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存元在黎巴嫩任务区哨位执勤。瞿发统/摄
卢存元,山东济南人,自2010年入伍以来,2次参加阅兵,3次赴黎巴嫩维和,2次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因表现突出,2021年提前一年晋升一级上士。
情怀与好奇,军旅梦的执着奔赴
“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卢存元出生在山东的一个革命老区,年幼时,他常常听着父亲卢家庆吟唱红色歌谣、讲述红色故事,那颗“军人是英雄”的种子早已在卢存元心里生根发芽,“我想看看爸爸说的部队长啥样。”
当时,由于姐姐随军,卢存元便趁着学校放假跑到姐夫部队住上一两周。
“轰!”一声巨响。吃饭间,卢存元的姐夫被一个紧急电话召回。
后来得知,是飞机失控坠落,飞行员为了不撞到居民楼,选择了牺牲,而这名优秀的飞行员才刚结婚。这件事深深触动着卢存元,也让他急切地想要探寻:到底是什么可以让一个人献出自己的生命。
2010年12月初,在那个寒风呼啸的暖阳里,卢存元来到向往已久的军营。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初到部队驻地云南,卢存元的身体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每天高强度的新兵训练,更是让他有些吃不消。但是,班长用“一个鸡蛋,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才是成长”点醒了卢存元,他暗下决心:“人生不管做什么,每一项都要尽力干好。”
经过三个月的摔打、磨炼,他以全优的成绩通过新兵考核。下连队后,他训练上争前列,生活中勤助人,深得连队党组织的信任和赏识,第三年他刚转为军士就被推荐当新兵班长带新兵。
“训练上,他很严厉,要求很高。可生活中他就是我们的老大哥,处处为战友们着想……”二级上士黄凯棋热情地说。
二级上士杨胶说:“卢班是连队最老的兵,他事事以身作则,他的亲身经历带动了身边战士们的上进心,大家都以他为榜样。”
官兵们提到卢存元都会赞不绝口。卢存元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在学思践悟中矢志不渝,逐步迈向成熟,也坚定了人生的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做习主席的好战士!”
2015年1月,当收到参加“9·3”阅兵的选拔通知时,卢存元异常激动。他积极报名、从集训到初选,一路过关斩将。殊不知真正的考验从北京阅兵村才开始,对受阅官兵而言那里更像是一个“魔鬼村”。
2015年,卢存元(左一)参加“9·3”阅兵训练。
方队的训练成效一天一个变化,中间要经历七八次大的筛选,淘汰率超过60%。训练只要稍微停留一天,第二天就有可能在你身上出问题。两次出问题,就立刻变成预备人员。卢存元说,从正式到预备,心理上是个巨大的考验,也是最担心、最害怕的。
晚上睡不着,官兵们就会聊一聊白天教练员点出的一些动作问题,也会担心明天被淘汰的是不是自己。卢存元说,每次他被点名时,都会找战友跟自己反复讨论可以改进的地方,拉着战友陪自己多练几遍,并叮嘱战友多多提醒自己。
作为方队第一排面,要求更高。脚、脚踝肿了是常事,但是官兵们会用绷带缠起来继续踢。砸正步时,换腿的瞬间是官兵们“苦中作乐”的时候,“都在抓紧时间跺脚!”卢存元腼腆地笑着说。
天生O型腿的卢存元,知道自己很有可能被“刷”掉。但军人不服输的倔强劲儿,让他誓要用数倍的努力来证明自己。白天,别人训练站军姿时双腿间夹两张扑克牌,他就夹一张,甚至夹张裁切后的A4纸,自我要求更严。卢存元说,训练完的时候,战友们能慢慢地抬起腿来,但他只能借助外力慢慢坐下,腿部放松后才能活动。晚上睡觉时,他用背包绳把两个膝盖死死捆在一起,一翻身就会疼醒,早晨起床两只脚都是麻木的。两个月过去,卢存元硬是把自己的O型腿变得笔直有力。
受阅那一天,卢存元抱着“爬也要爬到天安门”的必胜决心,成为第一排面的一名标兵队员,和队友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昂首挺胸、英姿飒爽通过天安门,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卢存元说,当晚他在被窝里不自觉地流泪了。泪水的味道感觉是甜的,那是追求卓越、超越极限换来的甘甜。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再次向卢存元“招手”,他想“再去一次,应该会更好”。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2月到10月,整整228天、5472个小时的奋斗拼搏,化为通过天安门时的1分零6秒的精彩亮相,他再次成为第一排面的标兵队员。
方队领导当得知卢存元2次受阅、2次成为第一排面的队员时,拍着他的肩膀说:“卢存元,你是标兵中的标兵!”
