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版《匈牙利之血-布达佩斯战役》最早于2003年刊登《战争史研究》第3期,后受邀约稿大幅追加内容,其后部分内容在2007年1月20日起连载于SC论坛
主要参考书目(因受当时时代限制及本人语言能力有限,主要参考德语文献,未能采纳苏方资料,请读者注意及谅解)
Peter Gosztony所著<Endkampf an der Donau>-《决战多瑙河-1944/45》
Georg Maier(原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作战参谋)所著<Drama Zwischen Budapest und Wien - Endkampf der 6. SS-Panzerarmee 1945>(布达佩斯与维也纳之间的剧目-1945年党卫队第6装甲集团军的最后一战)
Krisztian Ungvary所著<Die Schlacht um Budapest 1944/45. Stalingrad an der Donau>-《1944/45布达佩斯之战-多瑙河上的斯大林格勒》
Peter Strassner所著<Europäische Freiwillige. Die Geschichte der 5. SS-Panzerdivision WIKING> -《欧罗巴志愿兵.党卫队第5“维京”师战史》
第4章-“多瑙河目睹了人间地狱”
自从布达佩斯被围后,德国陆军总司令部(OKH),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奥托·韦勒将军(Otto Wöhler)和第6集团军司令赫尔曼·巴尔克将军(Helmann Balck)之间就如何打开苏军内外双层包围圈的争论便一直没有停过,众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解围路线是应该放在南面?还是在北面?
奥托·韦勒
赫尔曼·巴尔克
代号为” 康拉德行动”(Operation Konrad)的北面方案主张在科马隆(Komárom)东南地区发动一次快速攻势,争取速战速决,直取布达佩斯,至于解围部队的左翼,将由多瑙河北岸的陆军第57装甲军负责掩护。
这个方案的优点是距离最短,时间也最快,而且能出其不意,即使动用少量的部队也能完成任务.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进攻路线必须穿过一片多坡的茂密丛林地区,这给解围部队,尤其是装甲兵团的前进带来很大困难。
而代号为”保拉行动”(Operation Paula)的南面计划则看上去更加合理一点:德军从巴拉顿湖(Balaton)和韦伦采湖(Velence)之间向东进攻,夺回附近的重镇塞克什白堡(Székesfehérvár),然后朝着东北方向,穿过相对平坦的地带,杀向布达佩斯。如果能够成功的话,那么轴心国军队不仅仅能重夺匈牙利人的首都,而且还能撕开半个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防线。
然而它也有致命的缺点:首先集结和进攻线路太长,如果完成部队的全部调动需要额外的900立方米燃料和5天时间,其二耗时太久,很可能守军坚持不了那么久了。
最后也是最为棘手的一点是此地形因较适合装甲兵作战,苏联红军极有可能在这里重点防守。如果德军继续进攻的话,势必会拉开开阔的侧翼,这么一来,就需要更多的兵力保住两侧,否则极易遭到红军两面夹击。
在两个方案的取舍上,陆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倾向 “保拉行动”――一切还是以稳妥为上,而南方集团军群诸将们则主张 “康拉德行动”――时间才是关键。
最终决定由希特勒拍板――他选择了更直接,但是也更困难的北面进攻的方案:这里不适合机动作战是不争事实,但1940年在比利时的阿登不也是一样吗?德军坦克兵团那时不也是惊人的突破了色当防线了吗?生性喜欢冒险的希特勒希望这次能奇迹重演。
而且希特勒的本意并不是救出守军,而是希望能暂时缓解包围圈的压力,尽可能的坚守住布达佩斯。
德军解围攻势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条在多瑙河流域和布达佩斯之间的走廊,将布达佩斯作为今后轴心国全面反攻的前进基地
在定了“计”之后,接下来就是点“将”了,谁将充当此次任务的主角呢?
