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开放机遇

文摘   历史   2024-09-11 10:04   北京  

7月6日,安徽首趟“跨两海”中欧班列(合肥)启运活动在合肥北站物流基地举行。本次列车将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境后,采用铁水联运方式,经阿塞拜疆巴库、格鲁吉亚波季,先后两次下水通过船运接续,跨越里海和黑海,最终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中新社记者 赵强/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风险挑战与战略机遇并存之际,人类文明在大步前进的同时,不安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明显增加。中国共产党从实践经验和现实需要出发,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部署。这不仅充分彰显了中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也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与世界共享开放机遇、互利共赢的大国风范。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2个自贸协定。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等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从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确立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十多年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深受国际欢迎的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与此同时,中国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补强全球发展的短板。
在当前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的国际环境中,仍有某些国家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的行径,逆历史潮流而动,损害了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为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中国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在2024年的苏州全球招商大会中,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29家参加,一批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项目签约落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颁布实施,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93项缩减到31项,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将全面取消,不断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的准入。2024年7月初,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举行了开通仪式,中国车辆首次以公路直达运输方式抵达里海沿岸港口,这是中国与欧洲之间首次通过跨里海公路运输通道实现贯通,这条中间走廊的建设辐射整个欧亚大陆,将会为相关国家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
在部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建立众多封闭性小圈子的背景下,中国仍稳步推进和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团结各方实现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从发展到安全、从合作到治理的历史跨越,有力引领和推动了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国不断推动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提质升级、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更新换代、互学互鉴的“心联通”深入人心,不仅顺应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也为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部署,提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具体而言,需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扩大自主开放及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讲求稳步有序;深化援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全链条管理。制度型开放要求我们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在现有海南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等自贸区、自贸港的基础上,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合规机制,优化开放合作环境。
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23年11月1日揭牌成立以来,通过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等措施,自贸区各要素保障逐步加强,产业项目布局和落地稳步推进。图为3月7日,龙门吊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卸车作业。中新社发 蔡增乐/摄
同时,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这就意味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紧跟时代发展与营商环境变化,创新提升服务贸易,鼓励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务。建立健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在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方面,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部署,包括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局面。与此同时,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离不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需要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这就要求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依托,完善陆海天网一体化布局,构建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中国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掷地有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以高瞻远瞩的宏伟方略和求真务实的具体举措,与世界共享开放机遇,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世界意义
为增强世界经济韧性注入蓬勃动力。中国以切实有效的行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包容共赢方向发展,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着力破解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难题,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中国连续七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第一大国地位,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连续11年稳居世界前三,资金流向覆盖了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中国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保持较快增速,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等也拓展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合作的领域和维度。这不仅为世界提供了一个超过现有发达国家规模总和的巨大市场,也向全球提供了全新的公共产品,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国际社会带来开启新一轮长期增长周期的可能。
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贡献积极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时郑重宣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会改变、同各国友好合作的决心不会改变、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以合作促安全,共担维护和平责任,同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中国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维和摊款国。中国还是世界上唯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是五核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在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也在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解决之道,在乌克兰危机中以“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为根本遵循;在巴以问题上坚定主持公道、维护正义,全面落实“两国方案”;在涉及朝鲜半岛、伊朗、缅甸、阿富汗等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
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发挥建设性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应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而在具体的落实路径上,中国始终不渝地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影响力。不仅如此,中国着力重振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深化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推动全球治理架构更为均衡有效。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通过设立“全球南方”研究中心,同有关方共同设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三方合作示范中心。中国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围绕《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凝聚更多共识,推动完善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新领域治理规则。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探索正确路径,必将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作出卓越贡献。
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做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决定,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提供了强劲动力,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指明了正确方向,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中国将继续坚持相互尊重,为各国友好合作铸就坚实根基;致力普遍安全,为维护和平安宁贡献积极力量;推动开放合作,为实现共同繁荣打造强劲引擎;倡导包容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不竭动能;坚定携手共进,为“全球南方”联合自强汇聚强大合力;秉持公道正义,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文化根基研究”(项目编号:2023YZD04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杨美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声明:刊出版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刊文字及图片。
请点击下面名片加关注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杂志2024年第9期(总第033期)机遇中国栏目

监制:杜斌

责任编辑:陶恒

编辑:张驰

中国新闻发布
《中国新闻发布》杂志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中宣部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五洲传播中心)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外宣刊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