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康文中|怀念家乡那条小河

文摘   2024-11-05 06:21   北京  
怀念家乡那条小河
         

 

作者  康文中

         

 

从我家出门向西百余步,有一条南北走向的乡土路,路的东侧依傍着生产队的麦场和菜园,路的西侧是麦田,沿着路向南走到尽头是一大片杨树林,穿越杨树林再向南走几百米便是村南的小河了。除了每年汛期发大水外,河水平时不大,但这条河却是我儿时的乐园。

娘说,我小时候就像是住在河里的泥鳅,夏天找不到我的时候,准是在村南的小河里。我和小伙伴儿们在小河滩一带割草、放牛,捉蚂蚱,逮蛐蛐,采采摘包粽子的苇叶,上杨树上掏鸟蛋,下河摸鱼,在芦苇荡里捉迷藏,南河一带有着无限的乐趣。我就是在这条小河里学会了仰泳,可以躺在水面上顺着河水漂流很远。

从古及今,河边大概是容易产生爱情的地方,《诗经》里的“关关雎鸠”的故事就发生在河边。也是在这条小河边,喜子遇到了他的初恋,姑娘的母亲不同意,姑娘的父亲说如果闺女和喜子再来往,就打断她的腿,后来喜子带着姑娘去了山西,少年的记忆里,我第一次明白了私奔的涵义。喜子走了,我们在河滩上捡石片向河里打水漂,来纪念喜子,因为他打得最远,打得水花最多,没人能及。 

秋天的时候,杨树林里落了一层厚厚的树叶,我们便带着筢子,背着篓子去搂杨树叶子,带回家当做饭的燃料。有一年冬天下大雪,河上结了冰,但依旧能够听到冰层下面河水流动的声音,我们都忘记了寒冷,在冰面上小心翼翼地走,如果踩出咯吱响动的裂缝,感觉似乎要掉河里去了,便激动地大喊大叫。大雪把好多树枝都压断了,我和姐姐捡了好多柴火回去。正月里村里请来戏班子唱戏,有时是河北梆子,有时是评剧和豫剧,戏子们一大早便起来,到村南小河边薄薄的晨雾里练嗓子。

乡亲们离不开这条河,不光孩子们需要它,放牧的农人也离不开它,他们需要让牲口在这里喝水,女人们需要到河里洗衣服,庄稼汉们需要到河里拉水安苗浇地。母亲到南河里洗衣服的时候我也总是跟在后面,那时我大概有七八岁的光景,夏天洗衣服是件快乐的事,不仅可以享受河水的清凉,还能下河摸鱼捞虾。母亲洗衣服,我便跳进河里和小朋友们嬉戏,挖沙子,捡卵石,干我们喜欢的事情,那时我总是盼着衣服永远洗不完。

冬天到河里洗衣服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冰冷的河水从冰层下钻出来,刺骨的凉,那时没有洗衣机,更没有可以戴在手上的橡胶手套,洗衣服的困难可想而知。母亲自有她的办法,每次去洗衣服的时候,母亲总是带个烧水的铁壶,一边走一边在树林里捡拾干树枝,开始我很不理解,问母亲为什么要捡拾干树枝,母亲总是笑而不答。等到了河边,母亲找来几块石头架起来一个小石灶,然后开始用干树枝点火,再把铁壶里灌满河水放在火上烧,不一会,铁壶就滋滋开始冒热气,母亲就把铁壶里的水倒在洗脸盆里,放上洗衣粉开始洗衣粉,这样既不冻手,又洗得很快。洗完的衣服需要投放到河里涮洗干净,母亲已经从家里选好了一根带玩钩的树枝,用钩子勾住衣服在河水里涮几下就涮洗干净了。我的任务是拾柴烧水和晾晒母亲涮洗过的衣服,娘俩配合得非常默契,我当时并没有觉得这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现在想来非常敬佩母亲的劳动智慧。

我小学快要结束的时候,母亲在河边买了两棵杨树,父亲请朋友来帮着伐木,伐木的时候,我会不经意间想起《诗经》里“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的句子,木头晾干了,我们家用木头盖了几间东厢房,假期里我便在东厢房里用功学习。后来我离开家乡到外面去读书,每次回来总是会到南河滩一带去转转,这样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读大学时,暑假期间回家小住,我也常常到河里洗澡,欣赏傍晚时候的长河落日,品味乡村的袅袅炊烟,太阳落山了,乡亲们赶着牲口沿着河边的小路慢悠悠地走回家去,马嘶牛鸣犬吠以及鸡鸭鹅叫声,加上大人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这种乡村生活中特有的“交响曲”许久才能安静下来。

如果说市井文化是以水井为中心和起点的话,那么乡村文明一定是沿着河流延展开来的,从乡村走出来的人,谁的心中没有一条属于自己村落的河流呢?逐水而居是自古至今人类争取生存与发展一直遵循的基本规则。再往前追溯,人类的四大文明古国,无论是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都离不开河流,只不过这些河流变成了恒河、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世界上的各个国家的大城市不也都是建立在大江大河之上吗?

家乡村南的那条小河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滋养生命的水源,也成为了滋养我精神成长的家园,虽然离开家乡已经许多年了,但我经常在梦里梦见它。


         

 

作者简介:康文中,河北平山人,先后获河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河北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学位,中央党校法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河北地质大学、河北司法警官学院,曾担任河北师大法政学院04级思政专业本科生党支部书记三年,中央党校09级博士生第五党支部支部书记两年,现任河北省委省政府新型智库【长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理事,现在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集团校优秀共产党员,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骨干,教师发展中心澄心书院负责人,中学政治高级教师,海淀区骨干教师,海淀区四有教师,海淀区育人先进个人,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和军方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编著作六部。先后参与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河北省政府智库、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教育部、中国教科院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五余部,主持教育部,北京市重点课题,海淀区级课题多部。现任《西柏坡文学》编委,曾在《丰融春秋》《西柏坡文学》《今日头条》发表散文、随笔多篇。


往期回顾
【随笔】康文中|秋日望乡心
【随笔】康文中|学问之道
【康博观世界】康文中|法拉利、女人和狗
【随笔】康文中|换井观天
【随笔】康文中|路径依赖的另一种阐释
【随笔】康文中|一夜长大——谨以此文献给当年和我一样奋斗中的青年
【随笔】康文中|忆我的舅舅
【散文】康文中|春半还家的幸福
【散文】康文中|归乡记
【理论研究】康文中|象限分析方法的法律应用及启示
【微小说】康文中|我的善良很珍贵
【散文】康文中|北京的冬天
【随笔】康文中|自得园梦忆
【散文】康文中|冬 藏
【散文】康文中|冬日说饼
【随笔】康文中|暑假的角落
【随笔】康文中|乡村的城市化印记
【感悟】康文中|光明的阴影与学问的无知
【感悟】康文中|乡愁的心理学根源
【感悟】康文中|时空交错的机缘
【春秋论坛】康文中|灵魂与肉身的博弈
【随笔】康文中|英文谚语里的故事
【散文】康文中|书信往来的年代
【散文】康文中|占座的时光
【散文】康文中|北京的春天
【随笔】康文中|收听广播的年代
【随笔】康文中:工作是一场修行
【名家论道】康文中|削尽冗繁留清瘦
【散文】康文中|会当凌绝顶
【散文】康文中|走不出的雨季


丰融春秋
原创首发:散文、诗歌、小说、随笔、游记及图片等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