================
在波兰首都--华沙以北不远的莫德林村(Modlin)村,纳雷夫和布格两条河在这里交集为一个三角洲,一同汇入宽阔的維斯杜拉河。
1944年12月底,德国SS第4装甲军的SS第5”维京”装甲师和SS第3”骷髅”装甲师正驻扎在这块三角洲上。
两师自7月份以来就一直在波兰战场苦战,现在好不容易才能休整一段时间:大部分来自前空军部队的新兵在紧张的训练磨合,老兵们也忙着检修武器装备,加固阵地工事,每人都以为自己会在这里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除了每日红军例行的炮击和偶然的巡逻队驳火之外,一切看上去似乎平静,但是德国人清楚自己身处通向华沙的门喉之地,红军很快就会大举进攻的。
1944年平安夜,尽管当下局势令人不安,在维京师师部内,德国军官们仍点起蜡烛,按照惯例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人人都沉静在这片刻的安宁之中。
当时钟指到21:00的时候,聚会突然被桌子上战地电话一阵急促的铃声给打断了,一旁的师作战参谋京特·杨克(Günter Janhke)马上拿起了话筒,
“你好,我是J中校”(德军在前线电话中一般都使用假名或名字的字母缩写)
“中校,准备传达命令,”毫无疑问,这是从SS第4装甲军军部打来的电话了“我是舒恩菲尔德,你们师长不在吗?”
“不在,师长开车去阵地上和士兵们共祝平安夜去了”
“明白了,我现在把电话转交给G将军(暗指SS第4装甲军军长奥托·吉勒),请稍等”
奥托·吉勒
京特·杨克
最后一丝的节日气氛此刻都早已烟消云散,在场的人们紧张的低声嘀咕,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听说乌尔里希不在这”一阵冷冰冰的声音从话筒中响起。
杨克已经作好了耳朵被“狂轰滥炸”的准备
“Wir dorpmüllern zur Julischka。。。(我们 “多尔普穆勒”去“尤丽施卡”)”电话那头停顿了一下,“明白了吗?”
这是一句暗语,“多尔普穆勒”指的是自1937年2月2日便任德国铁道运输部部长的尤利乌斯·多尔普穆勒博士,而“尤丽施卡”则是暗指德国1943年拍摄的爱情名片<<兰色面具>>(Maske in Blau)主题曲“来自布达佩斯的尤丽施卡”(Die Julischka Aus Budapest—“尤丽施卡”是一种红玫瑰的名字)。
杨克很快就清楚这是要全军乘火车开赴匈牙利,他追着问了一句:
“请问什么时候,将军。。。”话音未落,回答就来了“立刻!今晚准备,明早出发”
说话对方便挂了电话。
说实话就连SS第4装甲军军长奥托·吉勒将军对这道突然到来的调令感到无比惊讶。他和军里大部分官兵都一致认为靠近德国本土中央战线的A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战区才是险中之险,最应当重兵把守。
当然出于军人的天职,没有人对上级的命令作出过多的疑问。再说希特勒而言,他只关注自己即将在匈牙利打响的进攻战,他的士兵则无须认为这个决定是否合乎逻辑,只能无条件的服从。
用铁路运走整整两个装甲师是一项无比艰巨的任务,维京师的官兵和装备甚至要在华沙和莫德林之间,大大小小50个火车站集结登车。每个师至少需要将近100辆列车才能全部装车完毕。
特别是“骷髅”师还有一个装备5辆“虎I”式重型坦克的装甲连,这些庞然大物的日常战斗履带远远超出了欧洲的一般平板拖车和沿途隧道的宽度。坦克兵们不得不费时费力的卸下 “虎爪”,换上更窄的运输履带,才能开上拖车。
1944年圣诞节上午,维京师的”多尔” 战斗群(由SS一级突击队大队长汉斯·多尔指挥的SS第9” 日尔曼尼亚” 装甲掷弹兵团组成) ,SS第5装甲侦察营和SS第23”挪威” 装甲掷弹兵团第1营*,作为SS第4装甲军首批南下匈牙利前线的部队开始搭乘火车开拔了,其它各部也在迅速集结准备中。
前线经验丰富的吉勒将军已经意识到自己此行的任务非同小可,必将是一场恶战当前,于是他下令全军带上一切可能携行的补给: 额外的弹药,衣被,药品和食物。
有意思的是,士兵们都为能够再次开拔而倍感轻松。” 大夥儿都很兴奋,因为终于可以离开莫德林要塞了,” ”维京”参谋长杨克在战后回忆道,” 人人都惧怕被围,因为我们未必能再逃脱得了了”( 维京师曾在44年1月被围困在切第聂伯河畔的克塞口袋,直到2月中才好不容易突围出来,仅有4500名官兵幸存) 。
