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破小是城市发展中绕不开的话题。
上海,作为我国最早开埠的国际化都市,
在城市化进程中,留存了大量建成年代久远的老旧小区。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数据,
上海房屋“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国水平。
全国45791305户居民家庭住房状况中,
有1600多万户房屋修建于2000年前,占比35%。
而上海,这个数字高达50.38%,全国第一。第二是辽宁,传统重工业基地。
上海901732户居民按住房建成时间分的家庭户住房状况中,建成时间在2000-2009年的住房占比最高,达28.85%,
其次是1990-1999年和1980-1989年,分别达28.02%和16.52%。
由于建造时间比较早,这些小区不仅年龄老,而且面积小,人均居住面积更是远低于平均水平。
以虹口为例,辖区住宅小区共709个,小区面积在3-5万平方米的小区有112个,占到了总量的16%。小区面积低于3万平方米的就有443个,占到了总量的62.3%%,小区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的占比超过30%。
仅在普陀石泉路街道,小区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的小小区就多达25个。
此类小区普遍有区域面积小、物业管理不善、空间规划不合理、缺乏停车位等老大难问题。
为了解决老破小居住环境差的问题,2020年开始,我国全面吹响了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号角。
而在老小区改造中,除了拆迁重建,小区合并也成为一种创新趋势。
这些老旧小区在合并的过程中往往有两种形式,
一是、多个小区直接合并
二是、小区物业联合招标
2025年上海拆迁规划信息加群获取↓↓↓
01
上海首个小区合并案例诞生于虹口
早在2017年,虹口欧阳路街道街道虹仪小区、虹铁小区、祥德第三小区3个“小小区”合并为新虹仪小区,成为上海“小小区”合并首例。
虹仪、虹铁、祥德第三小区三个售后房小区都只有几栋居民楼,共用的弄口未设门岗,流动摊贩聚集,卫生脏乱差、停车难,还曾发生多起非机动车失窃案件,缺乏安全保障。
化零为整,合并统一成一个小区统一管理是最优解。
合并后的新虹仪小区面积为4.43万平方米,选聘一家物业提供服务,小区管理显著改善。
上海首个小区合并案例诞生在这里,并非偶然,而是有一定历史背景。
虹口区欧阳路街道居民区一共15万平方米,2300多户,但你能想象的房屋类型这里全有。
7个售后房小区、4个商品房小区、1个老旧混合型房屋小区,二级旧里、新式里弄、花园洋房、职工住宅、高层公寓样样俱全,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下的“小小区”就有6个。
通过合并,欧阳路街道原有106个小区减少为89个,200户以下“小小区”仍有44个,其中100户以下的有20个。
由于历史原因,在上海中心城区,类似的“小小区”并不鲜见。
02
合并之路困难重重
杨浦区江浦路街道辽源西路190弄、打虎山路1弄、铁路工房,原本是江浦路街道五环居民区的三个独立小区,一墙之隔,互不往来。
但三个小区共用一个弄口大门,没有统一的管理方案。同时三个老小区自身都各有问题。
辽源西路190弄没有物业;铁路工房物业费入不敷出,公共配套不足;打虎山路1弄仅有两幢住宅楼住着90户人家,一条主干道晚上停放了车子以后,人要侧着身才能进去,平时连晒太阳的空间都没有...
三个小区各自空间很小,犄角旮旯很多,空间有效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交通流线受阻。三个小区总共有416户居民,停车泊位仅有32个,停车缺口大。
小区之间有高达5米的‘打靶墙’,把公共空间彻底割断了。如果三个小区能合而为一,那么将对小区整体的环境以及管理带来极大改善。
2017年3开始,街道提出“破墙合并”的方案,但刚开始的协调工作举步维艰。
围墙打开,拉低小区环境和“身价”,有人心里不快;违建拆除,让出通道,有人坚决反对;担心公区噪音,有人无法接受。
通过不断的宣讲改造带来的“好处”,才逐步消除了居民对于改造的顾虑。
从方案设计获得三分之二居民通过,前后经过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2018年10月,三个小区终于“破墙合体”成为新的“辽源花苑”。空间整合后,修整小区内道路、设置门岗道闸,拆除了1440平违建,扩充了公共空间;增建了30余个公共停车位。整体居住体验迎来极大改善。
03
老旧小区合并案例越来越多
经过几年实践,在上海,用小区合并改造的方式来破解老旧小区“中年危机”的案例已有不少。
-太浜巷小区-
拥有254户居民的石泉路165弄童家桥小区和有709户居民的岚皋路200弄(1-36号)小区,多年以来,被真如港河道分开。2020年,两个小区成功合并,成立了新的“太浜巷小区”。
-蒋家桥小区-
大连西路153-157号,是典型的“老小乱”微型小区,只有72户居民。没有围墙,规模太小,问题太多,物业不愿接手。通过将小区间的隔墙拆除后,合并成立了新的蒋家桥小区。
-平和公寓春房小区-
长宁区清池路363号的平和公寓,与平塘路185弄的春房小区仅一墙之隔。墙两边居民楼采光不好、出行不便。仅有一栋楼的平和公寓物业跑路。合并后,物业统一管理,围墙拆了,新增了10个停车位和2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华富街区-
华富街区位于漕河泾最北端,由1个混合型小区和4个售后公房小区组成。最早一批房屋建成于50年代,各小区都存在配套不足、停车难、公共空间局促等通病。拆除围墙合并后,小区内的道路宽了,机动车停车位新增约20余个,还增加近100平方米绿化及公区。
-双辽新村-
像杨浦区的双辽新村社区,6个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住宅小区正商讨合并事宜,其 “六小区合并” 项目已形成初步方案。
据统计,2019年-2023年1月,上海市共有414个小区完成合并,其中149个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区域合并,265个小区实现管理合并。
04
未来将看到更多小区走上合并之路
12 月 24 日至 25 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指出,
2025 年要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全面完成 2000 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这一政策导向,无疑预示着未来将有大量的老旧小区走上改造之路,也势必将有更多小区走上合并之路。
在上海,老旧小区数量众多,不少小区年代久远且规模极小,有的面积仅有区区几千米,甚至仅由一栋楼构成。
受限于规模与年代因素,这些小区在市场机制下,成为物业不愿涉足的区域。
然而,即便是再微小的小区,也不会被遗忘。
近几年,上海部分小区探索 “拆墙” 合并的方式,化解老旧小区的 “中年危机” 。
通过扩大规模,聘请物业对小区进行统一管理。
但改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因为担心管理水平差异、物业费调价及维修基金落差,遭到部分居民抵触的情况。
合并算 “大账”,居民算 “小账”,关键在于坦诚沟通,消除疑虑。
借城市更新契机,合并小区整合公共资源,升级治理,改善居住环境是解决老破小生存难题的有效手段。
相信在明年,上海会有更多小区将通过合并而重生!
-THE END-
后台回复【政策】获取上海最新购房政策;
后台回复【利率】获取上海最新商贷利率;
后台回复【税费】获取上海最新税费计算;
后台回复【公积金】获取上海最新公积金贷款利率;
其余楼市相关问题,请加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