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亲 ​▌朱志强

文化   文化   2024-10-22 06:19   湖南  

父    亲




图 /文:朱志强


父亲今年七十有二了,一米六多的身高,满脸的皱纹和驼背,从十七岁下井到今年,工作与农活一直没有停过。父亲一生命运坎坷,是一个勤劳,忠厚,坚强,固执,孝顺,外人眼里同时还有点认死理的男人。就是一个这样普通的男人用自己并不宽厚的肩膀,扛着这个家庭往上一步一步走着。

我小时候的印象里,父亲在煤矿上班,要肩负起一家四口的开支,农忙时节还要赶农活,那个时候有做不完的事情。父亲去煤矿骑着当时流行的“二八大杠”同时还提着一个公文包,我记事以来,父亲就爱喝酒,因酒量差的缘故,还出过不少笑话。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喝多了睡在离家不远的沟渠里,还是被邻居发现搀扶着回家的;还有一次因为喝多了,深夜跑过去敲奶奶的大门,并且直呼其名,说“老子”回来了,“九阿婆”还不开门,这个事情在当时还传成了一个笑话;小时候父亲脾气很暴躁,稍微有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恶语相向,严重的时候更会有“竹笋炖肉”,有次甚至手里有一张小矮凳,就直接飞过来了,也因此留下阴影,每次看到父亲,背部就会有一股股凉意。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父亲利用闲暇时间,先是自己担出了建房的地基,又在那个时候用纯手工生产预制板、瓦片和红砖,预制板和红砖的场景记忆犹新。那时候为了生产红砖,把自家房屋前的整个菜园给霍霍掉了,自己开窑烧砖,在92年的时候和母亲一起建好了当时并不多见的楼房。家庭靠的就是微博的工资,支撑着生活开支和我们两兄弟的费用,还建了新房子。现在回头去看,那个时候的父亲在四十岁的年纪确实算是有能力,也算小有所成了。当时年龄小的原因,并没有觉得父亲有多厉害,那时候所有的一切依靠的就是自己勤劳脚踏实地一步步走下去的,也正是因为年轻太过劳累,父亲身体也落下了病根,包括现在身上都还有风湿伴随着。那个时候的农村经济不发达,邻里之间偶尔会有纠纷,最厉害的是一次我们家鸡吃了对方稻谷之间的小事情,而引起的矛盾闹的不愉快。父亲居然想要毒死对方的鸡,此事闹得很不愉快,并扬言命都可以不要。我们那个时候小,也做不了主,任由事态发展,这就是一个固执的人做出来的事情,现在看起来这些都是小事请了,当下也不会,更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后和父亲的接触时间就变得少了些。父亲不准我和弟弟睡懒觉,期间也偶尔会有一些打骂,周末早起后干各种农活,生怕农活会亏待我们。那个时候双抢的各种农活和家务活,基本上没有落下过。插秧,打药,收稻谷,晒稻谷,看牛,喂猪等等,农村各种农活基本上干了个遍。也正是那个时候默默的劳作和这种粗暴的教育,也间接的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独立的性格,在我的人生成长中或多或少的起到了作用;高中后离家稍微远了点,和父亲的接触基本上就只有月假的时间了。


高中时父亲从事煤矿安全员的工作,在煤矿井底上班期间因井底通风不畅,用自己的右手去风机口探有没有风的吹动(大概情况就这样)结果自己的右手大拇指被风机给打掉了,这是父亲的第一次轻伤,从此就成了九指父亲。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去上班了,受伤后的父亲身体比原来差了,对我们也不强制要求做各种农活了,慢慢地懂得变通,处理事情该花钱的花钱了。期间偶尔也会问起学习的情况,并关心起我们的身体情况,高中的时候对父亲的记忆还是停留在初中之前,很多还是听母亲或者亲人讲起。