正当满载着党卫军的列车缓缓驶出莫德林火车站的时候,红军的榴弹炮火从天而降,为德国人送去了一番“不祥”的送别礼花。
实际上,SS第4装甲军只不过是从一个要塞转到另一个要塞而已,不同的是,这次他们不再是被围,而是将要充当救世主的角色。这个角色对于这支优秀队伍而言,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当之无愧的:吉勒将军麾下的部队是党卫军中最精锐装甲师中的两个。
这两支虎狼之师曾都在东线和红军杀得天混地暗, 两败俱伤: 从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到1945年5月投降前,骷髅师的伤亡人数竟然高达53794人之巨!! 整个南方集团军群内再也没有第二个师级部队蒙受过如此天文数字般的伤亡,而受过专业训练,经验丰富的维京师在同期内也伤亡了11098人。
在穿越了整个波兰南部领土,吐着白烟的军列沿着捷克斯洛伐克东部的摩拉维亚山道隆隆的驶入了喀尔巴阡山脉,守在车厢高炮炮位上的德国哨兵,把脖子缩在厚厚的棉大衣中,警惕的巡视着两侧,沿路连绵起伏的山峰有的甚至达到一,两千米的海拔。
山脉呈半环状包围了匈牙利国土的北面和东面,陡峭的山坡上布满了茂密的草场和黑冷杉林:1944年夏天,在罗马尼亚被打得溃不成军的南方集团军群曾在这里为了生存而战。
列车最终钻出重重山峦,灰暗苍凉的匈牙利平原一下子跳入了德国人的眼中。像这样的干草原几乎覆盖了匈牙利全境,就如同一片为山峰环绕的内陆“汪洋”,而这里,也将成为SS第4装甲军的决死之地。
1945年1月1日清晨,搭载SS第4装甲军首批部队的军列在跋涉700公里路程后,终于抵达轴心国在多瑙河北岸的交通枢纽中心-科马隆车站,党卫军官兵们上上下下,一片繁忙嘈杂的景象,但是他们中没有一个人会料到他们会在当晚就投入战斗。
新年第一天也标志着纳粹德国的军事大转折: :
此刻在西线,希特勒对阿尔萨斯和洛林发动了” 北风计划”( Operation Nordwind) ,意图突破美军第7集团军在孚日山区的防线,然后直捣莱茵谷,夺取斯特拉斯堡。
在比利时,荷兰,法国等地的盟军机场上空,近千架德国空军战机呼啸而来,对着地面目标狂轰滥炸,开始了他们最后的决死突击--“底板行动”。
在遥远的匈牙利,康拉德计划也正徐徐拉开帷幕。
可是这个雄心勃勃的军事行动从一开始就有两处致命的隐患:
首先是时间,红军此时不仅已经包围了布达佩斯的SS第9山地军,还将南方集团军群其它部队逼推到巴拉顿湖和维仑采湖之间的玛格丽特防线至盖赖切山(Gerecse)和普利什山(Pilis)之间。
布达佩斯守军面对苏军泰山压顶之势,城破只是早晚的事,如果德国人若想确保其不失,作为未来多瑙河大反攻的跳板,那就得立刻展开救援行动,不容半点拖延。可SS第4装甲军根本无法在短短几天内就完成集结,投入全部力量。这么一来,康拉德计划不可避免的变成了一个匆忙组织的军事行动。
其次是将帅之间的关系: 有3位指挥官在整个康拉德计划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第一位,当然也是最主要的一位,当属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奥托·韦勒将军。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也对希特勒在匈牙利的野心忧虑重重。
在进攻前夕的作战会议上,他对着手下的师长们面无表情,态度冷漠,令部下们觉得难堪。当然韦勒有他的苦衷,完全有理由担心和不满: 他必须要在一片山区地带中速战速决,这决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
但是最大的问题并不出在韦勒身上,而是他的两位主将--第6集团军司令赫尔曼·巴尔克和SS第4装甲军军长赫尔伯特·奥托·吉勒之间。
这二人应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组合:巴尔克将军出身传统军人家庭,背景颇深,而吉勒将军身为第三帝国的新贵纳粹军官,用陆军将领们很不客气的话来说是” 希姆莱之流的暴发户” 。但二人个性相近--同样勇敢,好斗,自负并且傲慢。
巴尔克自视为军界奇才--不少同行也予以认同,他怀疑吉勒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掌兵杀敌。
而吉勒虽没有什么显赫的身世背景,但他深受部下信任和爱戴,而且本人也是身经百战,在切克塞包围战中更是表现卓著,并因此获得橡叶骑士勋章。之所以得到希特勒的钦点也是看中他有着丰富的被围条件下的作战经验。