脸上的光彩不言而喻。卢存元说,“原本站得很挺拔了,已经拔不动了,但是感觉自己还要再拔一拔,想再高一点。”
回到连队的卢存元,仍然保持着阅兵时的优良作风,干什么事情,遇到困难,都要坚持高标准地完成好。
“交给他的工作,能够一丝不苟,最高标准完成,给其他班长和战士做了表率。”一级上士叶刚说。
“老美牛得很,你和他们PK,行吗?”
在战友的调侃下,卢存元于2016年10月,随队参加中美两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联合实兵演练。
行不行,用行动来回答。
这次演练采取中美混编联训的方式实施联合救援,卢存元被编到支撑加固组。他说,在做窗户支撑的时候(指在地震救援时,通过支撑窗户、门梁等,开辟安全通道,让救援人员顺利通行),中美双方采取的方法不同,中国军人演练时做得更快、更安全,美军就在一旁一边观察一边交流,比较这两种方式的不同。
演练中听到美军最多的评价,就是:Professional(专业)。事后卢存元才知道,这是一向以专业自居的美军,对别人最高的评价。
只有专业的军人,才能履行能打仗、打胜仗的历史使命。
2019年1月,卢存元经历了一次近似实战的考验。他和4名战友飞赴泰国,参加2019“金色眼镜蛇”多国联合军演中的工程援建项目,与美国、泰国、韩国等八个国家的军人同台竞技。
卢存元(右一)参与2019“金色眼镜蛇”多国联合军演。
受领任务后,卢存元等5人克服一切困难,每天加班到晚上10点,和战友提前完成了任务,并获得友军高度认可。
2020年,卢存元再次“请战”参加“金色眼镜蛇—2020”联合军演。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项目,卢存元带领着4名新成员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比赛第一名的佳绩,再次赢得友军的称赞。
卢存元每次与外军交流后,都会和战友分享心得。他说,我们这一代青年官兵成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唯有融入强军事业,才能做出不负于青春、不负于时代的业绩。强军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奋斗者。
2017年5月,卢存元第一次头戴蓝盔来到黎巴嫩,参加第16批赴黎维和任务。走出机场,刚坐进开往营区的车队,他就被要求穿上防弹衣、戴上头盔。沿路持枪的武装人员、一栋栋炸毁的房屋、墙上密布的弹孔、烧毁的汽车,加上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的火药味,让他真切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
一次哨位执勤,卢存元站在10余米高塔上,望向围墙外不远处:难民的房子是用几根木头撑起破旧的雨布搭的,旁边四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正光着脚在石头旁玩耍,个头较小的那个孩子走路踉踉跄跄,另一个男孩裸露着瘦瘦的上半身,毒辣的阳光把他的皮肤晒得黝黑。看着因战争流离失所的孩子们,卢存元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了要履行守护和平的庄严承诺:身为中国维和勇士,一定要为这里的人民多做点事,让当地百姓看到和平的希望。
向险而行,越战越勇。有了第一次维和经历,卢存元逐渐变得稳重谨慎,对维和也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2019年,刚阅兵回来的卢存元得知有维和的机会时,再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作为一名军人,身为一名党员,也有维和经验,我愿为祖国冲锋在前!
再次出征维和是疫情最为严重的一年,又遇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爆炸,相同任务区的安全局势变得更加动荡不安。为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作为警卫班班长的卢存元带领官兵反复演练处突流程,细化应急方案,时刻保持戒备状态,随时进入战斗状态。
一次集体新冠疫苗注射,卢存元正在哨位执勤,雇员默罕默德·迈哈德看到官兵都在免费打疫苗,就竖起大拇指,不可思议地说:“你们中国居然是免费的!我们要自己出钱,而且很贵。”
那一刻,卢存元为祖国的强盛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2023年12月,卢存元以扫雷作业手的身份,第三次来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卢存元等52名官兵,经过5天培训、3天紧张考核,一次性通过联合国地雷行动中心考核,获得扫雷排爆资质认证,拿到了通往扫雷战场的“通行证”。
卢存元在营区内参加局部挖掘作业。
一次次的真诚帮助,树立了中国形象,赢得了世界赞誉。卢存元和战友们执行扫雷排爆、蓝线维护、工程建设、医疗救助、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有力证明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明知海外维和充满危险,为什么还要再三参加维和任务?卢存元说:“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作为一名军人、身为一名党员,国家培养十几年了,当国家需要时,必须挺身而出!这既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光荣。”
来源:《中国新闻发布》杂志2024年第8期(总第032期)新时代的中国人栏目
监制:杜斌
责任编辑:胡梦飞
编辑:张驰