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张思德:一切为人民

文摘   科技   2024-09-05 11:11   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2021年,党中央发布了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张思德精神位列其中,这一精神也是新中国建立前诸多革命精神中唯一以个人姓名命名的伟大精神。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因炭窑崩塌而英勇牺牲。今年是张思德逝世80周年,让我们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战士,传承和弘扬张思德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出的张思德雕像 视觉中国/供图

无私无我作奉献,党叫干啥就干啥

1915年,四川省仪陇县六合乡韩家湾,大巴山深处一户贫苦佃农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生儿,小名“谷娃子”。由于家境贫寒,父亲常年外出谋生,母亲因病离世,谷娃子从小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为了让他永远记着乡亲们的恩情,养母为他取名“思德”。

1933年9月,红四方面军解放了仪陇县东部重镇立山场,并在此成立了川陕省长胜县六合乡苏维埃政府。张思德第一个报名加入少年先锋队,并被推举为队长。不久,红军扩编后,张思德又立即被批准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2月,张思德参加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的“六路围攻”,曾勇夺敌人两挺机枪。数次战斗中,他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屡立战功,为保卫苏区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被战士们亲切地誉为“小老虎”。

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后北上,10月到达西北。1937年春,考虑到张思德在长征中负过伤、身体很虚弱,组织上决定安排他从陕北保安到关中分区云阳镇安吴堡“残废军人医院”(即荣誉军人学校)工作。同年10月,张思德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张思德调离该院,到泾阳县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警卫连一排三班任班长。1940年,警卫排被调到延安中央军委警卫营。当时军委警卫营驻地在北桥沟,全班战士被编到警卫营所属各连,张思德则被编到警卫营通信班任班长。

1942年中共中央在实行精兵简政政策过程中,决定将中央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并,编为中央警卫团,张思德就来到了候家沟警卫团工作。张思德这个“老班长”被安排到警卫连当战士,他坚决服从组织分配,毫无怨言。他说:“当班长是革命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需要。”简单的话语,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坚定的党性原则。


群众利益无小事,完全彻底为人民

在军委警卫营工作期间,张思德所在的通信班是军委警卫营里有名的先进单位。班里调来了一位新同志小张,谁知他一来就情绪不高,说自己有寒腿病,送不了信。班长和同志们就事事照顾他。但时间一长,大家发现,小张的腿病并不十分严重,主要是思想病。他不愿意干通信这一行。于是,有的同志心里就有气,有的战士甚至向班长建议把他调走,省得影响全班荣誉。

张思德听到议论后,觉得这些同志的想法不对头。他经常耐心给大家解释说:“革命事业的胜利,不是靠几个人,也不是靠一个班,而是要团结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我们可不能轻易让一个同志掉队啊!”

在张思德班长的耐心帮助下,全班同志对小张更加热情,从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小张对自己之前的表现感到难为情,也开始积极工作,大家看在眼里,高兴在心上。张思德就是这样,总是关心爱护着每一名同志,真心实意帮助着每一名同志,以身作则影响着每一名同志。

张思德在通信班的动人事迹举不胜举,他始终把踏实为人民利益服务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部队驻在北桥沟时,有一回领导派张思德和战士小杨到离延安一百多里的张村驿去买猪。他俩买了二十多头猪后,就往回赶。走出十里地时,一头猪突然病倒了。张思德跑去找老乡帮着想办法,有个白发老头听说八路军同志的猪病了,晚饭也没顾上吃,就从家里跑来看望。经检查,这头猪是中暑了,老人家又赶忙回家拿来些草药给猪灌下去。猪的病好了,也耽误了好几天,俩人商量着连夜行军,及时回去复命。

临走时,张思德把药钱和一张感谢的字条压在老乡碗底下。走了几十里,天渐渐亮了,二十多头猪你拥我挤地向前走着。突然间,小杨发现了一头系着脖圈的猪,他立刻叫起来:“班长你看,准是赶错老乡的猪了。”张思德听后立即进行清点,果然多了一头。他当即决定:马上送回去。他让小杨在前面的村子里休息等候,自己赶上那头猪送回了老乡家。

人民战士要处处维护群众利益,绝不允许群众利益受到丝毫损害。张思德遵守群众纪律,热爱人民群众,以群众的利益为重的自觉精神,在警卫营的领导和同志们心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怕牺牲不怕苦,虽死犹荣重泰山

