极度不信任——“毫无悬念的烂片”等类似话语充斥着评论区。

和《红楼梦》同陷影视化难题的还有《水浒传》,它已多年不见影视化新作。拍摄《水浒传》则难在它以群英荟萃为特色,对演员阵容要求极高,每个角色的鲜活程度直接影响整部剧的成败。武戏质量的高低,以及如何在忠义与反抗之间找到新的立意,成为拍摄能否成功的关键。观众比较满意的还是1998年的李雪健版,2011年的张涵予版在刚播出时也受到争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逐渐被观众接受并认可。


再创要与时代气息贴合

赋予经典名著以现代视角,以“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推进故事。可以看出,《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想化繁就简,抽出爱情这条主线,成为一部面向现代年轻人的青春版《红楼梦》。但问题在于呈现出来的作品什么都想抓住,于是在2个小时时长的电影里,观众走马观花地打卡了太虚幻境、宁府家宴、元春省亲、宝黛读书、宝钗扑蝶、黛玉葬花、黛玉焚稿、钗玉成婚等名场面,面面俱到,却有PPT之感。

影片的主题更是被定为“阴谋与爱情”,试图采取双线叙事,从经济利益角度切入贾府的衰落。影片以贾宝玉大雪天里出家倒叙为始,主要故事情节以林黛玉回府奔丧开篇,以贾府银两短缺引出内部派系争斗、贾琏和王熙凤密谋侵吞林如海家产盖建大观园,后又设调包计致使宝玉迎娶宝钗,黛玉泪尽而亡,从而完成了《红楼梦》的悲剧结局。这种改动不仅无法与当代观众共情,还完全背离了《红楼梦》的内核。

今年很火的《玫瑰的故事》和《我的阿勒泰》同样改编自文学原著,都成功出圈。

亦舒作品大多短小,没有戏剧张力,同样很难影视化,但改编成功的作品都做到了扬长避短。剧方牢牢抓住“亦舒女郎”这个流量密码,在剧本创作上和当代女性心理共振。从《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到《玫瑰的故事》,其实都对原作进行了“爆改”,但不仅没有脱离原著的精髓还适应了当下人们的情感需求。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改编自李娟的同名散文集,其热播让观众看到了国产剧的更多可能性。

《我的阿勒泰》则用舒缓的节奏切中了当代人向往诗和远方的心理。通过质朴疗愈的影像、轻喜剧的叙事风格,呈现了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掀起了“跟着影视去旅游”的潮流。有网友感慨:它的诗意与轻盈,让快节奏的我们看到了另一种人生。

《红楼梦》影视作品在当前容易失败的根本原因,则更在于原著与当代生活的巨大脱节。即将拍摄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导演郑晓龙,曾在2012年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最大的问题是《红楼梦》那会儿的人物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广大读者或者观众不认可了,时代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因此,《红楼梦》的影视作品如今想要成功,编剧必须对其情节取舍、架构调整、人物形象做出符合时代气息的设置,真正激发当代人与故事和人物共情。

1987版《红楼梦》是当时的时代产物,《红楼梦》这样的经典题材,应被不断推陈出新改编,在每个时代呈现出不同的气息和生命力,吸引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观赏。我们仍然期待下一部《红楼梦》影视剧的出现。


视觉 I 曾丽

编辑 I 邓苗苗‍‍‍‍

审核 I 王巧捧



© 



官察室
《廉政瞭望》打造的时政新媒体品牌。在这里,读懂政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