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中行(3)----下高山,上高地

文化   2024-11-04 07:16   广东  
Hida Takayama,飞驒(念tuo,第二声)高山,人称“小京都”,被普遍认为是日本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好的小城镇。它也是日本动漫《冰菓》和《你的名字》的取景地,虽然我没看过《冰菓》,《你的名字》的场景也对不上号了。但这不重要,我来这里并非为了圣地巡礼。我对日本传统文化也没什么兴趣,在我之前去了京都奈良时我就很清楚这点了。

大巴到站停车于高山市浓飞巴士中心,此时已经当地时晚上七点多。我原以为旅游胜地都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不分昼夜睡你麻痹起来嗨的极乐之境,但此时的高山市却显得萧条冷清,大部分商店已关门歇业,仅有屈指可数三三两两的游客在街上行走,非热门街区的路灯都显得聊胜于无昏暗到似乎下一秒就要熄灭的程度。

高山市JR站的设计稍微还是有点现代美观的

在岐阜的一整天的惊喜与惊吓之旅早已使我筋疲力尽,此时我只想赶紧找到酒店放下行李并解决晚饭。早已打消了夜游高山市的计划。

然而我肉眼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吗?

我在高山市预定两晚的酒店可能是我迄今为止住过的最贵的酒店,可能因为我预定得比较晚且确实生意火热,当天是没有额外空房的。前台登记入住竟然需要排队,一位大龄已有白发的酒店前台是我此趟旅行迄今为止遇到的英语说的最好的日本人,酒店大厅里满是刚下榻的游客。

这间酒店的房间明显比我之前在日本住的酒店大了许多,但也只是赶上中国国内酒店的平均水平。

笔者房号404,颇有点黑色幽默

这个酒店房间就相对大很多了

放下背了一天的行李,重新清点下现金,笔者迫不及待要去外出觅食了。

笔者重回街上闲逛,便会发现,尽管路上行人不多,但几乎每家餐厅门外都有排队的人,门里排的更不用说了。这个小城镇的游客成分与热门的东京大阪圈不同,东京大阪圈90%以上是东亚面孔,中文粤语韩语不绝于耳。但这里90%是西方面孔,东方游客极为稀少。

飞驒牛是当地特产,有关此次旅行的饮食会在下篇单独叙述

惊悚风格的酒吧

那些热门的烧肉馆/拉面馆前全是西方人,除了居酒屋。西方人既不懂日语也不识汉字,地道烟火气的馆子西方是人下不去的,但中国人就有优势了,哪怕不懂日语,也能看懂汉字。

笔者就喜欢这样烟火气的地方,见缝插针扭入一家居酒屋犒劳自己。

第二天早上笔者才出发前往真正的目的地-----上高地。上高地是个地名,位于长野县西部的梓川上游,被穗高连峰、烧岳、常念山脉等环抱着,是标高约 1500米的小盆地,属于日本中部山岳国立公园笔者在xhs偶然刷到,其透明清澈的湍急的水流吸引了我,相比于游山,笔者更喜欢玩水。

昨晚的大街上还人烟罕至,一大早的巴士车站竟汇聚了一眼望不到头的游客人流,我看我的车票上没写具体的发车时刻,立马意识到这是滚动发车,车上满客后立马出发,没上车的旅客只能等下一趟。我本来还想便利店里逛一逛,想到这里立马加入排队。

车站里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数排队的人数,当人数达到一辆车的满客量时,就有专人站在最后一个人后面举着个牌子表明能上这一趟车的人到此为止,还好我站在这个牌子之前。

750整点发车,大巴中途需要换乘一次,两次大巴车程时长分别为1小时和半小时。今早的高山市满天阴云不见阳光,是有些阴冷的。我本打算车上补觉,可是在大约发车半小时后,大巴驶出了阴天区域,晴空骤现。一尘不染的无云蓝天绿水青山突然怼到人眼前,我不由自主地小声惊叹下,自此睡意全无。当阳光撒进车厢内,整辆车似乎都清醒了,原本东倒西歪的人头不约而同地指向光之来处。

广阔纯洁的纯天然景色,我大概还是第一次看见。我似乎在国内还不曾见过如此画面,这并不是因为国内没有大美河山。以前笔者跟父母在国内旅游到哪都是人挤人人声鼎沸人山人海,人群相对于景观过于喧宾夺主,导致景色似乎没那么有吸引力了,旅行体验直降为负值。所以一度我很讨厌旅游,直到2022年笔者独自前往烟台。这个冷门的旅游地叠加疫情影响导致当时的游客甚为稀少,我才找回自由与解放的愉悦。

在平汤温泉站过站等大巴时的景色

在大正池下车,深山里的早晨是异常清冷的,再加上5000英尺的海拔,我一件单薄的卫衣也只能刚好御寒,但双手已经冷得略微僵硬,必须即刻动起来。

完美的倒影,笔者没有进行任何的P图

面对美景有人摄影有人作画

纯粹的触手可及的山水,人类语言是无法完美描绘天工开物之美的,人定胜天只能是句笑话。在色彩的盛宴前,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

部分步道

大型驱熊铃

笔者喜欢新,喜欢色彩,如果一眼望去,眼中视野的景色表现出了足够多的形状与色彩,那这就是笔者眼中的美。山若想要展现出更多的色彩需要穷尽蛮荒之力,需要海拔足够高,需要植被足够茂密丰富,需要光照多变等等因素。但是水就不同了,水只要足够清澈,任何事物在它的魔术下都会体现出五光十色的魅力。简单的光学魔术生成不简单的色彩美术。