可随着匈牙利战局的日益危急和来自希特勒及古德里安的不断个人干涉,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内的紧张气氛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巴尔克和吉勒之间的摩擦在急剧深温。
巴尔克本来就是出了名的反感和抵触党卫军,而这一偏见又因为受到参谋长海因茨。盖德克将军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盖德克和吉勒第一次打交道便是在44年1月的切克塞包围圈。
盖德克战后回忆说当时他向维京师急借1000名驾驶员协助陆军部队撤退,结果当时身为维京师师长的吉勒考虑到如果借出的话,自己师的车辆可就一辆也撤不了了,于是断然抗令,后来还差点被军法处置。
然而维京师参谋长京特·杨克却是另外一番说辞: 当时突围期间,盖德克本因身负殿后的任务,可他最后却抛弃了自己的队伍,一个人骑马出现在第聂伯河边。不论事情真相如何,两人从此结下了不解之仇。
巴尔克后来回忆起自己初到第6集团军时的情景:”盖德克在听到吉勒正赶来匈牙利的消息后,脸都白了”。
这位参谋长在巴尔克面前把吉勒形容成是一个” 极度难缠和固执” 的人。而盖德克和巴尔克私交甚深,两人曾同在第1骑兵师服役,盖德克甚至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形容成” 情同父子” 。巴尔克当然对他的忠告深信不疑。
” 当我一见到吉勒就明白所有的疑虑都被验证了” 巴尔克如此写道,”吉勒毫无疑问骁勇善战,但也同样刚愎自用,缺乏战略眼光。” 这么一来,巴尔克对赶到的党卫军官兵们就更没有好感可言了。
但不管怎么说,双方都是职业军人,而且天性好战,这也许勉强说得上是德军当时为数不多的优势之一了,盖德克后来写道:
” 1月时的情况并非完全无望,过去我军总是数量上占下风,可是每次指挥官的领导能力总能成为我军的救星。此外,我们还有像第96步兵师这样一流的优秀部队”
当然,他毫无例外的只字也没有提到党卫军,哪怕吉勒和其部下是这次解围战的主力军。
在战斗即将打响前,先大致了解一下德军的兵力准备情况: 当时首批赶到匈牙利党卫军主力攻击部队大约只有一半左右的兵力: 维京师的32%,骷髅师的66%。
此外南方集团军群还划了2个步兵师给吉勒,以补充其严重不足的步兵力量,但第96步兵师仅从斯洛伐克开来了43%的兵力,而另一支第711步兵师尚未有一兵一卒抵达前线。
德军直到1月8日才完成首批集结(这4个师的总兵力为60000人和260辆坦克)。在匈牙利军方面,szalasi政府的国防部长Karoly Beregfy下令投入了匈牙利第1轻骑兵师,第2装甲师和第23预备师助战,但实际上这些队伍早已元气大伤,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匈牙利军总参谋长Gyula Kovacs”很失望”的发现巴尔克将军“居然没时间”和他讨论打进布达佩斯后举行阅兵式的细节。
巴尔克当然没空也没有心情考虑这些,因为眼下要打的是德军最不善长的坦克夜袭。唯一能他稍感安慰的是挥官手头的匈牙利地图上,各条道路标志远比之前俄罗斯战场的地图清晰准确,但在东线战场发动如此规模的夜间攻势几乎没有先例,这是一场危险的豪赌。
时间上的急迫逼得他必须提前开始迂回机动,将军是如此部署的:
首先投入陆军第3装甲军在南面的巴拉顿湖南岸和皇宫(Varpalota) 之间发动一个牵制性的攻击,虚晃一枪,尽可能的吸引红军注意力,接着才是由主力SS第4装甲军,在第3和第6装甲师坦克部队的支援下打响总攻。突然性将是关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巴尔克甚至取消了常规的炮火准备。
在第二阶段,先以一个国民掷弹兵师替换据守在多瑙河北岸赫龙运河前线(Hron,德文称为戈兰运河-Gran,下文中均以匈牙利文称呼)的第3和第6装甲师的装甲掷弹兵团,使其能和第11装甲团一并支持SS第4装甲军在主攻地域内的作战。
最后在夺取比奇凯高地之后,所有坦克集中攻打布达佩斯,力求在城西撕开一个口子,一旦成功,陆军第3装甲军迅速插上,与布达佩斯守军大部迅速重新夺回玛格丽特防线。
——————————————————————————————
第11节-"Die Gille Kommit!"-吉勒来啦!