2000年考了一个公办大专去外地求学离父亲更远了,记得上学的第一天是母亲送我去的,记忆中父亲是从来没有到过我所有读书的学校(包括我到社会上后奋斗过的地方),每次都是母亲出现的。其实父亲在成长中还是会有些缺失,至少在教育方面就是不合格的,可能也是当时要忙于生计。现在想起来自己也能够深深地体会到当时那种情景,随着弟弟的长大和事情的增多,可能父亲根本无瑕光顾,正常罢了。这个时间段对父亲的记忆,基本上也就是在哪里上班,并无太多交流,只是会更多的关心身体并叮嘱好好读书。期间父亲在煤矿还受过一次轻微伤,由于人的忠厚本分,浪费了本不多的在煤矿晋升的机会而导致打零工。在打零工期间用斧头砍到了自己的小腿,这是父亲的第二次受伤,这次受伤,身体没有造成大的伤害并很快得到了恢复,父亲也在时光的流逝中慢慢老去。

毕业后我去了深圳,刚去的大半年,没有我的消息,父亲急得到处托人打探我,直到有我信后,才如重负。04年父母又拿出自己的积蓄,在两层老房子旁边搭建了5间平层房子,他们尽量把家庭建设得更美好。这段时间我跟父亲也会偶尔通话,父亲更多的是问收入怎么样?什么时候要成起这个家等等,然后就是电话那头的静默,每次通话基本上不会超过两分钟,我千篇一律地回答说:收入还好,知道了,然后电话就挂了。每年回湖南过年也会偶尔跟父亲聊起家常,就是谁家的崽搞得怎么样啦,谁家又买房子了等等,随着自己视野拓宽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年轻气盛的我是听不进去父亲话的,从心底里也不是那么认可。

日子就这么过着,直到2010年的10月份打破了这份平静,我接到了四叔电话,告知我父亲受伤很严重,因受伤太严重超出人民医院手术范畴需送往上级医院。电话里得知父亲在煤矿做事期间,因上千斤的煤桶侧翻而轧在整条手臂上,导致整条手臂只剩下一点点皮连接,上臂两根骨头粉碎性骨折十公分,手臂血流不止。四叔全程陪伴着父亲,事后告诉我当时情况不忍直视。我听到这个噩耗后就哭了,哭得很伤心,并很快联系各种人脉并在同学地帮助下,立马转往武警医院。

医院期间大手术都做了三次,利用人造骨头和进口钢板把手臂连接起来,又从自己的臀部移植一块皮肤植到手上。在医院期间住院有几个月之久,费用花费将近20万,为了配合医生治疗,父亲把几十年的烟一周就戒掉了,从入院到出院到漫长的恢复过程,花费了两年时间。第三次的伤病最终被评为七级伤残,心理压力和身体的摧残下,父亲的身体垮了,衰弱了,再也没有之前那孔武有力。事后经常的腰痛,咳嗽,风湿,再加上手的不方便,父亲在加速地衰老。


父亲受伤这件事情对我影响很大,以至于我后来害怕接到家里亲人电话;返回湖南跟父亲相处的时间,总觉得要对父母报答一些什么,自己亏欠父母很多,可是又无从下手。偶然听到队上组织去三峡旅游,我毫不犹豫地给父亲报了名,和村上的老人一起去了一趟三峡,这应该是他第一次出省。回来后给我们描述了三峡的伟大,国家的伟大,人也变得稍微开朗起来。我开始重新审视父亲,心中分量在增加,会经常和父亲聊聊身体状况并告知少操劳劳务,要注意些什么,回家也会主动承担一些农活,虽然这次伤病严重,但是并没有击垮坚强的父亲,用枯萎的手和瘦弱的身材,依然在干着农活和打着零工,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帮弟弟打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次看到日渐瘦小的身材在忙碌都是心痛不已。

15年8月由于自身原因,我告别了十二年的广东回到湖南,回来后和父亲相处时间变多了,小孩回家的次数也变多了,父亲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也会经常和小孩们聊聊天。沧桑的面容下父亲内心还是有些许的不愉快,16年奶奶的身体病重,需在叔伯几兄弟间轮流照顾,每次到家父亲虽然对老母亲的一些做法喋喋不休,但行动上还是会无微不至的关怀,用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顾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耄耋老人。记得有一次奶奶因肠胃不适导致排泄不通畅,在没有办法可想的前提下,父亲是用自己的双手帮奶奶解决的,这样的举动让我震撼,让我感动,我在想如果换做是我,能够做到吗?答案并不是那样的肯定,细节处彰显父亲的伟大。