1943年春天,中共中央决定在文化沟修建八路军大礼堂,警卫连的同志们轮流参加义务劳动。先是采石料,后是运木料,几天下来,张思德的肩膀压肿了,肩头也磨出了血。有一天,同志们去工地劳动,正赶上礼堂上大梁。因为缺工具,工人同志只好把一根根大梁靠木架子搭绳“嘎吱嘎吱”慢慢往上吊,十分困难。突然“嘎吧”一声,支架的一根木杆断了,整个架子晃动起来,大梁一直往下坠,眼看着就要砸着下面干活的工人同志。千钧一发之际,张思德猛地丢下手中的工具,飞身爬上架顶,用肩头使劲一扛,把大梁牢牢稳住。他冒着生命危险,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保护了工人同志的安全。他遇事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勇于牺牲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工人。
视察工作的毛泽东亲眼目睹了这一情况,很是担心,立即吩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将受伤的张思德抬到自己住处,细心询问他的伤势。不料,当毛泽东凑近时,竟一眼认出了他,亲切地叫了一声:“老朋友,是你呀,张思德同志!”

原来,早在1941年隆冬季节,毛泽东乘坐的小汽车不慎陷入磨沟的冰窟窿里动弹不得,就是路过的张思德跳进冰水中帮助推车才得以脱困,毛泽东当时就记下了张思德的名字:“小同志,你是路见不平,舍身相助,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哩!”

1944年,为了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中央社会部机关决定组建生产队上山办农场开荒种地,于是抽调张思德任副队长,以及原来给中央书记处种菜的工作人员,总共20余人组成一个生产小分队。

生产小分队来到距延安七十多公里的安塞县石峡峪,一切从零开始,打窑洞、办农场、开荒种地。组织分配给张思德各种各样的工作,张思德从不挑剔,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将每项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

秋收后,农场决定利用农闲时间组织人力上山烧炭,张思德又主动请求烧木炭。在张思德的带领下,烧炭组的同志们昼夜奋战,在短时间里完成了大半的烧炭任务。

思德(左)和战友一起烧炭。

打窑口是挖炭窑过程中最苦最重的活儿。战士们好不容易打好一孔炭窑,一场雷雨却导致一棵参天大树倒在窑顶上,使得炭窑受损严重。有些战士认为继续挖不安全,建议舍弃;而大多数战士认为不要紧,修理好烟筒就能用。张思德说:“不怕,我不怕死,花费了劳力打好窑,再有烟筒没有戳,我去干,你们上山砍柴、拉稍。再打一个太费工,这孔窑收拾好能省工。”经过商议,大家同意了他的提议。

第二天,张思德和战友白仓进炭窑打火眼。由于山坡土质松散,加上雨水的浸湿,两米多厚的窑洞突然坍塌下来。张思德眼疾手快,大喊一声:“有危险!”顺势将白仓一把推出洞口。轰隆一声,白仓在窑口被浮土压住了下半截身子,张思德却被整个埋在坍塌下来的土里边。“张思德!张思德!”白仓从土里爬出来大声地呼喊着。战士们和老百姓从四面赶来,拼命刨土……被挖上来时,张思德已经停止了呼吸。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战友的安全,年仅29岁的张思德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

噩耗很快传到了延安枣园,毛泽东闻讯后十分难过,立即提出三个要求:第一,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第二,搞口好棺材装殓埋葬;第三,要开个追悼会,我要去讲话。

1944年9月8日,延安凤凰山脚下的枣园操场,“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现场,张思德遗像旁挂着毛泽东亲笔写的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自发赶来的百姓们泣不成声。在追悼会上,毛泽东发表了题目为《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是死有重于泰山》(1953年,该文收入《毛泽东选集》时,题目改为《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讲话,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精神。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人总是要死的,但是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泽东的题词:为人民服务。题词大约写于1944年。题词笔墨浓重有力,使人过目不忘。

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职位高低,而在于为人民奉献多少。当张思德将战友推出炭窑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就此成为永恒。张思德精神的火炬,在一代代共产党人手中传承,从未熄灭。

张思德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精彩篇章,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需要从张思德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学做张思德,就要有不计得失、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党性觉悟。在大局面前,在利益关口,要理解并做到“当班长是革命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需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工作岗位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处处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

学做张思德,就要有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哪怕再平凡的工作岗位,再简单的日常琐事,都要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埋头苦干,无论事大事小,都要有始有终,作出实效。

学做张思德,就要有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意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时时刻刻践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让张思德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作者:赵耀宏|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院长、一级巡视员、教授
高旻|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明:本刊出版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刊文字及图片。
请点击下面名片加关注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杂志2024年第9期(总第033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栏目

监制:杜斌

责任编辑:陶恒

编辑:张驰

中国新闻发布
《中国新闻发布》杂志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中宣部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五洲传播中心)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外宣刊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