2006-8-17 第14次修正
匈牙利西北部-科马隆东南地区-SS第4装甲军-1945年1月1日
2978字
-----------
德军在南面的牵制攻势首先在1944年12月31日清晨打响,第3装甲军根据巴尔克将军的部署,从北向南以第23,第1装甲师和匈牙利第25步兵师分别对正面近卫第4集团军步兵第135军步兵第84师,步兵第252师和近卫步兵第21军北翼的近卫步兵第69师展开猛攻,努力制造出主攻的假象。德军的攻势持续了整整一个白天,即使夜幕降临之后,这3个师仍在炮兵支援下反复冲击红军战线。
1945年1月 1日柏林时间22点30分,德军正式展开了真正的解围行动――“康拉德1号” 作战(Operation Konrad I),SS第4装甲军由布达佩斯西北60公里处的陶陶--奥尔马什费尔多地区出发,沿着盖赖切山和普利什两山之间的小道,直朝布达佩斯方向杀来。其骷髅师和维京师的第一阶段目标分别是让贝克(Zsámbek)和比奇凯(Bicske)。
1945年1月1日-11日德军反击势态图
寒冷的夜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新月,涂着白色石灰水冬季伪装色的德军坦克和突击炮开出掩体,履带卷起大片大片的雪花,压过泥泞的大地,穿着白色伪装服的装甲掷弹兵们在星光下哈着气,紧握着枪缩在装甲运兵车内伴随前进。
在48公里宽的进攻正面上,除了SS第4装甲军之外,德军还集中有派佩集群,第271国民掷弹兵师的Bieber战斗群和由匈牙利人组成的党卫军尼依战斗群的2个营。
承受这记重击的是兵力相对较弱的红军近卫第4集团军近卫第31步兵军,仅有3个战斗力薄弱的步兵师(从北向南分别是近卫第4,第80和第34步兵师)和1个装备着27辆T34坦克的坦克旅--部署在近卫第80步兵师右翼的第18坦克军第170坦克旅。
维京师的先头部队很快就攻破了面前的第一个村子—阿哥斯提安(Agostian),不少红军士兵“只穿着内裤从床上逃之夭夭”,村里的大批德军和匈牙利战俘也被解放。
就在SS第4装甲军全力攻打红军第一道防线的同时,经验丰富的第96步兵师也乘着黑夜悄声乘100艘橡皮突击艇划过漂着浮冰的多瑙河,突然出现在南岸,向近卫第31步兵军右翼的近卫第4步兵师扑来。
直到德军士兵们占领了许托(Süttö)和涅尔盖什新村(Nyergesúfalu)之间几乎空无一人的阵地后,红军这才从混乱中醒悟过来 ,立即组织数辆坦克,在反坦克炮掩护下发起反击,企图重新夺回失地。
德军就地坚守,红军这些草草组织的冲锋并不能构成什么严重威胁,第96步兵师一直坚持到增援力量――-骷髅师的SS第3装甲团的到来,一道击垮了红军毫无章法的反击。
在稳固局势之后,德军步兵开始仔细搜索周围的村落,当中发现大部分农舍地窖中的葡萄酒均被洗劫一空(多瑙河畔村镇以出产酒香浓郁的葡萄酒而闻名),村子周围也堆满了小山一般的空酒瓶子,远方还隐约听得到饮酒狂欢声,显然俄国人在新年之际是带着宿醉仓促迎战的。
德军突如其来的攻势完全出乎守军的意料之外,虽然红军情报部门已经事先获知吉勒将军的装甲军已经从波兰调走,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失去了这两个党卫军精锐装甲师的踪迹,主要原因是党卫军装甲师使用的是和众多国防军部队不同的无线电通信保密系统,红军没想到SS第4装甲军已经来到了匈牙利,甚至已经运动到了布达佩斯西部,况且德军在匈牙利战场已经有2个月没有进行大规模进攻了。
另外第3装甲军一天前在战线南部打的那个佯攻似乎也起了作用,因为近卫第4集团军司令员格奥尔基·费多洛维奇 扎哈罗夫将军(Захаров Георгий Федорович)报告说德军的主攻方向是自己的左翼,结果在这一错误方向上集中了1个机械化军,1个步兵师和数个炮兵营,整个集团军整体上并没有做好防御的准备。
扎哈罗夫