这是手机伸到水下拍摄的


河童桥这里的人最多,这里是中转站。在这里可以选择继续前行,也可以坐大巴下山,游客人一多就显得煞风景了

从大正池徒步到河童桥约3.7km,行人游客也逐渐增多,太阳逐渐高悬,温度也不再清冷反而正宜。因为要赶车回去的缘故,笔者并没有继续徒步前行。在这里笔者修稍作休息吃了午饭就乘车回高山市了。我徒步过程中看见很多登山爱好者在背包上挂了驱熊铃,前面的旅途是可能有野生熊出没的。笔者虽不能继续前行但着迷于铃声周期性回响不绝于耳,遂在纪念品商店里把所有铃都来回摇了个遍,最后买了两个自己听起来最舒服的铃,假装自己也徒步完了整个旅程。假如还有下次,笔者一定要花整一天时间好好在这山水里走走。

笔者买的驱熊铃

乘车回到高山市时,笔者还有半个下午可以闲逛,小城镇里刨去传统文化的东西也只有被称为宫川的分割古城和新城的那条河可以一逛。日本的河流不仅在野外分外清澈,城里的也不遑多让。在这宫川的案堤上信步,清澈湍急的水流,高傲的鹤,闲适的鸭,呆萌的鸽,包括旁边喂食的人,构成一幅和谐的图景。

《冰菓》名场景

笔者吃完晚饭就回到了酒店,酒店里还提供免费的温泉泡汤服务。这还是笔者头一次在日本泡汤,不得不尝。

浴室在酒店顶层,并没有男女混浴。笔者猜测所谓的男女混浴并非是日本温泉业故意搞出来的营销噱头,只是因为有的温泉酒店占有的天然温泉池没法分割成男女两部分,而人工浴池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建在建筑顶层的肯定是人工浴池了。

浴池很小,但是意境拉满。温泉水说是从地下1000米打上来,通过池边的涓涓细流流入池内。温泉水闻着稍有些咸,但也足够清澈。在日本泡汤要求寂静不允许大声喧哗,所以大男人们在池子里光干瞪眼挺奇怪的,至少笔者习惯了冬天湿冷老家充满人气的喧闹浴池在这沉寂的日本汤反而不适应。不仅仅是室内有温泉池,在开放对外的室外阳台依然有个温泉池,如果到了寒冬,汤客在室外一边赏飘雪一边泡温泉,这样的体验一定是绝佳的。浴室同时也在播放慢节奏的八音盒乐音的轻音乐,在这初秋时节泡汤的笔者似乎直接穿越到了白雪皑皑的圣诞时节。我觉得国内的洗浴行业可以借鉴一下,虽然温泉不常有,但是在室外或阳台开一个浴池应该不难,这样新奇的体验应该能吸引不少人。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桑拿。笔者也是头一次看到浴室里有贴桑拿浴的完整流程。虽然是日语标注,但结合图画和少有的汉字大概也能理解到位。浴者需要先洗净身体,再进入桑拿房开始循环流程。5分钟桑拿--1分钟冷水池浸泡--5分钟室外风干为一个循环,需要3-4次循环,最后的循环里冷水浴只需十秒。具体的时长还是得看浴者自身的身体情况,笔者在这一分钟的冷水池浸泡环节感受到了刺骨的寒冷。旁边的西方汤客还在小声跟同伴嘀咕“他这是不是某种训练”。西方人看不懂日语也看不懂汉字,所以在我之前没有人下冷水池。有趣的是在我尝试之后,所有人都开始跟着我的节奏在冷水池里跃跃欲试了。

中国国内洗浴行业的桑拿房基本都配齐了,但是冷水池我也只在东北见过,南方的浴室至少我老家那里是不配有冷水池的。长期下冷水池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强健的体格,对于老年人来说冷水池可能是很致命的。

最后一天早晨笔者需要赶路回国了,离开高山市之前笔者还去了网红的宫川朝市,随便吃喝了点。其实就类似于国内的早市,论热闹和人气跟国内肯定差老远了,笔者也只是体验下不一样的东西。

笔者喜欢新奇的东西,超出认知以外的东西。喜新厌旧可能是人的本性,如果人不能违反这个本性,那就竭力去寻找认知新的事物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好奇心。

在国外的旅行,因为文化语言思维环境的不同,旅客需要一直分析周边的情景,快速构建新的突破自己固有思维的情景意识。眼前的情景竟然是这样,为什么会这样,会有什么优劣?这样一种持续的思维运动虽然很累人但也乐在其中。我们常以为日本会是非常传统保守的东亚国家,但是就体验来看,不论是建筑的造型,交通的体系,公共标牌的表达,商业广告的宣传,商品需求的开发,往往都会有让人那么眼前一亮的创意。

“哎,我没见过这种套路,好有意思!”

新事物带给我们的多巴胺能够持续很久,能让我们回味很久,甚至可以一直回味到下次旅行开始时。年将而立的这一趟旅程,极具仪式感。

感激自己,发掘自己,重新出发,找回自我。

诸神的黄昏研究会
曾用笔名:元首卫队 在欧生活8年,精通德语,爱好二战史及现代战争史,从2000年起,曾在军史网站和纸媒上发表多篇原创文章及翻译多部德语电影电视剧中文字幕 码字不易,请各位关注本头条号,未来将带来更多考证细致的历史细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