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烂漫时》:张桂梅故事的高级诠释

文摘   2024-10-19 16:04   四川  

23集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口碑持续上升。央视开播之初,该剧并未过多宣传,直到“自来水”们口口相传。从豆瓣开分9.0到现在超10万人打分,上涨至9.4分,《山花烂漫时》成为今年评分最高的电视剧,其质量、口碑,可见一斑。

《山花烂漫时》剧照。
这部以云南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为原型的电视剧,和许多人的预想截然相反。宏大选题、正面人物、感人故事,每一个元素都会让人设想这会是一部表现苦痛的主旋律影视剧,然而大家“以为的都没有”,它对张桂梅的角色塑造超越了“符号化”,祛除了人物身上耀眼的光环,将主角还原为普通人,使人物性格本身的丰富性体现得淋漓尽致,赋予了人物足够的真实感。

可以说,《山花烂漫时》诠释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张桂梅故事的高级诠释。

 

非匠气解构人物

去年底上映的电影《我本是高山》同样是以张桂梅的故事为原型,不过,影片从点映阶段就饱受争议。批评者认为电影中的不少剧情违背了事实,比如“女生因为逛街早恋去网吧不读书”“张校长强迫女生剪短发”“张校长形似神不似,像个鸡娃虎妈”;其次则是“原型酗酒的父亲在电影中改成了母亲”“将张校长坚持办学的初心由信仰改成了思念亡夫”。

固然,文艺创作在刻画人物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物行为的动机。那么张桂梅出于何等动机要创办女高,又是什么精神支持她在艰难险阻之中走下去?从各种对张桂梅的公开报道中,我们知道是她的信仰,但是信仰如何落到实处?很显然,电影《我本是高山》把张桂梅办女高的动机,变成了实现丈夫的理想,以此增强戏剧冲突,利用很典型的三段式叙事结构,想表达的是人要用当下的付出去治愈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从而与曾经缺失的自己和解。

但是,电影主创并未意识到这种设定不适合张桂梅。从张桂梅的纪录片中可以看出,她和丈夫之间存在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共产主义,他们在一起之前,两个人就已经是共产主义理想者了。用好莱坞式的“家庭回归”小视角解构一个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理想者,是对张桂梅的矮化、世俗化。

所以,张桂梅想要创办女高,是她常年在基层教学中看到山里女娃们的问题,自己总结出的办法。《山花烂漫时》尊重了张桂梅的信仰。无论是张桂梅在党代会上讲述大山里女性由愚昧无知而造成的人生悲剧,还是张桂梅回忆自己病重时得到组织的关爱、群众的救济,这些剧情都成为张桂梅办女高的动力。她感念人民的恩,看到人民的苦,是“大爱”,却一点也不假大空。

《山花烂漫时》还充满了轻喜剧色彩,中和了宏大题材的严肃感。女高开学第一天的升旗仪式上音响坏了,女孩们之前没有好好读过书,拿到女高誓词还念错了字,大家很轻松地笑了起来。紧接着张桂梅领着大家念誓词,念到一半,音响忽然好了,国歌播放出来,大家立即停念誓词,举行升旗仪式。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想要完整呈现这份观众耳熟能详的誓词,需要铺垫才能起到震撼和抒情的效果,开学第一天只念了一半就被打断,是被国歌合情合理地打断,从轻松愉快的氛围切换到肃穆庄严,丝滑、毫不生硬,剧中的很多场景皆有这样的巧思。

 

生动刻画大山里的基层群像

《山花烂漫时》开篇就是张桂梅到山里去找辍学的小女孩谷雨。谷雨才14岁就被酗酒的父亲逼迫嫁人,放弃上学的机会,而这是大山里女性的常态。在重男轻女的观念下,女性只有结婚生子这一条路可以选,所以谷雨会把自己的人生像卖猪一样,用3万块钱卖给男人,因为她没有选择。观念落后让她们贫困,贫困让她们缺乏教育,缺乏教育又让她们持续陷入落后的观念中,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同样在第一集,张桂梅在去谷雨家的途中,还遇见了准备生四胎的女学生,与之后从女高毕业的女孩们的人生形成对比。

在大山里,有很多跟谷雨一样成绩优秀却不能上学的女学生,比如蔡桂芝和宁华。蔡桂芝的心结是母亲长期遭受家暴,她要留在家里保护母亲。宁华父母早逝,和爷爷相依为命,祖孙二人对教育都毫无兴趣,因为女高发生活费,宁华将上学视为一门挣钱营生。

在大山里,也有很多读书不行的女学生,比如柳细莺。她早早辍学,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那个穿红大衣的疯女孩,就是大山里的婚姻悲剧的缩影。

最为可贵的是,《山花烂漫时》在塑造这些女孩形象时,并未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她们的不堪,而是让这些在泥泞里生长出的女孩们昂扬向上,逐渐开出花来。毕竟,苦难本身不值得歌颂,感人的不是苦难,而是从绝境中生长的力量。

编剧袁子弹说:“我们在展现大山里的女性困境时,会希望更全面地展现出整个生态,这不是遇上了一个糟糕的父亲才会导致的特例,而是整个生态如此,比如连生4个女儿的学生这种事,都是我们采风中亲眼看见、亲耳听到的。我看到了这些才更加理解张桂梅校长的初心。我认为女权的基石是争取教育权和工作权,因为这两个权利是真正给予了女性选择的自由的。”

除了女孩们,《山花烂漫时》里的男性角色也同样出彩。

教育局局长周善群、副县长马永强几乎承担了全剧一大半的笑点。这俩人,一个顶着鸡窝头半夜被张桂梅薅起来,一个兜里买菜钱都被张桂梅“搜刮”干净。他们刚开始可以说是略保守、讲套路的基层“糊弄学”大师,虽然内心其实非常认同张桂梅的理想和目标,但囿于各种考量,有些瞻前顾后。然而,在张桂梅一次次要人要钱的轰炸之下,被张桂梅的坚持感染,成为和她一起冲锋陷阵的可靠战友与坚实后盾。

张桂梅叫醒的不仅是大山里的女孩们,还有偏远小地方无心翻山越岭、只求平安“落地”的他们。

回看女高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我有着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哪怕基础落后,哪怕别人不相信不看好,也不能失去走出大山的动力;我生来就是高山,我人格独立、自由而平等,不比任何人低劣;我生来就是高山,我更应该像青山一样,坚定、努力、向着目标勇毅前行。《山花烂漫时》诠释得很好。



视觉 I 曾丽

编辑 I 李浩瑄‍‍‍‍

审核 I 王巧捧



© 



官察室
《廉政瞭望》打造的时政新媒体品牌。在这里,读懂政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