19年90岁高龄的奶奶还是走了,父亲也被迫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由于自身家庭的缘故,父亲一直郁郁寡欢,究其原因是弟弟没有结婚和农村人有着传宗接代的思想导致的,八零后的我可能也多少遗传了上代人传统孝顺的思想,或许也是考虑到没有什么报答父亲的恩情,19年老三的降临完成了父亲的心愿。我记得父亲的心情是美好的,脸上挂着笑容,都说是父亲的孝道得到了上天奶奶的保佑,老三是奶奶送过来的,我听了笑而不语,中间的曲折只有自己最清楚。

疫情的到来打破了正常的生活秩序,22年父亲的七十岁大寿平淡得不能再平淡,就在当地农庄吃了一餐中午饭,作为子女心中还是有些愧疚。古稀之年正是享受人间天伦之乐之时,而现实却并不那么美好,一直想去弥补些什么。去年暑假终于有机会带父亲去北京,当时提出来以后,父母都是反对的,说养育三个小孩压力大不要浪费钱,我心里很清楚七十多的父亲现在还能够走,我不想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景,得抓紧时间。于是不顾他们的反对意见,虽自己最近这几年口袋并不宽裕,但也积极报了一个团,带着父亲和三个小孩去到了北京。


去北京那天父亲早早就到了,可以看出来父亲是开心的,这次也终于圆了老人坐飞机和火车的梦想。记得坐飞机那天父亲的表现像个小孩一样,我知道父亲真的老了。在北京期间的表现一点都看不出有七十一岁的年纪,到处看看,到处瞅瞅,去了颐和园看了古装剧里才有的场景,去到新闻里才有的长城,特别在观赏明皇朝十六代帝皇时很仔细,毕竟都是朱家人,有种朝拜祖宗的感觉。爬长城一点也不输年轻人,一口气爬到了长城顶部,之后去了北京天安门,瞻仰了毛主席遗容,还带父亲坐了地铁并参观了军事博物馆和天坛等等。唯一遗憾的是没有看到隆重的升旗仪式,给父亲照了天安门纪念照,北京期间父亲怕乱花钱,舍不得购买纪念品。旅游虽辛苦,可父亲一直不忘关心自己的孙女们,紧紧地跟在小孩后面,生怕有啥闪失。回到湖南后,开心的父亲像小孩一样介绍着北京的情况,我听到这些内心是充实和遗憾的,充实的是在父亲的有生之年终于带他出去走了,遗憾的是普通的旅游却要等到年逾古稀才能够去实现,实在惭愧不已。

父亲是极其普通的一个人,从小学未毕业到十七岁下矿井持家,到如今的七十二岁都还没有停下脚步,一直在默默做着;伤病伴随着一生,现在手臂还有两块钢板一直要带在身上,父亲坚强,不服输没有倒下;年少觉得父亲容易,在我自己成家并养育三个小孩后,才体会父亲的不容易和各种心酸,那个年代独立成家并养大两个小孩,在现在看来都可以称得上中产阶级了,而且还没有什么外债的前提下,实属不易,很多事情我还做不到,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父亲的操劳无形中在我心中灌注着精神源泉,我如今的坚强独立自律,寒冬腊月5点起床锻炼和现在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很大一部分都受到父亲的影响。

余生祝愿父亲身体健康,病痛离身,永享天伦。

感恩父亲平凡中的伟大,平凡亮光会一直伴随着我们脚踏实地的前行!


作者简介

朱志强,八零后,03年毕业于湖南城市学院体育系,喜欢旅游,交友,锻炼,创过业教过书,最近几年为自由职业者人生格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美丽新宁乡
坚定文艺自信,大胆创新创建,营造精神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