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一个平凡的早晨,大六班因为有了园长妈妈的巡班指导而变得精彩非凡。园长妈妈问道小朋友:“你们是怎么来幼儿园的呢?”孩子们都思考了起来……园长妈妈讲了讲自己来幼儿园的方式与过程,一下子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小朋友们打开了话匣子与园长妈妈聊了起来,你一句我一句的抢答着……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孩子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就这样,园长妈妈发现了有意义的教育契机,带领孩子们开始探索“一条从家到幼儿园的路”主题课程!
PART 1:从你家到幼儿园的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大班的孩子们已经知道从‘家’到‘幼儿园’的路,孩子们手舞足蹈的比划着,我从哪里出发、要经过那条路、大概多久到幼儿园……孩子们急切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经历见闻。
见状,园长妈妈请小朋友们用画笔记录下了自己从家到幼儿园的路,让我们一起倾听小朋友们是怎样说的呢?
用数字描述
刘浩泽:我家在华府天下小区,从我家出门下楼后,爸爸骑摩托车10分钟就送我到幼儿园了。
畅颜卓:我家在绿源小区,从我家到幼儿园每天要走2000步。
用感受形容
车佳雯:我家在幸福路小区,离幼儿园很近,每天早上爷爷走路送我上学,出了家门只需要一直往上走,拐个弯就到幼儿园了。
李承泽:我家在绿源小区,离学校很近很近,出门直走转个弯就到了。
用感官体会
张锦沐:从我家到幼儿园要穿过小巷子再到步行街,步行街里面坑坑洼洼的,我看到好多工人在修路,好像没法通过,得绕路。
王语澄:平时从我家到幼儿园,晴天都是妈妈骑电动车带我去,但是每到下雨天的时候,都是爸爸开车送我和妈妈去幼儿园。
用情感标记
汤梓婧:我们家和南南老师家都在添景苑小区,经常能见到,我们去幼儿园都要经过一座名叫西沟的桥,在这座桥上还能看到另一座网红桥,路上还能碰见许多上学的小朋友,起得早我还能吃到路边摊卖的的早餐,每天上学我都很开心。
杨梓晴:我和爸爸每天一起走路上学,路上我看见了汽车,蜜蜂和花儿,还有小鸟和气球,也有和我一起走路上学的小朋友,我们会结伴同行来幼儿园。
杨添亦:每天早上爷爷奶奶都会开车送我来幼儿园,从我家出门,沿着一条大路直往上走,路途中有红绿灯,有蓝天白云和小鸟,爷爷奶奶还会和我一路哼唱着歌曲,我很高兴。
遇突发状况
张紫萱:妈妈骑电动车送我去幼儿园,路上碰到了交警叔叔,他问我们超速了没?妈妈说:“没有超速,绿灯亮的时候我们才通过的”。
李丞宇:早上爸爸骑摩托车送我去幼儿园,等红绿灯的时候,他一看要迟到了,就赶快拿出手机给领导打电话先请假说晚来一会。
教师思考与支持:
兴趣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开启他们的智慧,让他们愿意主动的参与、表述。孩子们的讲述让一条条路变得鲜活生动起来。那除了这些我们在路上还会见到什么事物呢?孩子们显然兴致高涨,于是,又开始了新的思考......
PART 2:来园路上的见闻
孩子们根据家的位置,自主选择了与自己家附近的同伴坐在一起,讨论了“从家到幼儿园路上的所见所闻”,并将讨论的内容以绘画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刘兰轲:我家门口有一个单位,是国家电网,快看,就是这儿。
张锦沐:从我家到幼儿园的路上要经过一个垃圾站,因为它很臭,我总能记住它。
杨钰华:我每天来幼儿园都要经过交警站台,警察叔叔指挥交通的样子真帅。
汤梓婧:我来幼儿园要经过一座名叫西沟的桥,每次经过都发现它距离长还特别冷。
我们用线的方式,记录孩子们理解的路的长短
用方位图,表明所在小区与幼儿园的空间关系
用绘制的方式,记录下这条路上发生的故事
并共同合作完成了一张路线汇集地图
教师思考与支持:
亲身体验是孩子们获取经验的最有效方式,是个体认知内化的催化剂。我们抛砖引玉,引导孩子自己关注上学途中的建筑或路线,幼儿共同绘制的地图背后不仅展示出了家园之间的空间方位,还表明了路线,将已有经验和新经验进行迁移、衔接、贯通,帮助幼儿完成认知的升华、经验的提升。
PART 3:来园的方式和上学的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刘浩泽:王璥宇,我刚刚看见你啦!
王璥宇:我也看见你啦!
杨添亦:你们是一起来的吗?
王语澄:我在来幼儿园的路上碰到了徐梓恒。
老师发现孩子们对“自己怎么来的幼儿园”、“走了哪条路”、“和谁一起来的”这些话题很感兴趣。晨间谈话时我们就围绕这些话题和孩子们聊一聊,大家发现大部分小朋友是乘坐小汽车和步行来园的,乘坐电动车和摩托车来园的人数较少。来园的方式和上学的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通过对“我居住的小区”进行讨论,小朋友们发现自己家与幼儿园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而距离不同,大家选择的出行工具不同,来园方式也不同。
于是,我们对幼儿的来园方式以绘画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并将其做了简单的统计。
教师思考与支持:
倾听了孩子们关于“从我家到幼儿园怎么走”这个问题的讨论,我发现他们对和同伴走了相同的路的“默契感”很欣喜,进而对从家到幼儿园的路线有了很大的兴趣,抓住这一契机,我们的探索开始了......
PART 4:来园的路上都会经过哪条路呢?
初步了解了孩子们对路概念的理解,我们开始着手调查:孩子们从家到幼儿园都会经过哪些路?中心大街、和平路、步行街、育贤街……
杨梓晴:我来幼儿园的路上会经过北环路、和平路,中心大街,育贤路。
刘浩泽:从我家到幼儿园会经过民生街。
王炫雅王炫博:我们每天早上来幼儿园都会路过和平路和育贤街。
生活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既熟悉自己所在的生活环境,又对环境中的事物充满好奇与疑问。从孩子们对“从家到幼儿园的路”调查中,我发现他们比较了解靠近幼儿园的路,对幼儿园附近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享受着发现的乐趣。
教学反思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前教育就应在人的成长初期,顺应孩子爱探索、爱研究的天性,从小多支持、鼓励、引导他们去研究、去发现,创设一个自由、探索、思考、想象的环境氛围,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成为主动学习者。
此次课程由“从家到幼儿园的路”路途中的趣事开始,到了解家与幼儿园的空间方位、幼儿来园的方式,以及探索来园经过的“路”,我发现只有追随幼儿兴趣所生成的驱动问题才是最贴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及路径。过程中我一路跟随幼儿的兴趣点满足幼儿的好奇心,适时引导幼儿探索关于从家到幼儿园路上的见闻,中途过渡到地图的绘制,来园方式的统计等,孩子们思维的跳跃给我也带来了很多惊喜。孩子们在绘制的过程中,不怕困难,勇于尝试。作为教师,我们努力去把握指导中进与退的度,耐心地等待孩子经验的内化与增长,确信孩子实现想法的过程才是深度学习的过程。
就这样,一条条“普通”的路走进了我们的课程,它不仅连接了家和幼儿园,也连接了爸爸妈妈和孩子的心,更连接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
我们希望这条平凡的路可以成为孩子们探索外部世界的重要一步……
图文:教研室
初审:王睿茜
终审:王江丽
幼儿园官方公众号
幼儿园官方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