当晚扎哈罗夫将军打电话给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司令员托尔布欣元帅(Фёдор Ива́нович Толбу́хин)汇报自己的部队遭到德军突袭。
“我早就警告过了!”元帅怒气冲冲的冲着话筒回复道。
通完话后,托尔布欣立刻审视了德军这次进攻可能造成的影响. 不单只是布达佩斯成为争夺的焦点,甚至方面军在多瑙河西岸的一个指挥所也得转移。
托尔布欣
第二天刚一天亮,前线上空隐约传来“嗡翁”的马达轰鸣声,德军坦克车长将头深出炮塔,举起望远镜向声音穿来的西面望去,十几个乌鸦形黑影正迅速飞来,来者是德国空军第2“英默曼”俯冲轰炸联队在的JU-87G俯冲轰炸机--久违的德国空军赶来助战了。
地面上,北侧的维京师SS第5装甲团终于在孤军奋战的近卫第80步兵师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由汉斯·多尔指挥的SS第9“日尔曼尼亚”装甲掷弹兵团顺着豁口倾泻而入。
汉斯·多尔
SS第4装甲军最南翼的“帕佩”集群*也与维京师协同成功突破了近卫第34步兵师的防守,攻入了上加拉(Felsőgalla)和下加拉(Alsógalla)的工业区。至此近卫第31步兵军的第一道防线全线被突破!但是被分割的守军仍未放弃抵抗,拼死从侧翼和后方拖慢德军。
*下辖第3装甲师第6装甲团战斗群,第6装甲师第11装甲团战斗群,教导第130装甲营
在取得初步进展后,援军先头部队立刻给“布达佩斯要塞”发来一封令人振奋的电文:“Wir sind auf den weg, bitte wartet auf uns!”(“我们正在路上,坚持住!”)。
针锋相对的红军立即展开了大规模攻心战,他们向布达佩斯守军广播道:“Gille kommt aber kille Gille”---“吉勒正在赶来,但是我们会杀了他”。
在另一份空投入包围圈内的传单上,把解围部队称为”Die Schwarzen Raben fliegen aus Stalingrad”( 从斯大林格勒飞来的黑煤渣)---以 隐射1942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破产的解救作战。
虽然这些攻心战术对于匈牙利人,尤其是刚招募的新兵却打击不小,但是却没有丝毫影响到德国人的士气,直到最后一刻他们都深信自己的友军一定会来解救他们。
红军统帅部到此时终于明白德军对布达佩斯的解围主轴是在北面,而且实力本就不强的德军部队在巴拉顿湖北岸的牵制攻势很快就停止不前了。
前线此刻局势异常严峻,马利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迅速作出了反应。好在两人在12月26日至31日之间已将近卫机械化第1,2,4,9军,机械化第7军,坦克第5,18,23军,近卫骑兵第4,5,6军(共计约500-6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作为预备队,准备随时机动,抵挡德军的解围企图。
除去这几支已部署好的队伍之外,一些红军部队甚至还是从其它地区急调而来:比如步兵第19师在一天半的时间内强行军190公里,从巴拉顿湖最南角赶到多瑙河畔的奥多尼(Adony)布防。
而且多山地带和茂密的森林也多少给防御者带来了一定优势:德军坦克只能在林间狭窄的公路上前进,红军的反坦克炮就隐藏在丛林中从四面八方开火。顽强的抵抗力量每小时都在加强!
已身陷苦战的守军部队在新的援军到达前,无论如何都要守住现有防线。近卫第4集团军宣传部现在正以这样的口号激励着前线的士兵们:“就算希特勒本人1月3日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我们也绝不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